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维
摘要:本文主要就笔者的教学情况谈了关于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实现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同时,也为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改革先进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导致学生对语文及语文活动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参与感不强,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而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变化是课程结构相对灵活、自由。新课改提出要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突出了发展个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教学情况谈一谈关于在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实现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笔者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笔者虽然也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子。的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成绩,但这不是唯一目的,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一条“高分不低头”的捷径,向课堂要实效就可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但这个“效”得靠学生体现出来,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差别大,实施起来很困难,要达到一种师生互动,尤其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更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其次还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素质教育。抓住学生的思维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魅力导语
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设计精彩的导语,营造一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共同入境。其实,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舞台,只有师生都以全部情感投入,这出戏才能演到极致。相反,任何一方的游离,都会出现被动局面。在上课之前,学生的思维是很分散的,因此,这个集中起来的过程就显得尤其必要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带入了境界,在其中徜徉,这就是导语的神奇效果。
二、认真做好问题设计
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是办法之一。那么,问题的设计有何要求呢?首先,提问要有连贯性,环环相扣,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主持人的作用,正所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的相异性,促进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查依据,自圆其说,进而据理力驳对方,达到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笔者记得在讲一套试题时,有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其中有一道题,班里两位学生选择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一对一错,笔者正要用文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进行讲解,其中一位站出来运用一些原文中的信息进行了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气压图,使大家十分清楚地理解正确答案,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从这件事上,笔者深有感触,在这道题上,学生的物理讲法要比笔者自己纯粹的语文信息要简洁的多。笔者认为别的方面也是完全可以去尝试的。
三、灵活采用多样教育模式
一位再优秀的教师,若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有厌倦感。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应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集体参与的模式。在讲《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因为文章比较浅显,所以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笔者没有采用集中分析的形式,而是课前布置了作业:实话实说《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如果学生想要自己的观点立得住脚,就必须精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依据。学生之间肯定会出现不同看法,而交流、讨论、反驳的过程又是一次再深读的过程,讨论之后,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甚至能熟读成诵。在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收效也很好。
四、巧妙组织课堂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是通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具体的事件、鲜活的人物和多彩的场景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环境中得到陶冶和教育。因为学生的年纪比我们小很多,所以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心理差距。我们的思想、观点要“与时俱进”,否则他们就不感兴趣了,课堂上的语言要把握好、要精致、要在不违背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尽量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关注各个学科的渗透
在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到有很多时候,将别的学科知识带入到语文教学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简洁可行的技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上的知识点很全面,但书面性太强,很多学生看不下去,将一些技巧换成简单的教学方式,或者用英语中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来说,都比那些堆砌的文字感觉要好得多。而这个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会更好。所谓“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到“悟其渔识”,让学生完成一种创造性劳动。
六、适当引入情感渗透
汉语是母语,是很美妙、很丰富的语言,而课堂要成为情感体验的站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某些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生活的美、人生的美,这是将学生的心更拉近课堂的一种潜在形式,也是语文课的一种升华。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无论哪一个环节,教师必须做到高层建筑,包括时间的设计,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课堂45分钟的精彩,课下的准备却是艰苦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比前几年鲜活了许多。学生们的发言自由度宽了,讨论参与度高了,学习合作度强了;教师鼓励的话语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微笑的教学多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中心中学
邮政编码:2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