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农村生活污水,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渗滤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慧瑜,高生旺,黄秋霖,王丽君,夏训峰[1](2019)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命周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balance ECER软件,对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对比分析其生命周期各个过程中非生物资源耗竭、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和固体废物等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并确定了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型和造成环境影响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是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环境影响的主要类型,分别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环境影响总值的75.9%和13.5%;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环境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富营养化、全球变暖、酸化、固体废物和非生物资源耗竭。通过对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研究,可为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并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杨蕾,李英华,李海波,苏菲[2](2019)在《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代谢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筛选不同进水有机负荷下地下渗滤系统潜在生物标志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模式识别方法对样品进行分型处理,根据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产物蕴含的生物学信息,研究代谢通路,通过RDA分析探索代谢产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PLS-DA模型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为250mg/L、400mg/L、500mg/L时,同一高度层代谢产物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共筛选出VIP值大于1.5的230种差异代谢物,以有机酸为主;同时也存在一些醇类、酚类等微生物代谢中间产物.此外,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模拟土柱高度有显着对应性.在水力负荷为0.14m~3/(m~2·d),COD污染负荷为400mg/L条件下,3个高度层H2(500mm)、H4(1000mm)、H6(1500mm)筛选出53种VIP值大于1.5的差异代谢物,以酸类、酮类物质为主.RDA分析表明,随着有机负荷波动和剖面高度的变化,代谢产物受到氧化还原环境(ORP)与硝态氮(NO_3~-)的影响较大,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海波,李英华,白雪钰,白佳宁[3](2019)在《地下污水渗滤系统基质层ORP扰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认为基质氧化还原电位分区呈垂直线性变化,且即使存在微区穿透现象,也未能获得充分的实验证实.为揭示氧化还原微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了水力负荷与湿干比对氧化还原微区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等水力负荷(0. 1 m~3/(m~2·d))下,湿干比变化可诱导氧化还原电位分区纵向移动,硝化区随湿干比增大而缩小,反硝化区反之;湿干比过大可导致硝化与反硝化微区互穿透,产生非线性分区;水力负荷变化对氧化还原微环境扰动显着,负荷增大对中下层影响更明显;湿干比为4 h∶8 h时,氧化还原电位分区随水力负荷变化呈明显线性波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舒涵,杨红薇,郑雨蒙,张启文[4](2019)在《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典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渗滤系统(Soil aquifer treatment system, SAT系统)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过滤、沉淀、吸附等)及生物降解作用净化污水,具有出水效果好、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渗滤系统处理典型抗生素等新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探讨了SAT系统去除抗生素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方向,旨在为SAT系统在抗生素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李丹,王欣泽,刘剑楠,刘艳萍,解婷婷[5](2019)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用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的填料,选取活性炭、粉煤灰、膨润土、煤渣及红黏土作为土壤砖块材料,2种粒径(1~3 mm和3~5 mm)的生物陶粒和沸石作为渗滤层材料,进行渗透性、氮磷等温吸附以及硝化反硝化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和煤渣的添加可以有效改良红黏土渗透性;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各填料对氮磷的吸附特征;通过拟合,红黏土、粉煤灰及活性炭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较大,沸石及红黏土对NH4+-N的吸附能力较强;室外接种2个月后,沸石的硝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填料,而活性炭、煤渣的反硝化能力显着高于其他填料。综合考虑,2种粒径的沸石均适宜作为多级土壤渗滤系统渗滤层材料,红黏土混合质量分数20%~40%的活性炭或煤渣更适合作为土壤砖块层填料。