动态排放特性论文-蔡志云

动态排放特性论文-蔡志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排放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P1000,安全阀,CFD,动态特性

动态排放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蔡志云[1](2019)在《AP1000稳压器安全阀动态排放特性的CFD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P1000核电厂的稳压器顶部安装有两台弹簧式安全阀,用于提供超压保护。由于安全阀的口径较大,其排放能力及排放特性无法通过工业试验台架来验证。本文建立了安全阀的CFX动网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网格二次开发,编写外部命令,根据开启时间轴,实时替换计算网格,以模拟安全阀开启过程中截面的不断变化,进而分析安全阀的动态特性,为安全阀的排放特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电》期刊2019年03期)

张冲冲[2](2019)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变负荷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是火力发电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循环流化床(CFB)燃煤技术是洁净煤技术中污染物控制成本最低、同样煤种情况下适应性最好的技术,其具有炉内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特性。近年来,各研究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和抑制NOx生成的研究很多。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总装机容量的增加和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工况运行范围内的燃烧污染物生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脱硫脱硝数学模型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燃烧、传热整体数学模型,开展变负荷过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为炉内燃烧污染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动态数学模型,模型集成了炉膛内流动、燃烧、传热以及污染物生成与脱除等各子模型。正确描述床内密相区和稀相区的流动特性、燃烧特性以及传热特性。其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数学模型。将炉膛沿高度划分为一系列的小室,在各个小室内分别建立物料动态平衡方程、碳质量动态平衡方程、各气体质量动态平衡方程以及能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各个小室内各参量的动态变化。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动态仿真模型。计算锅炉满负荷下各参量沿炉膛高度的变化;仿真分析给煤和二次风阶跃变化下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钙硫摩尔比、一二次风配比以及上下二次风配比等参量变化对炉内原始SO_2、NOx排放浓度的影响。仿真研究与结果表明:(1)增加钙硫摩尔比可以快速降低SO_2排放。降负荷时,当钙硫摩尔比从2升高到2.2时,SO_2排放浓度即可降低到降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2)降低一次风比可以有效降低SO_2和NOx排放。升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2%时,NOx排放浓度降低到低于升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降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5%时,SO_2排放浓度降低了11.34%;(3)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可以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SO_2排放浓度升高,所以在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调节NOx排放的同时需增加钙硫摩尔比来控制SO_2排放。升负荷时可通过降低一次风比或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来降低NOx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一次风比需降低0.29%或者上下二次风配比升高1.36%。降负荷时可通过增加钙硫摩尔比来降低SO_2排放浓度,SO_2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钙硫摩尔比需增加0.23%。(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强雄超,陈海朝,杜洋,任敬琦,戴义平[3](2018)在《燃气轮机动态仿真及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H级重型燃气轮机动态仿真模型,探究了负荷和环境温度扰动下机组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不同停留时间下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机组模型能够正确模拟不同扰动下燃气轮机的参数响应过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环境温度升高时,为防止燃气轮机超温,控制系统通过降低燃气轮机输出功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稳态时透平进出口温度虽有上升,但在安全范围内;随着燃烧温度升高,NOx生成量逐渐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两者呈指数关系变化,而CO的生成量则有所下降;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大,NOx生成量逐渐增加,CO生成量则相反。