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没有正确答案

当我们没有正确答案

莱芜市莱城区和庄中学赵剑锋郭丽华

首先声明:这个题目是从《山东教育》2009年第21期中荣成二中吕俊文老师那儿用“拿来主义”取得的。

敢“拿”,敢“做”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吕老师在文中讲“当我们坦白告诉学生我没有正确答案时,孩子们会窃喜,继而毫无顾忌,觉得此事老师和他们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在这里,吕老师讲的是方法,是技巧,是教师的故意行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而我想说的是如果吕老师所说的是现实,那道题我真的就不会做,真的就没有正确答案,恐怕“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如果是真的不会,如果学生又不是“暗自”、不是“窃喜”而是真的“毫无顾忌”,试想我们又会如何?“脸面”何在?“师道尊严”何在?还有竞争激烈的同事,还有要求严格的领导,还有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有日趋严峻的社会……,这一道题,延伸出数道紧张、忧虑、恐惧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你我紧紧的套牢,仿佛瞬间就要窒息。

于是乎——“这个问题老师知道答案,先不讲,给同学们个机会,留到课下大家再讨论一下,下一节课我们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成熟、稳妥”的办法。然而,课堂的本质就是质疑,析疑、解疑,趁热打铁,激烈的碰撞,火花四射。学生们大了,对我们的这点“战略战术”真的会嗤之以鼻。一次还行,难道还“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到时可能真的会连自我评价也过低。

我们又何不坦诚一点,阳光一点“自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宰相尚且如此,何况你我乎?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警醒:当我们看到教参、教学资料中诸如“教师适当点拨”、“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这样的字眼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再“不求甚解”。或许这样的提示更应该让我们废寝忘食、辗转反侧……,让我们感受突破瓶颈后豁然开朗,又是一片新的“桃花源”的欣喜。这些笼统与概括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英雄擂台;这些抽象与宽泛才正是师生互动、碰撞摩擦的灵感源泉。

我们不怕没有正确答案,我们也不怕追寻后仍“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我们怕走“捷径”、怕“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探寻的路上难免有着艰辛与不快,但我们相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总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希望。

当我们没有正确答案时,让我们“打点行装”踏上探询的征程,一路高歌——我们庆幸、我们收获、我们成长!

标签:;  ;  ;  

当我们没有正确答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