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夏强,刘泽阳,石林红,龙伟,吴锐

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夏强,刘泽阳,石林红,龙伟,吴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血瘀证目征,阴阳辨证,特征性改变

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文献综述

夏强,刘泽阳,石林红,龙伟,吴锐[1](2019)在《基于阴阳辨证看血瘀证目征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特征性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瘀证目征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中医阴证与阳证中的不同表现,明确其对NPSLE血管病理改变、病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NPSLE患者50例(NPSLE组),同时根据分层随机选取100例无神经精神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on-NPSLE组)。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为阴证组、阳证组。采用微循环仪检测血瘀证目征改变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共1年,观察血瘀证目征的动态改变。结果:NPSLE组中血瘀证目征总积分显着高于non-NPSLE组(P <0.05),并随着病情缓解积分逐渐下降,但在随访1年期间仍高于non-NPSLE组(P <0.05)。NPSLE阴证组中目征主要表现为血管扭曲、血管瘤、报伤点改变比阳证组更为显着(P <0.05),出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雷诺现象高于阳证组(P <0.05);而阳证组以血管增粗、网状畸形、出血为主要表现(P <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补体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血瘀证目征特征性改变可用于NPSLE阴证与阳证分型诊断,并可提示NPSLE不同血管病变,用于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9年11期)