(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俊,马素霞,刘众元,潘雄峰[4](2018)在《循环流化床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复合燃烧模式下的负荷动态变化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以2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试验,在锅炉给煤口处和二次风口处设置煤粉给入点,分析不同的给煤粉位置、煤粉热值和煤粉与原煤阶跃热量比值对于CO、NO_x和SO_2排放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二次风口处给入煤粉时CO排放浓度较低,NO_x、SO_2排放浓度较高;煤粉热值增加时,两种煤粉送入方式下,CO排放浓度降低,NO_x和SO_2排放浓度有所升高;煤粉与原煤阶跃热量比例增加时,CO排放浓度降低,NO_x、SO_2排放浓度也有所升高。(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陈俊[5](2018)在《循环流化床原煤—煤粉动态复合燃烧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其燃料适应性广,污染物排放低,负荷调节范围大等优势,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流化床机组在火电机组中占比越来越大。由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对电网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一对突出矛盾:一方面电网要求火电机组必须具有快速负荷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循环流化床机组由于热惯性大的特点,使得其负荷调节速率比较慢。这是循环流化床固有特性,并不能通过燃烧调整得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原煤-煤粉动态复合燃烧技术用以提高CFB锅炉负荷响应速率。该技术利用煤粉燃烧放热快的特点,动态地将适量的煤粉送入CFB锅炉燃烧,提高CFB锅炉的负荷变化率。本次研究依托某热电厂240t/h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钢架π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口处和二次风口设置煤粉给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原煤—煤粉动态复合燃烧试验,研究CFB锅炉复合燃烧模式下的负荷动态变化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复合燃烧试验包括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和单煤质复合燃烧试验两个部分。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复合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给煤粉位置、煤粉热值和煤粉与原煤阶跃热量之比对于负荷变化率和CO、NO_X和SO_2排放浓度的影响。通过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比较了本次试验中床温、氧量和NO_X、SO_2排放浓度的相关性。单煤质复合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一二次阶跃风量配比和燃料粒度(通过在原煤中增加煤粉比例模拟燃料粒度发生变化)对于负荷变化率和CO、NO_X和SO_2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研究与结果分析表明:进行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试验时,在二次风口处给入煤粉时锅炉负荷响应速率较快;CO排放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41.5mg/m~3;NO_X、SO_2排放浓度较高,分别为164mg/m~3和3495.5mg/m~3。相比于给入19.30MJ/kg煤粉,给入27.17MJ/kg煤粉时,CO排放降低约8-11mg/m~3,NO_X、SO_2排放分别升高9-10mg/m~3和130-160mg/m~3。相同的原煤阶跃条件下,锅炉负荷变化率随煤粉阶跃热量的增加而增大;煤粉阶跃热量增加时,CO排放浓度减少,NO_X、SO_2排放浓度有所增加;二次风口给入煤粉原煤热量比为1:1时,CO排放约为135mg/m3,NO_X、SO_2为155mg/m~3和3625mg/m~3。NO_X、SO_2排放浓度和床温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氧量的相关性。进行单煤质动态复合燃烧时,二次风口和给煤口给入煤粉时,负荷响应速率和NO_X的排放浓度随着一次风比例的增加而增加;CO的排放浓度随着一次风比例增加而减少;SO_2排放总是随着一次风比例的升高而升高。煤粉比例越高,燃料粒度越细,负荷响应速率越快,CO和NO_X和SO_2排放浓度越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谢承利,郑军林,王帅[6](2018)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脉冲排放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极脉冲排放能有效提高氢气的利用率,延长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催化层活性面积为25 cm2的燃料单电池为研究对象,排放触发电压设定为其稳定运行时电势值的90%.通过改变阳极进气压力和电池温度等操作条件,研究电池的脉冲周期和电池性能,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阳极脉冲排放的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玉霞,曹华军,李洪丞,陶桂宝[7](2015)在《作业车间碳排放动态特性及二阶优化调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加工作业运行时间的能耗、物耗和排放,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为主要碳排放因素,基于碳流率的概念,用改进甘特图表征了工件全加工链的碳排放特性。将作业车间排产划分为设备选择和作业顺序规划两个阶段进行碳排放效率优化调度,建立了一种二阶低碳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通过优化组合设备—工件功率匹配关系,提高设备能效,缩短非加工设备等待空载运行时间,提高车间综合能效。以某机加工作业车间为例,分析并验证了优化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5年10期)

