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唐健雄,李蔚萍

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唐健雄,李蔚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腹壁缺损

腹壁修复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唐健雄,李蔚萍[1](2019)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腹壁缺损修复基本原则及材料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自体乳房重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某些术式的自体乳房重建手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腹壁缺损。腹壁缺损导致腹壁正常功能的缺失,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带蒂腹直肌皮瓣和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的乳房重建。根据乳腺癌术后乳房自体重建术后不同的腹壁缺损的类型,应该在严格遵循腹壁修复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手术修补方案。同时根据不同的腹壁缺损范围选择适当的腹壁修复材料。乳房重建术后形成的腹壁缺损通常其腹直肌后鞘和腹膜是完整的,腹直肌前鞘也可能保留,手术方式可选择腹壁不同层次的修复,同时强调应用修补材料进行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谢晓峰,黄建平,赵聪,冯煜[2](2018)在《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作为修复重建腹壁缺损替代材料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作为修复重建腹壁缺损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白芨纳米纤维,覆膜于生物补片,得到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膜的形貌与结构。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体质量200~280 g,随机分为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组(实验组)和普通生物补片组(对照组),制备大鼠腹壁缺损模型(缺损面积2 cm×2 cm),分别使用以上两种补片完成一期修复,术后12 d处死大鼠,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生物补片纤维粗细不均一,有蜘蛛网状纤维,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白芨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形态相似,纤维表面光滑且形貌良好。术后12 d实验组大鼠组织重建速度要快于对照组。结论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是可用于腹壁缺损的理想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亮,刘梅宝,陈双[3](2017)在《小肠黏膜下层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着,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本文来源于《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4期)

柴云笙,周海洋,胡志前,张奇,王强[4](2014)在《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制的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ano-silver modified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NS-PSIS)生物腹壁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新鲜猪小肠,采用机械处理(去除浆膜层、黏膜层及肌层)、化学SDS法脱细胞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材料(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PSIS),配制50μg/mL的单体纳米银(直径15nm)溶液,将制备好的PSIS置入单体纳米银溶液中,制备成NS-PSIS,通过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银吸收代谢试验对自制的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无热原、皮肤刺激、皮内刺激及急性全身毒性。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显示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不造成血液及肝、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银沉积。结论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丁国飞[5](2012)在《腹壁战创伤缺损修复固定装置及污染伤口下犬腹壁缺损修复材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适合战时腹壁战创伤暂时固定修复的装置;观察新型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在污染伤口下一期修复腹壁缺损的修复效果,设计新的复合补片。方法:一、研制腹部战创伤暂时固定修复装置:参考腹腔镜手助袖套腹壁固定结构的构造情况,同时结合气管插管气囊进行设计,该装置内外各有一个气囊,形同哑铃,充气后可达到固定腹壁伤口,暂时关闭腹腔及稳定腹腔内损伤的目的。中心还可插入腹腔镜设备,进行腹腔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二、污染伤口下腹壁缺损的修复:健康普通犬24只,在同一只犬的上腹部及左、右侧腹部分别切除大小为3×3cm的腹壁缺损,用大小为5×5cm的补片用IPOM方式进行修补。按所用补片分为3组,A组:胶原和聚丙交己内酯膜(PLC)的合成补片与聚丙烯(PP)复合补片;B组:猪交联生物补片; C组:牛交联生物补片。取回肠内稀释液1ml喷洒于缺损,建立污染缺损模型。3个月后,将犬处死,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记录补片周围纤维增生、炎性反应及新生血管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术后90d内无实验动物死亡,切口大多愈合良好,少数切口周围红肿,复合补片组1例发生了皮肤破溃,经抗感染治疗后切口愈合,各组均未出现因补片感染而需取出补片者;各组补片发生腹腔粘连的程度相似。组织学观察,胶原/PP复合补片周围纤维增生情况、炎性反应情况及补片周围新生血管情况的评分均高于两组生物补片。结论:1、腹壁缺损修复装置能迅速封闭腹腔,压迫止血、稳定腹部创伤,减少在转运中因失血而造成的死亡。且可伸入腹腔镜设备,进行腹腔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望成为战创伤急救的必备设备;2、去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作为自体细胞生长的支架,能很好的耐受感染,是目前处理污染伤口腹壁缺损的首选材料。但由于异体组织材料来源少,且价格昂贵,限制其使用。异种组织来源生物补片的支架结构、胶原排列和胶原结构与人非常相似,有望成为异体组织生物补片的代替品。缺点是生物补片修补后组织强度较复合补片差,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3、胶原/聚丙烯复合补片修补污染腹壁缺损的效果与生物补片相似,显示有很好的耐受感染的性能,将来可能可以用于污染环境腹壁缺损的修补,尽管复合补片周围的炎性反应、纤维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均较生物补片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2-06-30)

