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力耦合论文-门正兴,周杰,王梦寒,徐志敏

电热力耦合论文-门正兴,周杰,王梦寒,徐志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热力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电阻加热,电-热-力耦合

电热力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门正兴,周杰,王梦寒,徐志敏[1](2010)在《电阻连续加热成形过程电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轴对称的电-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电-热耦合与热-力耦合的顺序模拟。以42CrMo4钢圆柱体在电阻连续加热情况下的热镦成形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所得坯料温度及载荷变化与试验结果一致。电阻连续加热成形过程中坯料温度急剧下降主要由于成形过程中坯料电阻的下降,而坯料温度下降也导致成形载荷迅速增加。(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0年19期)

邵明亮[2](2009)在《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电热力耦合及瞬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和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化成为传感器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与标准IC工艺相兼容技术制作而成的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量程宽、热响应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MEMS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结构优化、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介绍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的传热形式,并对各个传热形式进行了分析。之后以理论为主,简单的介绍了微传感器的电热力耦合。接着介绍了影响电热力耦合分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支撑桥的宽度的选取进行了仿真与分析。最后介绍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热传导的理论。之后,从仿真角度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的电热力耦合问题做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微热板进行了电热理论分析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vs对叁种微热板不同结构的模型进行了热力分析,得到了微热板的热变形与其温度的对应关系;最后探讨了加入热传导的微气压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的建立,采用了Ansys对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结果的对比得出结论。对模型进行了瞬态分析,并对结果与稳态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瞬态分析,稳态分析有操作简单,仿真时间相对较短的优点。但是瞬态不只是能够记录最后总的各个网格的温度和形变趋势,并且能够给出各个节点的温度或者形变变化过程图。这样可以发现一些稳态分析过程中很难发现的问题。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对于复杂的仿真分析需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瞬态分析的时问稍长的缺点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瞬态分析的最大优点便是实时性,对于相对重要部分的节点,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的观察与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最后需要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对其过程产生的变量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问题,可以为设计做出更好的指导。最后,介绍了微气压传感器测试系统气压自动控制的实现过程,然后,针对影响传感器测试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温度方面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孔凡志[3](2008)在《电磁脉冲冲击下无源结构的瞬态电热力耦合一体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互连的复杂程度正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晶圆级全局互连,键合线等叁维互连技术的实际性能和可靠性在现代电子器件和设备的应用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它们应用于高温高功率环境下,它们的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受到ESD脉冲冲击或在高功率脉冲环境下,当电压或电场超过了介质或互连线的击穿阈值的时候,损坏就很容易发生。从物理上来进行分析的话,一个击穿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电热力相互耦合的非线性的瞬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些物理参量还依赖于频率,温度,电场强度甚至是机械强度。因此,准确地估计和描述无源器件甚至是有源器件的击穿过程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本文中,为获得不同电流或电压波形的ESD脉冲和EMP脉冲入射时晶圆级全局互连,键合线的温度和结构响应,针对这两个互连结构,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瞬态电热力耦合研究。为准确仿真电场,热场和应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采用了混合时域有限元数值方法,编写了相应的电热力分析软件包,在算法中,所有材料的电导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都进行了合适的处理。通过一些瞬态的电热、热力响应的例子,我们将算法的结果和一些已发表的论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良好的吻合度使算法的正确性已经得到了局部的验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ESD电流脉冲、EMP脉冲的波形参数,晶圆级全局互连和键合线结构参数,各种材料的物理参数对脉冲冲击下瞬态热,应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芯片和设备的电磁保护甚至是避免有意的电磁脉冲冲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基本信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张五金[4](2008)在《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电热力耦合分析及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和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化成为传感器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与标准IC工艺相兼容技术制作而成的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量程宽、热响应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MEMS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结构优化、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用经典传热理论和稀薄气体动力学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进行了电热理论分析并建立了传感器电热理论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ventorWare对叁种薄膜厚度分布不同的微热板进行了热力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微热板结构层薄膜厚度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微热板的变形方向;之后,结合微热板传热理论分析与热力有限元模拟建立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电热力耦合分析理论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对理论模型计算求解,研究分析了微气压传感器在恒流、恒温工作模式下微热板的热变形对传感器耦合信号输出的影响。介绍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ANSYS软件对悬浮微热板的叁种不同支撑方式作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环形支撑结构微热板不仅固体热损耗小,而且能够有效缓解薄膜材料膨胀引起的热变形。针对传感器动态性能测试的要求,完善了测控系统气压自动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参数在线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并实现气压自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动态响应快,稳态误差小的特点,在整个气压范围内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另外,开展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的测试研究,测试了传感器在恒电流、恒电压和恒温叁种工作模式下的响应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恒电流与恒电压工作模式下,在10~5×10~4Pa气压范围内传感器较灵敏,但气压更高时由于工作温度太低,传感器灵敏度很低,在10~10~5Pa气压范围内传感器输出电压摆幅仅为几百毫伏;恒温工作模式下传感器输出电压随气压增加而增加,输出摆幅达到几伏,在10~10~5Pa范围内都有较高灵敏度。此外,从多次测试过程响应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传感器的重复性比较好,稳定性比较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章争荣,孙友松,邝卫华,肖小亭,章争荣[5](2003)在《电镦成形过程电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若干关键技术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镦成形过程中坯料局部连续地被直接通电加热后变形 ,且变形量非常大。在运用有限元法对成形过程进行电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时 ,如何处理电阻热、变形体积的连续增加以及大变形造成网格的畸变等问题 ,是能否获得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作者通过分析坯料变形区域电场的分布 ,采用复合变体积和动态网格划分等方法 ,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 ,并将其运用于有限元程序设计中 ,从而获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电热力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和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化成为传感器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与标准IC工艺相兼容技术制作而成的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量程宽、热响应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MEMS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结构优化、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介绍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的传热形式,并对各个传热形式进行了分析。之后以理论为主,简单的介绍了微传感器的电热力耦合。接着介绍了影响电热力耦合分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支撑桥的宽度的选取进行了仿真与分析。最后介绍了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热传导的理论。之后,从仿真角度对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的电热力耦合问题做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微热板进行了电热理论分析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vs对叁种微热板不同结构的模型进行了热力分析,得到了微热板的热变形与其温度的对应关系;最后探讨了加入热传导的微气压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的建立,采用了Ansys对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结果的对比得出结论。对模型进行了瞬态分析,并对结果与稳态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瞬态分析,稳态分析有操作简单,仿真时间相对较短的优点。但是瞬态不只是能够记录最后总的各个网格的温度和形变趋势,并且能够给出各个节点的温度或者形变变化过程图。这样可以发现一些稳态分析过程中很难发现的问题。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对于复杂的仿真分析需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瞬态分析的时问稍长的缺点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瞬态分析的最大优点便是实时性,对于相对重要部分的节点,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的观察与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最后需要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对其过程产生的变量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问题,可以为设计做出更好的指导。最后,介绍了微气压传感器测试系统气压自动控制的实现过程,然后,针对影响传感器测试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温度方面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热力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门正兴,周杰,王梦寒,徐志敏.电阻连续加热成形过程电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0

[2].邵明亮.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电热力耦合及瞬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3].孔凡志.电磁脉冲冲击下无源结构的瞬态电热力耦合一体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张五金.微热板式微气压传感器电热力耦合分析及测试[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章争荣,孙友松,邝卫华,肖小亭,章争荣.电镦成形过程电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若干关键技术的处理[J].塑性工程学报.2003

标签:;  ;  ;  

电热力耦合论文-门正兴,周杰,王梦寒,徐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