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空气层论文-姜茸凡,王云仪

服装空气层论文-姜茸凡,王云仪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装空气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性能,叁维人体测量法,服装

服装空气层论文文献综述

姜茸凡,王云仪[1](2018)在《服装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系统热传递性能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衣下空气层的热传递机制,概括了叁种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隔热性能影响的研究方法,即热平板测试、假人测试和数值模拟,论述了各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根据研究方法,从厚度、体积、位置、方向、非均匀形态和运动状态六方面分析了衣下空气层对服装热传递性能的影响。基于目前研究现状,针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不足提出两点展望,即研究非均匀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系统热传递的影响,发展厚重服装和多层服装的衣下空气层的测量方法。(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8年07期)

段杏元,胡源盛[2](2016)在《服装内空气层厚度对发热内衣热阻和湿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的热阻和湿阻是影响服装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使用暖体出汗假人对4件不同号型的男士发热针织内衣的热阻与湿阻进行测试,并使用叁维人体扫描仪和逆向工程软件获得了男士发热针织内衣与暖体假人之间的空气层厚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空气层厚度与热阻和湿阻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用以对内衣的热阻和湿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所测号型范围内,发热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逐渐增加,但二者的增加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4个号型的内衣中,M号发热针织内衣的透湿指数最高,所对应的空气层体积为1 888 cm3,说明M号发热内衣的热舒适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上官形形,陈益松,王秀娟,邹磊[3](2016)在《红外热像用于服装表面温度与衣下空气层厚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表面温度和衣下空气层厚度是研究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基于面料红外发射率的测定,校准了由红外热像测得的服装表面温度.考虑衣下空气层的存在,修正了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传热模型,同时基于面料的热阻测量值,提出了由红外热像测量静态衣下空气层厚度的估算算法.通过对人体服装穿着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红外热像拍摄,由服装外表面的温度场,计算了服装覆盖下的人体表面温度,估算了可测区域内典型空气层厚度,当空气层厚度较小时,测算值与观测值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史雯[4](2016)在《我国少数民族男装整体及局部服装热阻和衣下空气层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热阻和衣下空气层是影响人体热湿舒适性的最重要的两项物理指标。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服装热阻和衣下空气层等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服装和部分非西方民族服装,且大多局限于对服装总热阻和整体衣下空气层的研究,极少的研究探讨了服装局部热阻、服装局部衣下空气层和我国少数民族服装。鉴于服装局部传热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局部身体的舒适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服装的局部热阻和局部衣下空气层分布。此外,我国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设计要素不尽相同,与国外传统民族服装相比,各民族服装在款式和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会更大。本课题基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和人口数量,选取了来自我国40个不同少数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40套民族男装,采用“Newton”暖体假人测试了各套服装的总热阻及局部热阻,之后采用非接触式叁维人体扫描仪和Geomagic软件计算了服装整体及局部面积因子及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探讨了服装总热阻/局部热阻与整体/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服装整体/局部基本热阻与服装整体/局部面积因子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服装总热阻主要受服装款式结构设计、合体性、服装层数、服装覆盖面积、服装穿着方式、人体各部位的体形和服装总重量的影响;面料制成服装后,面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对服装热阻大小的影响较小。服装总热阻随服装衣下空气层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自然和强迫对流的产生,服装总热阻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当服装整体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总体积分别增大至39.6 mm和68.7 dm3时,服装总热阻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服装局部热阻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不同部位上的最大服装局部热阻所对应的服装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的值不同,人体各部位服装局部热阻达到最大时,躯干部位对应的服装局部衣下空气层的平均厚度均小于四肢部位。各少数民族服装的局部热阻和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的分布不均匀,不同的人体部位,服装局部基本热阻与服装局部面积因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与西方服装存在较大差异。服装腹部和背部的服装局部热阻大于胸部和肩部,在臀部服装局部热阻值最大,大腿和小腿处的服装局部热阻较小,小腿处的服装局部热阻最小。躯干下部的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大于躯干上部,腿部的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最大,其中小腿处的局部衣下空气层平均厚度和体积大于大腿。本课题结果为今后开展我国少数民族男性群体人体全身及局部热湿舒适性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3-01)