马明圣,张梦奇,王薇,丁娟,宋红梅[2](2019)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儿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在有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的变化,以期发现诊断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的生化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SLE患儿39例,分为NPSLE组和非NPSLE组。对比NPSLE组、非NPSLE组以及同期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NSE的水平。结果 NPSLE组25例,男2例,女23例,平均年龄(11.6±3.0)岁;非NPSLE组14例,男2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3.3)岁;正常对照组11例,男1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2±1.3)岁。NPSLE组的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头痛12例,惊厥发作3例,认知障碍3例,急性意识紊乱2例,焦虑2例,脑血管病1例,精神病1例,脱髓鞘综合征1例。NPSLE组血清NSE为(11.8±3.0)ng/ml,明显低于非NPSLE组的(15.2±3.7)ng/ml和正常对照组的(17.9±2.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降低提示NPSLE患儿神经损伤和神经组织代谢减低,血清NSE可能是一种对于NPSLE诊断和随诊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烨梅,王敏君,周福庆,陈奇,曾献军[3](2019)在《非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脑灰质体积的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BM)对非神经精神性狼疮(non-NPSLE)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形态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使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 MRI对non-NPSLE组(33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分别进行常规MRI及高分辨T_1WI扫描,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non-NPSLE患者的病程、临床症状、近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及SLEDAI评分。对高分辨T_1WI结构图像进行预处理,接着运用VBM方法计算灰质体积,再应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non-NPSLE组及健康对照组各脑区灰质体积的变化。并分析两组灰质体积差异脑区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non-NP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利手等一般人口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灰质体积是存在差异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on-NPSLE患者双侧枕叶/距状回/楔叶及右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少,双侧壳核、小脑后叶、右侧梭状回、中脑、左侧顶叶/楔前叶、左侧额叶/中央旁小叶灰质体积增加。左侧顶叶/楔前叶的灰质体积和患者的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68,P=0.035)。结论 non-NPSLE患者已经出现局部脑形态的改变,可能暗示其已经处于亚临床神经精神状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这些变化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魏霞,陈佩玲,闫亮亮[4](2019)在《神经精神性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精神症状时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俗称狼疮脑病,常危及患者生命,死亡风险比常人高9.5~11.14倍,是SLE中的危急重症,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NP-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NP-SLE的真实流行情况尚不清楚,但从大量已发表文献推测,狼疮病程中12%~95%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1-2]。狼疮疾病本(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曲航,黄宇,廖浩,裴文迪,黄琴[5](2019)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抗NR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3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NPSLE组36例和非NPSLE组37例。比较两组自身抗体及补体水平。评估NPSLE患者抗NR2A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及补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PSLE组患者的SLEDAI-2000评分、抗NR2A抗体及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非NPSLE组(均P<0.05),但认知障碍与无认知障碍NPSLE患者间抗NR2A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组中,抗NR2A抗体水平与SLEDAI-2000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PA)阳性的SLE患者抗NR2A抗体水平高于ARPPA阴性SLE患者(P<0.05)。结论抗NR2A抗体在NPSL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关,但可能与认知障碍无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黄超朔,农桂敏,黄荣珊[6](2019)在《神经精神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血管病变、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炎症介质、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和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均可参与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病。本文就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7](2019)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PET/CT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方法分析无神经精神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无神经精神症状SLE患者13例(SLE患者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F-FDG PET/CT扫描。2组图像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及SPM分析,视觉分析主要对其脑萎缩程度、脑葡萄糖代谢分布及体部葡萄糖代谢异常进行对比分析,SPM分析主要对2组的~(18)F-FDG脑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组间t检验,获得有差异区域的Talairach坐标值,并查出各坐标所对应的脑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觉分析可见部分SLE患者存在弥漫性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而双侧基底节区代谢程度则相对较高;SPM分析SLE组双侧额顶叶及右侧枕叶等皮层区域葡萄糖代谢较健康对照组减低(P<0.001),双侧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增加(P<0.001)。体部无肿瘤性葡萄糖高代谢病灶。结论:~(18)FDG-PET/CT扫描能够敏感地反映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SLE患者在疾病早期尚无神经精神症状时即可出现较为广泛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可作为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监测手段。(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刘泽阳[8](2019)在《细胞因子联合微循环检查对中枢性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R、IL-1β、IL-6、IL-8、IL-10、TNF-α)和微循环(甲襞与球结膜)联合检测在中枢性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住院部分别诊断为中枢性神经精神狼疮(CNS-NPSLE)的患者50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non-NPSLE)的患者50例、颅内感染的患者30例。分别收集叁组患者的血清与脑脊液(CSF),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及CSF中IL-2R、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对三组患者均行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比较各组的细胞因子水平、微循环积分的差异。定量指标列出均数、标准差,分类指标列出各类的例数及百分数;计量资料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意义。用ROC曲线分析细胞因子和微循环积分区分各组患者的价值。结果:(1)CNS-NPSLE组、non-NPSLE组和颅内感染组之间年龄、性别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CNS-NPSLE组,共出现了10种神经精神症状,有3例患者是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而被诊断为CNS-NPSLE,有25例患者是在住院期间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有26例患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为癫痫发作23例,余依次为头痛20例,急性意识障碍14例,精神异常11例,情感障碍9例,脑血管病8例,认知障碍8例,焦虑症7例,脱髓鞘综合征5例,无菌性脑膜炎2例。(3)CNS-NPSLE组中脑脊液中IL-6、IL-8水平均显着高于non-NPSLE组(P<0.001),但与颅内感染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脑脊液中IL-6和IL-8水平在鉴别CNS-NPSLE和non-NPSLE两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5)各组脑脊液中IL-2R、IL-1β、IL-10、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6)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7)CNS-NPSLE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显着高于颅内感染组(P<0.001),但与non-NPSLE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8)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在鉴别CNS-NPSLE和颅内感染两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CNS-NPSLE组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显着高于non-NPSLE和颅内感染组(P值均小于0.001),non-NPSLE组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显着高于颅内感染组(P<0.001)。(10)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在鉴别颅内感染组和CNS-NPSLE、颅内感染和non-NPSLE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结论:脑脊液中IL-6和IL-8水平是鉴别CNS-NPSLE和non-NPSLE两组患者的良好指标。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在鉴别颅内感染组和CNS-NPSLE组的鉴别诊断价值一般。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是鉴别CNS-NPSLE和颅内感染两组患者的良好指标。因此,脑脊液细胞因子(IL-6、IL-8)联合微循环检测有助于CNS-NPSLE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东轶,陆乐,蔡辉[9](2019)在《神经精神狼疮的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精神(neuropsychiatric,NP)狼疮(NP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NPSLE)是一系列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精神表现,又称狼疮性脑炎。它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一项中国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15. 8%SLE患者死于NPSLE~([1])。(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吴昊,徐金华[10](2019)在《神经精神性狼疮影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治存在一定困难。神经成像技术不仅为NPSLE的病理生理假说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可能为早期发现亚临床症状的NPSLE病人提供诊断依据。从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化传递成像、PET等影像技术在评价NPSLE脑形态及功能改变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在有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的变化,以期发现诊断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的生化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SLE患儿39例,分为NPSLE组和非NPSLE组。对比NPSLE组、非NPSLE组以及同期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NSE的水平。结果 NPSLE组25例,男2例,女23例,平均年龄(11.6±3.0)岁;非NPSLE组14例,男2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3.3)岁;正常对照组11例,男1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2±1.3)岁。NPSLE组的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头痛12例,惊厥发作3例,认知障碍3例,急性意识紊乱2例,焦虑2例,脑血管病1例,精神病1例,脱髓鞘综合征1例。NPSLE组血清NSE为(11.8±3.0)ng/ml,明显低于非NPSLE组的(15.2±3.7)ng/ml和正常对照组的(17.9±2.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降低提示NPSLE患儿神经损伤和神经组织代谢减低,血清NSE可能是一种对于NPSLE诊断和随诊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参考文献

[1].夏强,刘泽阳,石林红,龙伟,吴锐.基于阴阳辨证看血瘀证目征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特征性改变[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

[2].马明圣,张梦奇,王薇,丁娟,宋红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儿的改变[J].北京医学.2019

[3].张烨梅,王敏君,周福庆,陈奇,曾献军.非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脑灰质体积的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魏霞,陈佩玲,闫亮亮.神经精神性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9

[5].曲航,黄宇,廖浩,裴文迪,黄琴.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9

[6].黄超朔,农桂敏,黄荣珊.神经精神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9

[7].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PET/CT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9

[8].刘泽阳.细胞因子联合微循环检查对中枢性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意义[D].南昌大学.2019

[9].王东轶,陆乐,蔡辉.神经精神狼疮的诊疗进展[J].武警医学.2019

[10].吴昊,徐金华.神经精神性狼疮影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标签:;  ;  ;  ;  

神经精神性狼疮论文-夏强,刘泽阳,石林红,龙伟,吴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