刘彩虹[8](2015)在《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低碳原则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主要就是要对机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在生产、制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遵循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机械制造过程中碳排放过程的动态特性以及提高碳效率的最优化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遗传算法分阶段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优化,主要是从有用碳效率的优化和无用碳效率的优化两方面进行的。(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04期)

李洪丞[9](2014)在《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可持续制造模式,其目标是实现产品在生产、制造、使用过程中的低资源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实现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提高制造业能源、物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尤其机械制造工业量大面广,其机械制造系统作为典型离散制造系统,生产过程受生产时间、产量、产值以及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使其碳排放存在主体多样性、状态复杂性、过程动态性及随机性。本论文将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特性函数集的制造系统碳流动态模型及碳效率评估方法研究”(NO.51075415)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碳流建模理论研究”(NO.CSTC2010BB0055)等课题,对机械制造系统的碳排放动态特性建模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机械制造系统的分层特性及其复杂控制特性,提出碳排放源、碳流率概念,建立一种符合机械制造系统多层特点的碳流动态过程模型,系统分析各层级系统碳排放耦合输入输出特性、碳流交汇特性,并基于状态空间理论提出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表征方法。基于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概念,提出碳效率概念,并针对分层机械制造系统空域、时域以及复杂度的差异性,建立机械制造系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针对机械制造系统典型生产设备—机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Assessment, LCA)原理,对机床生命周期全过程碳排放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一种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公式模型。着重研究机床使用过程,面向生产率、物料去除率以及经济收益率定义了叁种碳效率指标,通过将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划分为固定碳排放与变动碳排放,基于这叁种指标分别建立机床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动态特性函数,从而实现对机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动态特性的描述及碳效率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械制造系统内机床设备组织特点、设备间交互特性以及设备碳排放的状态依附性,基于混合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建模框架。并考虑扰动对系统碳排放特性的影响,基于改进混合Petri网提出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碳效率评估建模方法,综合设备状态变迁、生产扰动发生的离散过程建模以及生产与碳排放的连续过程建模,实现对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的建模以及碳效率评估。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甘特图将工件加工操作与碳排放动态特性进行关联,并用于分析面向生产任务分配的生产碳排放优化策略以及面向加工操作顺序的系统内设备空载无用碳排放优化策略,根据这两种优化策略的特点建立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碳效率二阶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分阶求解最优碳效率。最后,应用C#+SQL server2005开发工具,开发一套适用于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建模及碳效率评估的支持系统,并对其开发过程及应用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3-01)

孔夏明,王苇,孟海波,刘现星,陈保同[10](2013)在《蒸汽排放系统蒸汽冷凝器动态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核动力商船高压定压蒸汽冷凝器的结构及工作特性,建立了适合蒸汽冷凝器实时仿真分析计算的两相流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对蒸汽冷凝器进行了稳态计算和动态仿真分析,并将其稳态计算结果与蒸汽冷凝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蒸汽冷凝器的动态特性,满足核动力装置蒸汽排放系统实时仿真分析要求。研究结果对二回路系统启动及停运的运行和控制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动态排放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是火力发电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循环流化床(CFB)燃煤技术是洁净煤技术中污染物控制成本最低、同样煤种情况下适应性最好的技术,其具有炉内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特性。近年来,各研究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和抑制NOx生成的研究很多。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总装机容量的增加和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工况运行范围内的燃烧污染物生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脱硫脱硝数学模型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燃烧、传热整体数学模型,开展变负荷过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为炉内燃烧污染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动态数学模型,模型集成了炉膛内流动、燃烧、传热以及污染物生成与脱除等各子模型。正确描述床内密相区和稀相区的流动特性、燃烧特性以及传热特性。其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数学模型。将炉膛沿高度划分为一系列的小室,在各个小室内分别建立物料动态平衡方程、碳质量动态平衡方程、各气体质量动态平衡方程以及能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各个小室内各参量的动态变化。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动态仿真模型。计算锅炉满负荷下各参量沿炉膛高度的变化;仿真分析给煤和二次风阶跃变化下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钙硫摩尔比、一二次风配比以及上下二次风配比等参量变化对炉内原始SO_2、NOx排放浓度的影响。仿真研究与结果表明:(1)增加钙硫摩尔比可以快速降低SO_2排放。降负荷时,当钙硫摩尔比从2升高到2.2时,SO_2排放浓度即可降低到降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2)降低一次风比可以有效降低SO_2和NOx排放。升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2%时,NOx排放浓度降低到低于升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降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5%时,SO_2排放浓度降低了11.34%;(3)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可以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SO_2排放浓度升高,所以在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调节NOx排放的同时需增加钙硫摩尔比来控制SO_2排放。升负荷时可通过降低一次风比或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来降低NOx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一次风比需降低0.29%或者上下二次风配比升高1.36%。降负荷时可通过增加钙硫摩尔比来降低SO_2排放浓度,SO_2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钙硫摩尔比需增加0.2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排放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蔡志云.AP1000稳压器安全阀动态排放特性的CFD仿真分析[J].中国核电.2019

[2].张冲冲.循环流化床锅炉变负荷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强雄超,陈海朝,杜洋,任敬琦,戴义平.燃气轮机动态仿真及排放特性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8

[4].陈俊,马素霞,刘众元,潘雄峰.循环流化床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J].热能动力工程.2018

[5].陈俊.循环流化床原煤—煤粉动态复合燃烧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谢承利,郑军林,王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脉冲排放动态特性研究[J].化学研究.2018

[7].李玉霞,曹华军,李洪丞,陶桂宝.作业车间碳排放动态特性及二阶优化调度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

[8].刘彩虹.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2015

[9].李洪丞.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

[10].孔夏明,王苇,孟海波,刘现星,陈保同.蒸汽排放系统蒸汽冷凝器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

标签:;  ;  ;  ;  

动态排放特性论文-蔡志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