于瑶,钱晓明,范金土[5](2009)在《风速与步速对服装表面空气层热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服装舒适性角度出发,以服装热舒适性的研究为入口,着重分析风速与步速对服装表面空气层热阻的影响,给出服装的热阻与风速及步速的关系公式。在设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人体假人进行测试,验证公式的预测性和实用性,并找出裸态人体表面空气层热阻和着装后服装表面空气层热阻之间的差异。服装的热阻,以服装的表面为分界线,分为基本热阻与着装人体服装外表面边界空气层的热阻。实验结果表明:风速、行走速度会使服装外表面空气层的热阻减小。(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毛雷,王林玉[6](2005)在《从导热模型谈服装中空气层的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量传导模型的建立,将内含空气层的双层服装与同样材料、同样组织的单层服装进行对比,分析空气层在增强服装保暖性方面的功效,并指出不同服装材料的空气层厚度存在最适宜值。(本文来源于《化纤与纺织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于红波[7](2003)在《服装空气层热湿传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分析前人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研究,发现服装空气层热湿传递研究尚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模型和较为系统的模拟方法,因此围绕服装空气层建立了一种新的热湿传递机理模型。该模型以服装空气层(包括微小气候)为研究对象,依据表征性体积单元的概念,应用连续介质的分析方法,利用热量、质量、动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并考虑服装空气层热湿传递过程中的相变、对流、渗透等现象,建立起反映服装空气层温度场、湿分浓度场、气相总压场以及速度场变化规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相应地建立了质量守恒方程式、运动方程式、能量守恒方程式以及总压分布数学模型,本文还给出了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 对建立的空气层热湿传递数学模型、边界热质传递方程、温度场边界节点方程式、压力场边界条件等采用有限差分方法中的完全隐式差分方法进行离散化分析,将空气层模型的速度分布、湿分分布和温度分布叁大偏微分方程及内、外边界条件方程变换为节点方程式,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空气层各网格单元节点处的湿分浓度值、速度值和温度值。之后,用计算机MATLAB语言编制了数值求解程序进行数值求解。 本文还通过所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服装空气层的热湿传递模型,对人体着装的服装结构变化、服装特性变化、环境工况等几种特定情况下服装空气层的温度场、湿分浓度场和总压分布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空气层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规律,除了能够获得试验易测数据外,还可得到任意时刻服装空气层内部的温度场、水蒸汽压力场分布,也能确定任意时刻的热流和质流通量。(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3-05-20)

徐鸿燕[8](1999)在《空气层与冬季服装的保暖性——从“神奇”的保暖内衣所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太空棉、羊毛绒热之后,近年服饰世界中又增添了一枝新秀——“神奇的”保暖内衣。它以其轻、薄、暖、可机洗等特点很快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南极棉”、“北极绒”等各种品牌的针织保暖内衣一时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时尚商品,构成了(本文来源于《纤维标准与检验》期刊1999年04期)

服装空气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服装的热阻和湿阻是影响服装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使用暖体出汗假人对4件不同号型的男士发热针织内衣的热阻与湿阻进行测试,并使用叁维人体扫描仪和逆向工程软件获得了男士发热针织内衣与暖体假人之间的空气层厚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空气层厚度与热阻和湿阻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用以对内衣的热阻和湿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所测号型范围内,发热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逐渐增加,但二者的增加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4个号型的内衣中,M号发热针织内衣的透湿指数最高,所对应的空气层体积为1 888 cm3,说明M号发热内衣的热舒适性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装空气层论文参考文献

[1].姜茸凡,王云仪.服装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性能研究进展[J].丝绸.2018

[2].段杏元,胡源盛.服装内空气层厚度对发热内衣热阻和湿阻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6

[3].上官形形,陈益松,王秀娟,邹磊.红外热像用于服装表面温度与衣下空气层厚度的测量[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史雯.我国少数民族男装整体及局部服装热阻和衣下空气层分布研究[D].苏州大学.2016

[5].于瑶,钱晓明,范金土.风速与步速对服装表面空气层热阻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9

[6].毛雷,王林玉.从导热模型谈服装中空气层的功效[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5

[7].于红波.服装空气层热湿传递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3

[8].徐鸿燕.空气层与冬季服装的保暖性——从“神奇”的保暖内衣所想到的[J].纤维标准与检验.1999

标签:;  ;  ;  ;  

服装空气层论文-姜茸凡,王云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