马思星,邓劼,吴婕,邓亚竹[6](2012)在《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生物材料修复腹壁疝38例早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腹壁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修复由于采用组织对组织的修补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张力因此有较高的复发率。自马颂章等[1]在国内倡导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tension free hernia repair)技术后,腹壁疝复发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工合成材料自身固有的异物特性,对于一些伴有感染、污染或发育生长期患者的腹壁修复是被禁忌和限制使用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2年05期)

王冠宇,肖毅频,王强,张剑[7](2011)在《两种生物材料物理性能及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猪心包(P-PC)两种生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及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为腹壁修复材料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巴马小型猪5只,体重约50kg,取新鲜猪小肠、心包组织,分别用Abraham方法和Trypsin+Triton X-100方法制备P-SIS、P-PC,进行胀破力、顶破力、透湿性、厚度、拉伸强度测试;试验用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90~310g,手术造成3cm×2cm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分别采用相同面积(3cm×2cm)的单层P-SIS或P-PC修补,术后2、4、6、8周分批取材(各时间点、每种材料6只),观察修补后的创伤修复情况,行植入材料伸缩率、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以及拉伸强度测试。结果 P-PC厚度(0.17±0.01mm)约为P-SIS(0.05±0.01mm)的3倍,P-PC胀破力(52.10±6.50Psi)约为P-SIS(6.70±0.45Psi)的8倍,P-PC顶破力(166.86±16.15N)约为P-SIS(25.94±2.92N)的6倍,P-PC拉伸强度(31.80±6.16 MPa)约为P-SIS(11.81±2.50 MPa)的3倍,P-SIS透湿性[4772.82±279.64g/(m2.d)]约为P-PC[3108.28±233.69g/(m2.d)]的1.5倍。两种材料植入后拉伸强度均明显降低,P-SIS、P-PC自第4周开始缓慢提高,植入6周后两种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P-SIS面积逐渐缩小,P-PC第2周(5.05±0.27cm2),第4周(9.99±0.89cm2),第6周(6.83±0.19cm2),第8周(10.63±0.91cm2),从第4周开始面积均比植入时增大,植入4周后P-PC面积大于P-SIS(P<0.05);两种材料粘连评分均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植入4周后P-PC粘连评分高于P-SIS(P<0.05)。结论 P-PC体外力学性能优于P-SIS,但植入6周后两种材料拉伸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SIS透湿性更好,在抗腹腔粘连和体内瘢痕皱缩方面优于P-PC,相对而言更适合作为腹壁修复的材料。(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肖毅频[8](2011)在《叁种猪源性脱细胞生物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肿瘤、战创伤、腹壁疝等病变造成的腹壁缺损是常见病、多发病,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己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术式,均需使用腹壁修复材料。修复材料大概可分成人工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则是人工合成材料,然而,因人工合成材料的生物不相容性,存在补片移位、感染、肠瘘、肠梗阻、疼痛等并发症。理想的腹壁修复材料除理化性质稳定、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之外,还应具备组织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利于组织再生等特点。寻找理想修复材料一直是临床外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生物材料是现今国内外腹壁缺损外科研究的最新趋势,包括动物源性材料如猪心包(Porcine pericardium,P-PC)、猪小肠粘膜下层(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P-SIS)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等;人尸源性材料如人工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总体评价,生物材料除具有与合成材料一样的低疝复发率外,也具有更理想的生物相容性、抗粘连等特点,术后感染、肠瘘、肠梗阻、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本研究通过制备P-SIS、P-ADM、P-PC叁种支架材料,并用于大鼠腹壁全层缺损修补实验,于一般情况、细胞因子水平、病理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叁种常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选用理想的生物材料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叁种支架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1按Abraham方法制备P-SIS,P-ADM和P-PC。2动物实验: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 g,手术造成2 cm×3 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叁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P-SIS,P-ADM和P-PC材料进行修补,术后1、2、4、8周定期宰杀动物。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2)腹腔粘连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二部分:叁种生物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1.动物实验: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 g,手术造成2cm×3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叁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小肠粘膜下层P-SIS、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和脱细胞心包P-PC材料进行修补,术后1、2、4、8周定期宰杀动物。2.术前和术后观察大鼠血清TNF-a及IL-2水平的变化。3.术后4周和8周取出修补材料,进行CD31(微血管)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叁组实验大鼠在各时间点腹壁缺损部得到修复;P-SIS组伤口感染率较P-ADM和P-Pc两组低。2术后P-ADM、P-PC两组腹腔粘连情况无明显差异,却均重于P-SISs组。3组织学观察:术后叁组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P-SIS组微血管化程度强于P-ADM、P-PC两组,局部胶原纤维形成排列好。4细胞因子检测:叁组术后炎症细胞因子TNF-a及IL-2均明显升高,于2周左右达到高峰;术后1周和2周,小肠粘膜下层较脱细胞真皮基质和脱细胞心包低,至术后4周叁组己无明显差异。5 CD3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ADM与P-PC组对修补区微血管密度的作用相同,较P-SIS组低。结论P-sIs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腹腔粘连情况和组织重塑,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1-05-01)

