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公平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私有,土地国有,经济发展,经济公平
经济公平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桃,彭廷洪[1](2018)在《经济公平与经济发展之争:1905—1907年土地国有论战再研究——以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地权思想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05—1907年的土地国有论战中,孙中山鼓吹土地国有,梁启超则捍卫土地私有。这一对立与两者的社会变革理念相左有关。但是,从深层次上看,则是两者的西学背景不同所致:孙中山借鉴亨利·乔治的经济学理论,梁启超则受到亚当·斯密及其古典经济学的影响。透过这一歧异,可以管窥两者在社会关怀上的差异。孙中山倡导土地国有,重心在"未来",针对的是未来发展中的"经济公平"问题;梁启超主张土地私有,关注的是"当下",他强调近代中国亟需的是"经济发展"。这场土地国有论战,实质也就是"经济公平"与"经济发展"之争。现今中国在探索现代化尤其是"赶超型"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将谋求"经济发展"与保障"经济公平"两者兼顾、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屈胜喜[2](2013)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公平是经济公平的前提,而生产公平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谓的分配公平和等价交换都难以立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3年30期)
江胜珍,李建华[3](2011)在《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是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从生产方式出发,马克思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的不公平性展现了其经济公平思想,并从伦理学的角度构建了道德公平体系,提出了道德公平的终极追求——人类自由解放。(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西源,殷焕举[4](2011)在《马克思经济公平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方面。只有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并置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定阶级中,才能对经济公平做出最终判定。经济公平以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社会调节为重要手段,以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前提,经济公平思想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20期)
吴远贤[5](2009)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是政府从管理型治理模式走向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将有一个社会矛盾激化期,加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兼顾公平的实际操作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平,所以公平问题就显得尤其现实和紧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文化领域中的公平。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探析两位伟人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存在共性与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促进社会经济公平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探索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公平的政策,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的共性及其成因。基于共同的思想渊源、共同的政治信仰以及都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经济平等的制度前提、重视分配制度的公平,反对两极分化、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重视各方利益的公平。第二部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的差异性及其成因。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公平的认识不同,经济公平产生的现实依据不同,各自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在分配方式、公平与效率的处理方式、整体与个体利益的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第叁部分总结了从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比较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及其实践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李雪辰[6](2008)在《约翰·穆勒经济公平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继承和修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并把功利原理应用于经济学的分析之中,同时,穆勒也自觉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经济公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形成了以功利论为基础的经济公平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穆勒经济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功利主义的伦理基础。然后从经济主体地位的平等、起点的公平和机会均等、个人努力与报酬成比例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扶助等几个方面对穆勒经济公平思想的主要内涵进行了阐释。文章最后一部分对穆勒经济公平思想的折衷主义特征及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做了进一步分析,以求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穆勒的功利主义经济公平思想。(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乔洪武[7](2000)在《经济自由和经济公平的合理范式——约·穆勒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穆勒是完成西方经济学说首次系统综合的着名经济学家。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折中调和。他的经济自由观既强调个人自由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政府干预必须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又强调个人自由必须以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为前提 ,反对损人利己 ;他的经济公平观是机会均等优先 ,兼顾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 ,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约·穆勒经济伦理思想中所蕴含的反封建、重平等成分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00年03期)
袁继富[8](1996)在《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观─—学习邓小平公平效率思想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观─—学习邓小平公平效率思想的体会袁继富公平是一个内函丰富、外延宽泛的范畴。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就一直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愈...(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1996年01期)
李祥荣,贾卫列[9](1993)在《浅议毛泽东思想的经济公平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观作为经济学上的含义,既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又是社会发展长河中久盛不衰的话题。公平的内涵及其发展程度,从来不是人们所能随心所欲的,而是从根本上受制于一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的宏观结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是在公平外衣的掩饰下,按照公平的商品交换原则进行的。而雇佣关系则暴露了资本主义是最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本文来源于《丽水师专学报》期刊1993年06期)
经济公平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公平是经济公平的前提,而生产公平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谓的分配公平和等价交换都难以立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公平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桃,彭廷洪.经济公平与经济发展之争:1905—1907年土地国有论战再研究——以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地权思想为中心[J].理论月刊.2018
[2].屈胜喜.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3
[3].江胜珍,李建华.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维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李西源,殷焕举.马克思经济公平思想探析[J].人民论坛.2011
[5].吴远贤.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公平思想比较[D].贵州大学.2009
[6].李雪辰.约翰·穆勒经济公平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8
[7].乔洪武.经济自由和经济公平的合理范式——约·穆勒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河北学刊.2000
[8].袁继富.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观─—学习邓小平公平效率思想的体会[J].前沿.1996
[9].李祥荣,贾卫列.浅议毛泽东思想的经济公平观[J].丽水师专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