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奈德论文-马特

斯奈德论文-马特

导读:本文包含了斯奈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里·,斯奈德,后现代城市,生态叙事,无自然

斯奈德论文文献综述

马特[1](2019)在《论加里·斯奈德的后现代城市建构与生态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后现代城市空间的生态焦虑与碎片化的自然经验,加里·斯奈德在后现代城市叙事中编织起一张因陀罗网式的城市生态网络,将自然存在与人造产物平等地纳入其中,解构文明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指出一切都属于"一个世界",形成了一种"无自然"的自然观。在此基础之上,斯奈德提出以生态实践的方式在城市中实现和平的重新栖息,指出只有回归地方,在生态社区中"扎根",才能重建大地,建构起"真正的城市"。(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2](2019)在《高通马克·斯奈德:在最好的时代 共享无线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通公司(Qualcomm)高级副总裁、专利法律顾问马克·斯奈德(MarkSynder)在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发表演讲称,高通以创新为己任,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一直高度关注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5G对中国、对高通而言,都将是最好的时代,大家都能分享无线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和便利,发掘其巨大的经济增长前景和无穷的创新机会。(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16期)

许明[3](2019)在《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底本之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58年加里·斯奈德发表24首寒山诗译文以来,相关研究就一直热度不减。然而,部分学者们往往仅凭借主观判断,随意采用中文底本进行对比研究,却忽略了对斯奈德翻译所用底本的考证这一重要问题,造成结论或存在瑕疵,或有失偏颇。本文从钟玲教授推测的2个底本入手,结合斯奈德本人的相关描述和图书馆藏信息,对3个可能的中文底本做了详细的文本对比考证,证明了1928年日本东京审美书院出版的宋刻影本《寒山诗集》为斯奈德英译寒山诗时使用过的重要底本,它与钟玲教授推测的2个底本均有所不同。这一考证,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斯奈德译本中的一些未解之谜,并匡正现有研究之讹误;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萧华[4](2019)在《为自然代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加里·斯奈德是20世纪美国着名诗人、散文家,曾先后出版18部诗文集,1975年以诗集《龟岛》获得普利策奖。他的诗独树一帜,简练,智慧,对大自然有着深邃的洞察力。《山河无尽》是斯奈德在1996年出版的一本诗集,全书共收录39首诗,通过回忆、想象、记录梦境,结合诗人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中的学习与体验,展现出了对于自然、生命、物我关系等深刻主题的思考。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具有大量深层生态主义思考,他在描写自然时展现了现代人在工业化时代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忧虑。深层生态是涉及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两者关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思考,它打破了传统浅层生态主义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强调了生态的整体性。生态中心平等和自我实现是深层生态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本文试图以阿恩·奈斯的深层生态理论为框架,从生态中心平等和自我实现两个角度出发,揭示加里·斯奈德在《山河无尽》中体现出来的生态观,通过诗歌分析,探究斯奈德在《山河无尽》中体现出来的生态中心平等和自我实现的生态思想,以及人类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危机与生存困境。本文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从生活环境、文学传统和东方禅宗思想的影响叁个方面探讨了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第二章主要探讨生态整体论和万物平等观在《山河无尽》中的体现。本章首先分析斯奈达诗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统一与万物平等的重要性,阐明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非主导性地位,继而通过分析山河大地、花草虫鱼等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贡献,强调了万物有灵,互利共生,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的生态整体思想。第叁章主要阐述了斯奈德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关于人类如何在正在恶化的生存环境下达到自我实现,如何在身心回归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从只为人类私利的狭小自我中脱离出来,认识和理解到人类自我是生态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而在生态系统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追求人类的自我实现。本文认为,作为一个生态诗人和环保主义者,加里·斯奈德对人类城市化进程对于自然的改变感受至深。在《山河无尽》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在返璞归真生活中的劳作、创作过程和自我反思,并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完美融入到诗歌作品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代言人”。(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18)