(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汪思琪,李英华,苏菲,李海波,杨蕾[6](2019)在《曝气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渗透性及处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体影响地下渗滤系统的渗透性及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不同曝气程度的生活污水,研究曝气对不同深度基质理化性质(渗透系数、体积含水率、气体类型及浓度)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增加了-130~-100、-40~-10 cm处的渗透系数,降低了-100~-70 cm处的渗透系数,与-70~-40 cm处的渗透系数不存在相关关系;曝气增加了-70 cm处的体积含水率,降低了-100 cm和-40 cm处的体积含水率,对-10 cm处的体积含水率几乎没有影响;曝气增加了各深度处的CO_2、N_2O释放浓度,与各深处的CH_4释放浓度不存在相关关系;曝气增加了NH_4~+-N和COD去除率,与NO_3~--N、NO_2~--N和TP去除率不存在相关关系。探明了气体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为气体堵塞及其预防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吉倩倩[7](2019)在《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排放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活污水地下渗透系统排放量研究出一种新式控制方法,通过深层添加草炭提高对污水滤液中超标氮元素的净化率,扩增草坪覆盖率降低总氮浓度,采用微生物技术改变地下渗滤系统结构和不同层面制料成分,粉煤灰深层处理。为检测控制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实验。与传统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排放量控制方法相比较,新式控制方法下的污水净化率更高,更好的减少了污水中的NO_3含量,渗滤基质的改变提高了系统污水渗透性能,对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严群,丁越,温慧凯,刘馥雯,王平梅[8](2019)在《不同填料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地下渗滤系统(SWIS)脱氮效果,以煤渣和生物基质为填料,构建了1~#、2~#、3~#3套装置,研究水力负荷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10 cm/d时,1~#装置对NH_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8%、54.77%,但当水力负荷为20 cm/d时装置因渗透性较差无法正常运行。2~#、3~#装置分别在水力负荷为10、20cm/d下运行时,对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下降了24.26个和14.57个百分点,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3.37个和8.13个百分点;TN的去除率变化较大,但其脱氮能力有所提高。2~#装置脱氮效果最好。适当添加生物基质可有利于TN的去除,并保持着良好的渗透性能。因此,为保证改良的SWIS在水力负荷为20 cm/d下正常长期运行,则与渗透性能较好的煤渣配比时生物基质的量应保持适当的比例。(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邓焕广,张菊,张智博,刘涛,董杰[9](2019)在《河岸渗滤系统对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去除效率的中试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城市河岸带对降雨径流中氮磷的去除能力,为城市河岸带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煤渣、沸石、锯末、沸石和麦饭石构建了一个中试规模的河岸渗滤系统(riparian infiltration system,RIS),并通过6次试验研究了RIS对模拟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RIS能去除径流中的氨态氮(NH_4~+)、总氮(TN)和总磷(TP),但会输出硝态氮(NO_3~-).该系统对NH_4~+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5.6±1.2%和54.9±19.1%,显着高于对TN的去除效率(21.1±13.7%);而NO_3~-的平均去除效率为-1150.0%,这可能是由于系统中NH_4~+的氧化及NO_3~-在介质中的浸出.RIS对垂向流中NH_4~+和TP的去除效率较水平流更高且更稳定;且系统对NH_4~+和TP的去除量与其入水浓度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 <0.01).反硝化作用发生在渗透性较差的底部土壤层中,但其对NO_3~-的去除量远低于渗透性较好的上层土壤介质层中硝化作用产生的量.RIS总体上对降雨径流中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加强RIS的反硝化作用从而减少硝酸盐的输出.(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梁成龙[10](2019)在《生物炭联合曝气强化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依然很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排入就近水域,引起水质恶化。因此,探究一种适合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尤为重要,目前,一种人工强化的就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被应用到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中,但是,传统的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本研究拟利用生物炭联合曝气策略强化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通过设置对照(A)、曝气(B)、生物炭(C)和曝气-生物炭(D)土壤渗滤系统,研究了不同系统长期去污效能及其N_2O的排放特征;探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曝气量、水力负荷、C/N)对系统去污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炭-人工曝气强化土壤渗滤系统的去污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炭-人工曝气土壤渗滤系统能实现高效的去污(COD、NH_4~+-N、TP)效果。各系统对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90%、95%和98%。对照、曝气、生物炭和曝气-生物炭系统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79.14%、68.74%、92.72%,85.44%。