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子的分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老子》,分章,刘向
老子的分章论文文献综述
丁四新[1](2019)在《“数”的哲学观念与早期《老子》文本的经典化——兼论通行本《老子》分章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的哲学观念,是早期《老子》文本经典化的思想背景之一。刘向、刘歆对于"数"的哲学思考不但具有明显的宇宙论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本体论色彩。在汉代,宇宙论的数理对于古书内容的构成、解释及其篇章数的设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古书的经典化起了重要作用,《老子》亦复如是。以天道观的数理设定章数,是《老子》文本在汉代经典化的内涵之一。景帝立经本是《老子》文本定型化的开始,汉简本是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其分章的数理是盖天说的"天叁地四"说;通行本则是根据浑天说、叁统历的数理来分章的。刘向定着《老子》上下篇的章数仍应判断为37和44,是通行本分章的来源。所谓上篇34章、下篇47章的记载,可能是道教徒为了维护河上公本的绝对权威而有意改作的。(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丁四新[2](2016)在《《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叁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老子》文本的定型期,以汉简本、严遵本和刘向本(通行本)等为代表。从汉简本到刘向本,《老子》上下篇的章数设定愈来愈呈现出平衡、对称的特征。早期《老子》大体上经历了以"文义"到以"宇宙论数理"为依据的分章观念的变化。除此之外,"主题"和"思想"也直接影响着《老子》的分章和文本裁划。今天,应当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待《老子》的分章问题,重视早期《老子》文本的发展、演变及其合理性,而不应将文本的古朴性与文本的合理性、优胜性简单等同起来。(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6年09期)
刘晗[3](2014)在《今传王弼本《老子》分篇分章源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书大致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以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到王弼为《老子》作注时,《老子》的篇次和章句划分应该初步稳定。唐陆德明采用王弼注为《老子》作音义,并以道、德作为上、下篇题,以后又经历了长时期的流传变化,至明代后期或清代,今传王弼本的篇章结构逐渐固定下来。(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谭宝刚[4](2009)在《从郭店《老子》看《老子》的分篇和分章》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所见通行本《老子》皆分篇章,而古本《老子》是否分篇章?今所见《老子》"道上德下"的分篇顺序又出现于何时?此类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胡适以为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马叙伦认为其书本无八十一章之分;高亨认为不分章是《老子》书的原样;熊铁基则认为,汉代和汉代以前的注老着作大多是德前道后……《老子》后来演变为道上德下最早出于刘向编书之时,等等。我们认为,上说皆可商榷。考之郭店《老子》及其他文献可知:古本《老子》是分篇、章的,其分篇、章的情况应该与郭店《老子》一致。(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谭宝刚[5](2007)在《《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五千言名为《老子》,时间可上溯至战国中早期;《老子》一书,除开其本名和《道德经》外,尚有许多异称;《老子》分为"道上德下"两篇形式在史迁之前就已出现,其外还有过叁篇、十九篇形式;《老子》分章始于七十二章本《道德指归》,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河上公注》,后来还出现过多种分章形式。(本文来源于《鄂州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雷辉,宁镇疆[6](2007)在《评韩禄伯的《老子》分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国际着名汉学家韩禄伯所着的《论〈老子〉的分章》、《再论〈老子〉的分章》两篇文章为基础,分析评价韩禄伯《老子》分章研究的独特价值:意味着《老子》分章——一个新的分支研究领域的自觉和独立,具有为新学科建立奠定“范式”的意义。由于韩氏两篇论文发表于湖北郭店楚简《老子》出现之前,因而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其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尹振环[7](1991)在《从《黄老帛书·称》看《帛书老子》的分章圆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还有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大经》《道原》《称》。1976年5月,文物出版社曾以《经法》为名,发行简本。但学人多称为《黄老帛书》。其文字残缺较少,保留完整,比《帛书老子》好得多。其中《称》,“千六百”字,由若干不同的论点组成,这若干不同的论点(姑谓之“章”),是用“·”(姑谓之“分章圆点”)加以间隔的。这与《帛书老子甲本》的“·”,一模一样。只是五千字的《帛书老子》仅残留了19个分章圆点,而一千六百字的《称》却保留了42个,整理者补加了一个。因(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1年02期)
尹振环[8](1990)在《“老子”古本的分章》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原不分章。当它成为官方哲学时,更是诸多不便。于是西汉时有了分章的本子。据说,汉文帝时河上公首先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有人认为西汉时根本无河上公其人)。严导的《道德真经指归》是将老子分为七十二章的。但西汉时分章本又与不分章本同时传世。直到唐初还有不分章本的《老子》传世。如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就没有章数。(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1990年03期)
王垶[9](1986)在《关于《老子》分章问题之管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老子“着书”之说不确在现知的古典书籍中,《老子》是最混乱的一本书。五千言,有的分“上下篇”,有的分“道经”“德经”,有的分八十一章,有的分七十九章、七十二章、六十八章,还有的主张根据(《韩非子·解老篇》分为五十五章。一九七叁年十二月马王堆叁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后,又发现帛书《老子》甲、乙本竟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叫了一千多年的“道德经”,竟好象应该叫做“德道经”(确实有人主张这样叫)。所以如此混乱的根本原因,是《老子》原书就乱。《史记》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1986年06期)
老子的分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期《老子》文本经历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分章具有原子化的特征,而以"文义"为根本依据;第二阶段为战国晚期至汉初,是《老子》文本的成型期,以帛书甲本为标志;第叁阶段为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属于《老子》文本的定型期,以汉简本、严遵本和刘向本(通行本)等为代表。从汉简本到刘向本,《老子》上下篇的章数设定愈来愈呈现出平衡、对称的特征。早期《老子》大体上经历了以"文义"到以"宇宙论数理"为依据的分章观念的变化。除此之外,"主题"和"思想"也直接影响着《老子》的分章和文本裁划。今天,应当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待《老子》的分章问题,重视早期《老子》文本的发展、演变及其合理性,而不应将文本的古朴性与文本的合理性、优胜性简单等同起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子的分章论文参考文献
[1].丁四新.“数”的哲学观念与早期《老子》文本的经典化——兼论通行本《老子》分章的来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丁四新.《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J].学术月刊.2016
[3].刘晗.今传王弼本《老子》分篇分章源流考[J].管子学刊.2014
[4].谭宝刚.从郭店《老子》看《老子》的分篇和分章[J].许昌学院学报.2009
[5].谭宝刚.《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7
[6].雷辉,宁镇疆.评韩禄伯的《老子》分章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尹振环.从《黄老帛书·称》看《帛书老子》的分章圆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8].尹振环.“老子”古本的分章[J].贵州文史丛刊.1990
[9].王垶.关于《老子》分章问题之管见[J].社会科学辑刊.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