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制度论文-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

草地制度论文-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草地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放牧制度,化学计量特征,草地土壤,内蒙古

草地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1](2019)在《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人类对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的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为草地植被的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制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4种不同放牧制度(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常牧)的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碳(C)、氮(N)和磷(P)3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4种不同放牧制度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禁牧条件下,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碳氮磷含量均呈现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常牧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放牧制度下,土壤碳氮含量集中分布于0-10 cm,且显着高于下层土壤(P <0.05);4种放牧制度下土壤C/N无明显变化,而常牧区的C/P和N/P均显着低于禁牧区;此外,土壤碳氮磷含量均与p H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 <0.01),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与C/P和N/P呈极显着负相关(P <0.01).本研究表明磷是该地区主要的限制性养分元素,且磷含量受土壤深度的影响较小;与常牧相比,禁牧、休牧及轮牧均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以及养分含量积累.(图2表3参39)(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顺云[2](2018)在《祁连探索放牧制度改革助推草地生态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讯(朱顺云)近年来,祁连县坚持一手抓农牧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全面探索推行放牧制度改革,形成了 “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全年放牧模式,在“暖季放牧+冷季补饲”两个放牧方式上实(本文来源于《祁连山报》期刊2018-09-20)

刘博,励汀郁,谭淑豪,赵青[3](2018)在《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户的技术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的牧业生产是提高牧民牧业收入的关键。文中基于来自内蒙古草原牧区422个牧户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探讨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业生产的技术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在现有制度和技术状态下,牧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值仅为0.53,这与牧户自身的理论产出前沿相比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不同于舒尔茨及诸多基于农区研究发现的农户"小而有效",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的牧户经营是"小而无效"的。进一步讨论发现,加大棚圈投入有助于牲畜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提高技术效率;鼓励牧户参与草地租赁市场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提高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所得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不适合牧业生产,因此,有必要创新适合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9期)

王玉琴,鲍根生,王宏生,曾辉,李继鹏[4](2018)在《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活动区高寒草地群落结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的生物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危害严重的天然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围栏设置禁牧区、季节性放牧区及自由放牧区,分析草地群落结构及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单子叶、阔叶类植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禁牧区禾本科植物重要值两年均高于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区。3个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在第二年都有所增加;同时,自由放牧区第一年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季节放牧区和禁牧区;季节性放牧第二年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禁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同时季节性放牧区的优势度指数显着高于禁牧区和自由放牧区(P<0.05)。另外,禁牧区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最高,季节放牧区阔叶类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高原鼢鼠相对鼠群密度表现为:季节性放牧区>自由放牧区>禁牧区,且禁牧区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阔叶类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季节性放牧区的相对鼠群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自由放牧区的相对鼠群密度与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单子叶植物地下生物量、阔叶类植物生物量(地下、地上)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改善高寒草甸草地群落结构,进而调控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樊才睿,李畅游,孙标,史小红,杨芳[5](2018)在《放牧制度对草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放牧制度草场水土流失过程,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放牧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选取叁种放牧制度草场(自由放牧、轮牧、休牧),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0.74mm/min和1.5mm/min雨强的降雨模拟试验,测定径流量,含沙量,径流和泥沙中总氮,总磷浓度,并探讨植被截留对径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被截留对减少降雨径流具有明显的作用,休牧草场径流系数减小最多,自由放牧草场减小最少,产沙量显示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休牧草场。降雨强度对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影响显着,自由放牧草场总氮浓度和休牧草场总磷浓度受雨强影响最大,氮磷流失过程浓度变化曲线更符合幂函数分布。休牧草场泥沙氮含量和泥沙磷含量均为最高,自由放牧草场与休牧草场的总氮富集率基本相等且均大于轮牧草场,总磷富集率为自由放牧>休牧>轮牧,叁种放牧草场氮磷和泥沙流失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量和含沙量。因此,适当的将呼伦贝尔草原自由放牧草场向休牧和轮牧草场转变,将有利于减少草场水土营养元素流失及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蔡虹,李文军[6](2016)在《不同产权制度下青藏高原地区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四川省若尔盖牧区两个村落的田野调查,通过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指标,比较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和牧户私有这两种产权制度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牧区,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较牧户私有在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两个方面均能获得更好的表现。这是因为全村共有的使用权制度更契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实情,这包括草地资源时空差异大的自然条件、藏传佛教浸润下的文化氛围以及较强的社区自组织管理能力的社会背景。因此,建议我国在制定与推行草场使用权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实施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背景因素,不能简单地在所有牧区强行推进一种产权制度。(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赵一安[7](2016)在《割草制度对退化草地不同改良措施群落特征及恢复演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为实验平台,以1983年进行了围栏封育、浅耕翻改良处理且经过22年(1983—2005)恢复未进行其它人为干扰的退化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布置了割草制度研究实验,并进行了长达11年(2005-2015)的不同割草制度的割草处理野外定位监测,从植物群落密度、生物量、群落功能组成和群落演替规律及群落结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浅耕翻改良措施有利于牧草产量的快速恢复,但对于长期生态恢复来说,浅耕翻并不是最理想的改良退化草地的方法。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围栏封育措施的滞后性消失。2.叁种割草制度作用下浅耕翻改良群落密度在割草前期均呈上升,中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割草处理前期高于不割草的对照处理。根茎禾草密度在割草处理45年后开始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羊草的生存空间开始增大,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割草处理密度高于不割草的对照处理,说明割草利于根茎禾草的维持。3.叁种割草制度作用下浅耕翻改良群落生物量呈中期增加后期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割草处理生物量表现出中期除个别年份外,整体下降的趋势,其中丛生禾草的生物量下降显着。4.叁种割草制度作用下围栏封育恢复群落密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低于不割草对照处理。根茎禾草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低于不割草对照处理。5.叁种割草制度作用下围栏封育恢复群落总生物量、根茎禾草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与未割草对照相比,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根茎禾草生物量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未达到显着程度。相对于浅耕翻改良,围栏封育具有更强的抗割草干扰能力。6.割草对浅耕翻群落牧草损伤率影响为:割两年休一年<割一年休一年<一年割一次。割草对围栏封育群落牧草损伤率影响为:割一年休一年<一年割一次<割两年休一年。7.不同割草制度在11的割草过程中,改变了浅耕翻改良和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固有的演替方向,且所表现出来的演替轨迹也不相同。8.两种改良恢复措施下,相似性系数均为割一年休一年>割两年休一年>一年割一次,表明对群落干扰越小,割草群落与未割草对照群落组成越相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6-01)