对照系统的N_2O排放通量为99.00 ug m~(-2) h~(-1),明显高于其他系统N_2O排放通量(30.56-44.17 ug m~(-2) h~(-1))。另外,添加生物炭的两系统之间N_2O的排放通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系统40-80 cm处,添加生物炭的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不添加生物炭的系统,说明生物炭的添加有利于TN的去除。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在60 cm处达到最佳。(2)曝气-生物炭系统在6 h d~(-1)的曝气条件下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2.90%、98.32%和85.44%,而在12 h d~(-1)的曝气条件下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9%、99.53%和62.95%。在6 h d~(-1)和12 h d~(-1)的曝气条件下,各系统对TP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当水力负荷从2 cm d~(-1)增加到6 cm d~(-1)时,曝气-生物炭的系统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从82.90%提高至93.90%,98.32%提高至99.38%,85.44%降低到73.00%。其余系统对COD、NH_4~+-N的去除效率也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提高。但水力负荷的增加对系统TP的去除变化很小。不添加生物炭的系统在不同C/N条件下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85%,添加生物炭的系统在C/N为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差,其去除率范围在73.61-82.90%。各系统在不同C/N条件下对NH_4~+-N的去除率均高于95%。不添加生物炭的系统在C/N为7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其去除率范围在74.07-77.37%。有生物炭有曝气的系统在C/N为7时对TN的去除率也达到最大。不同C/N条件下各系统对TP的去除率均在97%以上。在不同C/N条件下,对照系统的N_2O排放量始终最大,说明生物炭和曝气措施能降低温室气体N_2O的排放。而且在C/N为3时,四个系统中N_2O的排放量最大,说明C/N越低N_2O的排放量越大。(3)在本试验中,系统内微生物不仅能利用污水中的氮,而且还能利用了土壤中的氮。另外,在系统中生物炭联合曝气策略能更好地将磷吸附、固定在基质中。比较A、B系统在25-85cm处的DOC含量变化,可以得出曝气策略对系统内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微弱,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曝气策略对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没有影响。在C系统中,添加生物炭层基质的DOC含量明显下降,说明生物炭的添加能很大程度上促进系统内微生物的作用。比较试验前后基质的溶解性有机物来源可以得出,曝气和生物炭措施增加了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渗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筛选不同进水有机负荷下地下渗滤系统潜在生物标志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模式识别方法对样品进行分型处理,根据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产物蕴含的生物学信息,研究代谢通路,通过RDA分析探索代谢产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PLS-DA模型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为250mg/L、400mg/L、500mg/L时,同一高度层代谢产物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共筛选出VIP值大于1.5的230种差异代谢物,以有机酸为主;同时也存在一些醇类、酚类等微生物代谢中间产物.此外,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模拟土柱高度有显着对应性.在水力负荷为0.14m~3/(m~2·d),COD污染负荷为400mg/L条件下,3个高度层H2(500mm)、H4(1000mm)、H6(1500mm)筛选出53种VIP值大于1.5的差异代谢物,以酸类、酮类物质为主.RDA分析表明,随着有机负荷波动和剖面高度的变化,代谢产物受到氧化还原环境(ORP)与硝态氮(NO_3~-)的影响较大,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滤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吕慧瑜,高生旺,黄秋霖,王丽君,夏训峰.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命周期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2].杨蕾,李英华,李海波,苏菲.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代谢组学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李海波,李英华,白雪钰,白佳宁.地下污水渗滤系统基质层ORP扰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舒涵,杨红薇,郑雨蒙,张启文.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典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9
[5].李丹,王欣泽,刘剑楠,刘艳萍,解婷婷.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6].汪思琪,李英华,苏菲,李海波,杨蕾.曝气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渗透性及处理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9
[7].吉倩倩.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排放量控制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8].严群,丁越,温慧凯,刘馥雯,王平梅.不同填料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9
[9].邓焕广,张菊,张智博,刘涛,董杰.河岸渗滤系统对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去除效率的中试研究(英文)[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梁成龙.生物炭联合曝气强化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