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论文-班笃敬,刘文生

中藏经论文-班笃敬,刘文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藏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藏经》,禁忌思想,治法治则禁忌,妊娠禁忌

中藏经论文文献综述

班笃敬,刘文生[1](2018)在《《中藏经》禁忌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认为"阴阳"是人的根本,"阴阳调和"才是人体最理想的状态,要顺从阴阳,顺应自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中藏经》提出万应丸的妊娠禁忌,使万应丸的使用注意更加全面,增强了万应丸的用药安全;提出了交藤丸不能与猪羊肉同用;提出在调配安息香丸时不要让妇女和鸡犬看到,避免尘埃晦气影响药物之精气,这其中固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在制药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无菌消毒的概念;《中藏经》提出病证禁忌,旨在告诫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注意患者的一些特殊体表变化和生理病理特性,从而辨证论治;《中藏经》提出应慎用针灸,如果不当用灸法却施灸,就使人经络大伤,火毒内蓄反害中和之气,甚至不能救治,如果不当用刺法却用针刺,就使人气血散失,机窍关节细弱萎缩;《中藏经》的养生之道一是注意生活的细节,二是强调享受物质生活应适可而止,如此才能调和阴阳达到养生的目的;《中藏经》指出违反禁忌,不恰当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会引发相应的疾病。(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9期)

赵晨,沈红[2](2017)在《《中藏经》成书时代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旧题东汉华佗所撰的《中藏经》中,有不少语言现象是东汉所无的。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同时始见于《中藏经》一书的可能性不大。《中藏经》并非东汉华佗所撰,而是后人伪托的作品。该书反映的语言时代为宋代,且主要是北宋。把《中藏经》看作宋代成书的医学典籍应该是比较可靠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林先刚,张佳乐,张雷[3](2017)在《从《中藏经》探讨华佗医学思想的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华佗《中藏经》及相关史实文献进行研究,认为《中藏经》充实了中医辨证理论,重视调和阴阳,强调辨证选用药饵。其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和顺应天时的养生思想及其用药独专的思路对于指导当代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崇尚自然和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探讨《中藏经》的文化内涵,以期更好的指导当代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赵晨[4](2016)在《《华氏中藏经序》的作伪问题略考——以语言学为考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华氏中藏经序》是为旧题汉华佗所撰《中藏经》一书所作的序言,共计412字。这则仅有四百余字的序言中,竟然出现了助词"道"、动词"摧塌"等宋元时期的俗语。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华氏中藏经序》很可能是宋元时期的伪作,甚至有出自元代人之手的可能。(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许国振[5](2015)在《《中藏经》急危重病证脉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为中医十大经典名着之一,虽然学术界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有所争议,但其学术价值不可否认。该书在《内经》以脉象、临床症状决生死理论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各类具体病证"生死逆顺"的辨证方法,其中包含着非常实用的急危重病证脉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内容,该内容对现代中医急症医学的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即对该书中急危重病证的脉象研究进行系统的探讨。1理论上继承了《内经》决生死脉学精髓(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李晓艳[6](2015)在《浅谈从《中藏经》的版本系统见其流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是一部兼有医学理论与治疗方剂的早期医学着作。《中藏经》因伪托之名蒙尘千载而流传于世,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难经》,而又以脉证气诀生死,以脏腑辩证为中心独树一帜,实乃自《内经》、《难经》以降,理法方药兼备之最完整之医经,指导临床医理用药,对现今临床医学及教学都是经典之作,点化及入门之径。因此,了解版本及其流传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12期)

徐良,翟秀峰[7](2014)在《从语言学角度考《中藏经》“方药”部分成书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里已经出现隋唐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密陀僧""阿魏"等药物。方药部分"个""枚"分别出现29次和3次,汉语史上,"个"在唐以后取代"枚"成为最常用泛指量词;且书中已有唐以后才出现的量词"次"等。据此,《中藏经》"方药"部分成书在唐以后,而非东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4年08期)

曾镛霏,李,杨建宇,李彦知[8](2014)在《华佗《中藏经》——中国哲学思想的完美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她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一门实用型科学。《中藏经》作为中医学的一本经典着作,其内容渗透了中国古代诸家哲学思想。本文论述了《中藏经》与道家思想中的"气"与"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一以贯之的关系,同时,《易经》的取象类比的思维模式,"变"与"常"、"形而上"及"形而下"的思想也与《中藏经》的思想具有统一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4年07期)

曹文[9](2013)在《《中藏经》“阴阳否格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认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阴阳否格,则诸病乃生。《阴阳否格论第六》统论阴阳失调之病机,可谓提纲挈领。那么临床怎样辩识阴阳否格?现不揣浅陋,参考同仁堂孙光荣大师《中藏经》教案,结合经典和各家学派(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3年11期)

曹柏龙,杨建宇[10](2013)在《《中藏经》对水肿病的认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相传为华佗及门人在古书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内容宏大丰富。其中《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叁》,乃是水肿病专篇,对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临床症候、诊断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藏经》中水肿病的认识进行探讨,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3年11期)

中藏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旧题东汉华佗所撰的《中藏经》中,有不少语言现象是东汉所无的。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同时始见于《中藏经》一书的可能性不大。《中藏经》并非东汉华佗所撰,而是后人伪托的作品。该书反映的语言时代为宋代,且主要是北宋。把《中藏经》看作宋代成书的医学典籍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藏经论文参考文献

[1].班笃敬,刘文生.《中藏经》禁忌思想探析[J].河南中医.2018

[2].赵晨,沈红.《中藏经》成书时代考述[J].语文学刊.2017

[3].林先刚,张佳乐,张雷.从《中藏经》探讨华佗医学思想的文化内涵[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赵晨.《华氏中藏经序》的作伪问题略考——以语言学为考察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许国振.《中藏经》急危重病证脉象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5

[6].李晓艳.浅谈从《中藏经》的版本系统见其流传[J].黑龙江史志.2015

[7].徐良,翟秀峰.从语言学角度考《中藏经》“方药”部分成书时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

[8].曾镛霏,李,杨建宇,李彦知.华佗《中藏经》——中国哲学思想的完美结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9].曹文.《中藏经》“阴阳否格论”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10].曹柏龙,杨建宇.《中藏经》对水肿病的认识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标签:;  ;  ;  ;  

中藏经论文-班笃敬,刘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