王至新[5](2019)在《英译寒山诗语料库文体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诗歌翻译的锦绣画卷中,寒山诗绝对是最独树一帜的存在。从本国的籍籍无名,到异国的大放异彩,其传奇的境遇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在中华文学的瀚海星辰中,寒山诗比起家喻户晓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并没有达到名垂青史的艺术造诣。然而,寒山诗却在偶然的历史际遇中,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开创日本俳句的先河,继而流传到美国,被多位着名汉学家诗人翻译成英文,影响了美国“垮掉的一代”,从而在异国拥有了与诗仙李白平起平坐的地位。寒山诗的“意外”成功让奋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线的外语工作者们深思不已,纷纷探究其成功的秘诀和背后的秘密。对于寒山诗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局限于定性研究的方式,从文本旅行理论、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操纵理论等视角对个别译本中的一些特例进行探讨。这些研究主要是研究寒山诗文本旅行这一现象,而没有对寒山诗译本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韦利作为英译寒山诗第一人,其本身卓越的汉学功底造就了他非凡的诗歌翻译能力;斯奈德作为英译寒山诗名留青史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是风格鲜明的原创诗人,他们的译本相继问世仅仅相隔四年,研究这两本译诗的语料库文体特征,不仅追根求源追溯寒山诗闻名于世的原因,更有助于研究两位汉学家其他作品的风格,且推动中华诗歌翻译的发展。本研究从语料库的角度,一方面运用语料库数据提取软件Antconc和MyZiCifreq进行文本数据收集;并语音合成软件InterPhonic将文本语料库转为语音语料库,并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提取时长,音高,强度叁个重要参数数据进行中英译本对比分析。在整体结构方面,本文从词汇、语篇、语音叁个层面分别揭示译诗的文体风格和翻译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1)虽然韦利的译本比斯奈德译本词汇容量大,但是标准类符/形符比却略低。这意味着,韦利译本的词汇多样性比斯奈德译本要低,韦利在翻译中倾向使用更多相同的词汇。(2)高频词的分析显示了两位译者在诗歌题材方面选择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作为青年人的斯奈德更倾向于“寒山”理念的输出,而年过半百的韦利的选材体现了他的年龄阅历和他对中国叙事诗的喜爱。高频词的数据也体现了韦利的译文中虚词的使用比斯奈德要多很多(3)对于诗歌中的文化负载词,两位译者都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式,但是斯奈德译本中的禅宗词汇体现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学习和理解。2.在语篇层面,韦利和斯奈德在叁种人称代词中都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而第二人称使用最少。相比韦利和斯奈德两位译者的代词使用频率发现,斯奈德译本的人称代词使用有韦利的一半。在标点使用方面,韦利喜欢用分号进行诗歌行与行之间的分割,而斯奈德则倾向于使用逗号,除此之外,斯奈德的译诗中出现很多冒号,这是英译日本俳句的一个常用的标点符号,并且斯奈德的译本中经常使用单引号进行单词缩写,而韦利几乎不用缩写。在平均句长方面,斯奈德的平均句长要比韦利短很多。3.在语音层面,韦利的译诗更倾向于保持原诗的形态,在寒山诗中频繁出现的迭词,韦利的翻译倾向于字对字翻译,而斯奈德的翻译方式则更加灵活具有创造性。然后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时长,音调,强度这叁个参数进行分析,通过音谱图和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在时长方面,英文译诗要长于中文原诗,且几乎是中文原诗的叁倍。在音调方面,中文诗歌要更加平缓,连续,而英文译诗的音调变化更明显,且会出现更多的断点。在强度方面,中文原诗也更加稳定。对比韦利和斯奈德译诗,则发现,与之前研究的平均句长的结果一致,韦利诗歌的音频时长比斯奈德要长,韦利诗歌音谱图中波峰较多说明音节更多,且斯奈德译诗中的音调会出现一些陡转的奇异值,更进一步说明斯奈德在译诗中不仅文字方面具有创造力,韵律方面也比较开放。总之,韦利的译诗更加忠实于原文,体现在其译诗对原文信息翻译的完整性,结构的一致性和韵律的规律性,而斯奈德的译诗从寒山诗开始就显现出受日本俳句的深刻影响,体现在(1)诗歌中的禅意(2)人称代词的省略增强诗歌的客观性(3)连接词少而精(4)在自然之物后使用冒号,与自然进行对话(5)诗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4-01)

