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铁路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高速铁路,隧道施工
高速铁路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毛爱东[1](2019)在《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高速铁路在我国有了快速发展,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在铁路建设中,隧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衬砌是最为重要的组成环节,直接影响隧道结构稳定性以及行车安全性。随着信息化技术提升,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用到了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通过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衬砌质量问题,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本文主要分析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隧道"自动浇筑台车"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李鹏飞[2](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万高速铁路黄家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TSP203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对隧道不良地质进行了超前预报,通过与现场开挖对比,验证了采用TSP203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方法可对隧道前方不良地质进行有效识别。(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陈五二[3](2019)在《综合管廊上穿高速铁路隧道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轨道对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对于高速铁路相交工程的建设提出较高要求。以某综合管廊上穿既有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按照施工工序注浆加固、基坑开挖、管廊施作、土石回填、夯实等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种工况下对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及轨道变形的影响,并提出综合管廊设计施工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管廊施工过程中会引起隧道结构的隆起和下沉,其隆起值和下沉值均在安全控制值范围内,不会对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杜明庆,董飞,李奥,曹玺,曾柯涵[4](2019)在《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从围岩膨胀机理出发,分析膨胀性围岩遇水膨胀后引起的隧道仰拱底鼓破坏模式及过程,推导仰拱各截面弯矩及轴力的计算公式;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及扩展有限元模拟对膨胀性围岩时仰拱底鼓的基本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膨胀性围岩吸水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同时作用于仰拱和围岩,迫使未膨胀围岩裂隙扩展,并提供水分迁移路径,导致未膨胀围岩膨胀;围岩膨胀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作用于仰拱上,迫使仰拱产生向上的隆起变形;仰拱底鼓属于受弯破坏,中心位置首先出现拉裂缝,随后逐步沿纵向和竖向贯通;最大弯矩出现在仰拱中心位置;仰拱2侧拱脚位置受上部衬砌的限制而隆起变形有限,仰拱中心位置基本处于无约束状态而隆起变形较大,导致仰拱形成W形的隆起破坏模式,故中心位置为仰拱的易损位置,在进行高速铁路隧道仰拱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中心位置的仰拱。(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梅元贵,李绵辉,郭瑞[5](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迭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杨延强,张立阳,任新[6](2019)在《某高速铁路隧道无砟轨道异常段仰拱整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西部山区某高速铁路典型黄土隧道内无砟轨道异常上拱病害情况,探讨"钻孔桩+纵梁"的加固补强措施的工程可行性及工程效果.工程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钻孔桩+纵梁"的加固补强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工程措施的实施改善了隧底围岩及仰拱的受力状态,确保了轨道基础的稳定性,为高速铁路安全、平稳、舒适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可为同类工程补强施工及轨道养护维修积累经验.(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志伟,马伟斌,郑青,张胜龙,王子洪[7](2019)在《城区高速铁路盾构隧道轨下预制装配式箱涵结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清华园隧道为依托,介绍了隧道轨下预制装配式结构,并从抗滑移、列车动力响应和地震响应3个方面对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预制箱涵结构顶部现浇回填层且忽略箱涵与管片间螺栓连接条件下,列车通过时在峰值压力作用下箱涵结构的最大竖向位移为0.035 mm,最大竖向应力为0.42 MPa;时速300 km列车通过时,预制装配式箱涵结构竖向位移、竖向动应力及竖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0.036 mm,64.2 kPa,0.84 m/s2;地震荷载(汶川地震波)作用下最大水平、竖向位移分别为4.71,4.67 mm,最大水平、竖向应力分别为9.828 MPa,19.555 MPa。(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段太生,郭平,李学仕,周适,王靠省[8](2019)在《基于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高精度贯通,避免因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仿真数据试验验证后,建立了一个长约9 km的实地模拟网用于相关研究。在原GNSS网的基础上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研究隧道洞内导线边角控制网适用的网形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困难条件下连续短边方位传递的测量方法,并开发出能连接全站仪通讯接口的导线测量软件来提高作业效率。总结形成了一套10 km以内的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关键技术方案是可行且可靠的。(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红梅[9](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二衬台车专用电气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速铁路隧道二衬台车,从设计、加工到现场施工应用都没有专用的配套电气系统,仅以液压泵站形式附带台车前进、后退和停车操作的部分电气元件,且由现场电源接入液压泵站进行操作。此外,在有照明、振捣及拱顶空洞监测等电气需求时,往往也是在现场临时增设相关的配电设施。为此,通过现场调研、型号匹配、方案评审后制定出相应的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投入使用后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案使二衬台车电气系统的设置更加规范,达到确保二衬作业区段用电安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郑强[10](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群防灾救援疏散设计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长大铁路隧道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隧道群,其防灾救援疏散工程关系到列车的运营安全,如何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值得探讨和研究.文章对杭温铁路紧急救援站及紧急出口与避难所的设计原则及内容进行了较详细介绍,通过对隧道群紧急救援站位置叁个方案进行比较,针对疏散模式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救援疏散方案,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高速铁路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郑万高速铁路黄家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TSP203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对隧道不良地质进行了超前预报,通过与现场开挖对比,验证了采用TSP203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方法可对隧道前方不良地质进行有效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铁路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毛爱东.隧道“自动浇筑衬砌台车”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
[2].李鹏飞.高速铁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应用[J].山西建筑.2019
[3].陈五二.综合管廊上穿高速铁路隧道安全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9
[4].杜明庆,董飞,李奥,曹玺,曾柯涵.膨胀性围岩时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的底鼓机理及破坏模式[J].中国铁道科学.2019
[5].梅元贵,李绵辉,郭瑞.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9
[6].杨延强,张立阳,任新.某高速铁路隧道无砟轨道异常段仰拱整治技术[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
[7].王志伟,马伟斌,郑青,张胜龙,王子洪.城区高速铁路盾构隧道轨下预制装配式箱涵结构受力分析[J].铁道建筑.2019
[8].段太生,郭平,李学仕,周适,王靠省.基于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路基工程.2019
[9].刘红梅.高速铁路隧道二衬台车专用电气系统设计[J].工程机械.2019
[10].郑强.高速铁路隧道群防灾救援疏散设计方案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