程豹,柴富成[8](2015)在《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权安排和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现阶段新疆草地退化的现状及原因,并借鉴科斯定理,提出通过使用权入股和多形式股权融合方式保护新疆草地资源,以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解决新疆草地退化问题。(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5年18期)

马梅,乔光华[9](2015)在《制度变迁与草地退化的关联性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草地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梳理,采用锡林郭勒盟1981-2013年数据,分析其草地退化的演化轨迹,探究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1978-2000年,锡林郭勒盟牲畜数量持续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然而草地退化面积增加,牧草质量下降,退化问题严重,这主要由于草畜承包时间上的错位及草地公有与牲畜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造成;从2000-2010年,退化面积下降,退化态势得到遏制和扭转,但由于"草畜平衡"测定标准的局限性及禁牧补贴偏低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2011年至今,退化总体趋势得到遏制,且区域整体呈好转态势,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存在禁牧周期短、补助标准固定化的缺陷。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有极强的关联性,针对各阶段草地制度与政策的缺陷,结合国内外草地治理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制定草地承包制度期限的长期性;建立基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最优的"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的长期性;加大生态补贴力度,并建立动态性和市场化的补贴标准;以及提高草地政策的监督管理力度。(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晶莹[10](2015)在《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制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其所具有的外部性及发展趋势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使草地管理面临巨大困境,为有效解决草地作为公共资源在可持续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前草地可持续管理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成果,通过比较政府、私人和社区叁种不同管理制度的优劣,探讨建立适应性的管理制度。(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草地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祁连讯(朱顺云)近年来,祁连县坚持一手抓农牧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全面探索推行放牧制度改革,形成了 “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全年放牧模式,在“暖季放牧+冷季补饲”两个放牧方式上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地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2].朱顺云.祁连探索放牧制度改革助推草地生态修复[N].祁连山报.2018

[3].刘博,励汀郁,谭淑豪,赵青.现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户的技术效率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4].王玉琴,鲍根生,王宏生,曾辉,李继鹏.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活动区高寒草地群落结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5].樊才睿,李畅游,孙标,史小红,杨芳.放牧制度对草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6].蔡虹,李文军.不同产权制度下青藏高原地区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6

[7].赵一安.割草制度对退化草地不同改良措施群落特征及恢复演替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6

[8].程豹,柴富成.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5

[9].马梅,乔光华.制度变迁与草地退化的关联性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

[10].晶莹.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制度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草地制度论文-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