景小涛,韩林烨[6](2018)在《积极心理取向的美国教育:斯奈德希望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指向性、作用机制及内在属性叁个方面阐述了斯奈德希望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希望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与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最后提出希望教育思想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教育领域的积极取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36期)

许明,牛荣亮[7](2018)在《翻译家加里·斯奈德的汉学译介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加里·斯奈德是当代美国着名的诗人、翻译家。在近50年的翻译生涯中,斯奈德秉持独特的翻译理念,以独到的选本眼光和高超的翻译技艺,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世界,使寒山诗入选美国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材,在西方世界实现了经典化,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斯奈德将多部佛教典籍译为英文,也为佛教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斯奈德的汉学译介是中西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案例,对其译介活动的整体考察,有助于我们对其翻译家身份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客观的评价,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性思考。(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陈晓华[8](2018)在《新乡奖视角下的精益文化——访美国新乡学院执行理事肯·斯奈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精益改写员工命运精益管理,让洪都拉斯医护制服生产厂工作的辍学小子们的命运得到了改写。在拉美国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洪都拉斯,因全球谋杀率最高而闻名。无论是游客还是商旅,入住酒店时都会发现武装保安比其他地方多出许多,枪声也不绝于耳。在这样一个商品供应不足,远谈不上常人眼中卓越的世界小角落,一个为多家美国医院提供护士服、医生白大褂的制服制造厂却在推行精益,准备申报美国新乡奖。作为美国新乡学院的执行理事,肯·斯奈德(Ken(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期刊2018年12期)

吴睿婕,梁信[9](2018)在《专访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对华贸易助密歇根州经济复苏 愿与广东开展无人驾驶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7日至12日,密歇根州—中国智能出行初创公司路演活动在底特律举行,中国十余家智能出行初创公司前往密歇根州考察参观,参加密歇根大学专家培训、与密歇根初创企业交流,并与智能出行业潜在企业投资者进行对接。密歇根州在智能联网车辆的开发和整合方面处(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8-10-11)

侯隽[10](2018)在《专访美国密西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中国对密西根州的经济复苏举足轻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5日—25日,密西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在中国进行他任期内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中国之旅。密西根州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正式关系的美国州之一,在斯奈德任州长期间,密西根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全美排名第叁,仅中国对密西根的外商直接投资截至2017(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期刊2018年39期)

斯奈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通公司(Qualcomm)高级副总裁、专利法律顾问马克·斯奈德(MarkSynder)在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发表演讲称,高通以创新为己任,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一直高度关注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5G对中国、对高通而言,都将是最好的时代,大家都能分享无线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和便利,发掘其巨大的经济增长前景和无穷的创新机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斯奈德论文参考文献

[1].马特.论加里·斯奈德的后现代城市建构与生态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19

[2]..高通马克·斯奈德:在最好的时代共享无线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3].许明.加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底本之考证[J].中国比较文学.2019

[4].杨萧华.为自然代言[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王至新.英译寒山诗语料库文体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9

[6].景小涛,韩林烨.积极心理取向的美国教育:斯奈德希望教育思想与实践[J].新西部.2018

[7].许明,牛荣亮.翻译家加里·斯奈德的汉学译介考论[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

[8].陈晓华.新乡奖视角下的精益文化——访美国新乡学院执行理事肯·斯奈德[J].中国质量.2018

[9].吴睿婕,梁信.专访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对华贸易助密歇根州经济复苏愿与广东开展无人驾驶合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

[10].侯隽.专访美国密西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中国对密西根州的经济复苏举足轻重[J].中国经济周刊.2018

标签:;  ;  ;  ;  ;  

斯奈德论文-马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