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东关小学744400
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于是我们冒着被“烫伤手的危险”,捧起了这个“山芋”,一起来探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是”与“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提高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一些粗浅之见。
一、吃准目标,降低习作门槛
习作就是学习作文,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刚起步就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了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提习作,学生就感慨:“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习作这么难?因为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什么开头要怎样,过程要怎样,结尾要注意什么;什么习作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完整,语言要优美、生动;什么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质,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再加上老师用“创作”的标准指导、要求学生等等。为什么如此?因为老师担心学生自由习作写不好,得不了高分。岂不知这种“拔高”的要求、过多的框框无疑给学生的习作增加了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对习作的恐惧感,把习作看作是最苦最难的差事。为了得高分,学生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写妈妈时,经常会写“我生病了,妈妈把我背到医院,……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一夜”;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个性的张扬,他们只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厌倦习作、害怕习作。
二、夯实基础,积累习作素材
1.夯实“语言”基础。“语言文字”是构筑文章的“秦砖汉瓦”。其实关于语言积累,古人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用哲学上的话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为了解决语言的贫瘠,近些年来我们也采用了一定的措施。比如我们通常所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背。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语言积累本,提议他们给自己的积累本起个好听的名字,写上富有个性的序言,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于是以“采撷本”、“芽儿尖尖”、“启航”、“棒小子”等命名的一本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积累本诞生了。
2.积累习作“素材”。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习作是一棵树的话,它肯定要从“生活”这片沃土中吸取营养。如何在鲜活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的素材?我认为写日记是最奏效的方法之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就写了51年的日记,其中许多素材,酝酿成了他的不少名篇。日记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日记的内容可多可少,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大到对社会生活、人生真谛的探索,小到一言一行、只言片语,所见、所闻、所感无所不可,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日记不像习作课上命题作文那样严格,它容易触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是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良好契机。写日记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是学生积累知识和素材的好方法;写日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习作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写日记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只要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思路自然开阔,想象自然丰富,文笔自然通畅,日记会为习作训练撑起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
三、适当仿写,学得习作之法
写字,要模仿;绘画,要临摹。同样,习作也可以模仿,只要模仿得法,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习作方法,可以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也认为:“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著名学者朱作仁教授认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对他们来说,这样做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楚。”范文领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胜于教师的空洞说教。
但是“不恰当的模仿”不但没有引领学生抓住范文的精髓,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带来“硬伤”。如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了应付习作考试,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看优秀作文选,每种类型的作文必须背一两篇的。天天看作文、背作文,脑子里装着一篇篇优秀作文,写起作文来,考起试来,当然不用愁了,遇到同类或同题的作文,随便从脑中的作文仓库中挑一篇或全盘照抄,或改头换面一番便可大功告成。他不用动脑子,不需观察自然社会,不要积累生活和语言,不要选材,不要构思,一篇篇作文便脱口而出。长期这样,一个说假话的人形成了,一个思想懒惰的人形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形成了,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人形成了,这样的人是时代需要的人吗?优秀作文可看、可背,但只可模仿、借鉴,不可照搬照抄。开头、结尾、文章结构可模仿,但内容、思想是自己的,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总之,习作教学不会一口吃个胖子,它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我们今后钻研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