刘继娟,李坚,马乐[9](2010)在《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以选择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制作兔腹壁缺损模型,用聚丙烯补片(A组)、自体材料(阔筋膜)(B组)、异体材料(阔筋膜)(C组)及康派特医用胶(D组)进行修补。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出植入材料连同其周围5 mm范围的宿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在植入点及其周围均没有疝发生,无积液现象,无侵蚀发生。其中B组1只于术后1周取材时见植入物表面形成脓肿,C组1只在术后1周取材时发现与肠管粘连,2只在术后2周发现与肠管粘连。术后2周内C组炎症反应明显重于A、B、D组,而A、B、D组间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2周后四组炎症反应均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差异。A、C组异物反应明显重于B、D组。A组新生血管数明显多于B、C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前胶原成分以细胞为主,4周后逐渐过渡到以胶原为主,其中A组胶原形成更为有序。结论聚丙烯补片作为修复材料具有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及胶原形成等优点,但异物反应较重;自体材料为相对理想的修复材料,但存在采集材料时造成新的创伤的问题;同种异体材料炎症及异物反应均较重,可能与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采集后直接植入,未经脱细胞、抗排斥等处理有关;医用胶具有炎症反应及异物反应轻、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随着其逐渐降解、吸收,其对受损部位的修复功能逐渐降低,所以其作为支架存留于体内多长时间,能使宿主组织在其内充分生长仍旧是一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0年49期)

于金海[10](2010)在《应用新型可降解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腹壁缺损患者的日益增多,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医用材料界研发的热点。现有的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不能适应广大基层医院临床的需要。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它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塑形性强、成本低,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物理性能,将有望研发出新型腹壁缺损修复材料。本研究在前期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应用叁元稀土催化体系制备出PPC,再分别将不同比例的PPC和聚β-羟基丁酸酯(PHB)共混出改性材料,提高PPC的强度和韧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高分子材料-改性聚碳酸亚丙酯(PM-PPC)。在前期研究中,选用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植入试验对PM-PPC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在以堆肥降解试验验证PM-PPC的可生物降解性能后,充分研究PM-PPC的体外、体内降解性能。原代分离、培养和鉴定Wistar大鼠成纤维细胞,并以其作为种子细胞研究PM-PPC作为腹壁缺损修复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建立大鼠腹壁缺损动物模型,以PM-PPC作为腹壁缺损修复材料,进行体内生物有效性研究,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聚丙烯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M-PPC具有较强的物理性能,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内外缓慢降解性和成纤维细胞相容性,能有效地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本研究结果为自行研发的新型高分子材料——PM-PPC开发为腹壁缺损修复材料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基础实验数据,为PM-PPC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3-01)

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作为修复重建腹壁缺损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白芨纳米纤维,覆膜于生物补片,得到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膜的形貌与结构。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体质量200~280 g,随机分为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组(实验组)和普通生物补片组(对照组),制备大鼠腹壁缺损模型(缺损面积2 cm×2 cm),分别使用以上两种补片完成一期修复,术后12 d处死大鼠,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生物补片纤维粗细不均一,有蜘蛛网状纤维,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白芨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形态相似,纤维表面光滑且形貌良好。术后12 d实验组大鼠组织重建速度要快于对照组。结论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是可用于腹壁缺损的理想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唐健雄,李蔚萍.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腹壁缺损修复基本原则及材料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2].谢晓峰,黄建平,赵聪,冯煜.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作为修复重建腹壁缺损替代材料的可行性[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3].王亮,刘梅宝,陈双.小肠黏膜下层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

[4].柴云笙,周海洋,胡志前,张奇,王强.纳米银生物腹壁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

[5].丁国飞.腹壁战创伤缺损修复固定装置及污染伤口下犬腹壁缺损修复材料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

[6].马思星,邓劼,吴婕,邓亚竹.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生物材料修复腹壁疝38例早期观察[J].北京医学.2012

[7].王冠宇,肖毅频,王强,张剑.两种生物材料物理性能及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

[8].肖毅频.叁种猪源性脱细胞生物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9].刘继娟,李坚,马乐.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比较[J].山东医药.2010

[10].于金海.应用新型可降解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

标签:;  ;  ;  ;  

腹壁修复材料论文-唐健雄,李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