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阳昆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阳县,北方昆曲,复兴,保护
高阳昆曲论文文献综述
井春妹,陈静,王洁[1](2019)在《高阳“北方昆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阳县河西村是北方昆曲的发祥地,清朝末期,濒临消失的昆曲在高阳县得以存续并由此复兴,实属奇迹。究其原因,是高阳的人文环境和昆曲的大胆改革使它重新焕发出活力。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昆曲,目前在高阳县已属濒危,建立剧团,发展昆曲文化产业,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来进行保护,应是保护这一艺术瑰宝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给予政策的倾斜,是传承和保护高阳北昆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思达,林凤斌[2](2017)在《高阳河西村:北方昆曲发祥地》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对京剧、川剧、越剧等许多剧种都产生过直接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叁大古老戏剧。昆曲肇始于江苏昆山,曾盛行于大江南北。然而,清代中后(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7-05-11)
曹广壮,付文娟[3](2014)在《高阳北方昆曲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阳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探讨了北方昆曲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阳北方昆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北方昆曲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4年03期)
孙燕,郗希[4](2013)在《高阳昆曲韵白的音韵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阳昆曲在长期的由南到北的时空演变过程中,其韵白浓重的吴音逐渐减弱,冀中地区"慷慨悲歌"的意蕴不断增强,成为流行于河北省中部和东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刘克利[5](2012)在《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昆,又称"高阳昆腔",流行于北京和河北各地。它与南昆同源而异流,是昆曲在北方的一个重要支派。高阳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来源于《群文天地》期刊2012年20期)
刘克利,杨兴斌[6](2011)在《高阳县北方昆曲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吴双[7](2008)在《高阳昆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高阳昆曲是昆曲流传到北方后形成的一个支派,它在北方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昆曲于明万历年传入北京,深受皇宫贵族的喜爱纳为御用。弋阳腔也在此时传入北京,清初昆曲与以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为主的“花部”(乱弹)与昆曲“雅部”之争。由于弋阳腔历史悠久,朝廷出面将弋阳腔同样纳为御用使得出现了昆、弋同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被称为“昆弋不挡”或“两下锅”。后来由于英法联军侵入和国葬禁演等原因,大批艺人流入冀中民间以演出和传授昆弋为生,在传入河北的昆曲中以高阳昆曲最具有代表性。作为高阳昆曲的发源地,高阳县河西村给昆曲在北方地区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这里的百姓勤劳智慧热爱生活,他们对昆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是他们使处于转折时期的昆曲在乡村兴盛的发展并延续下去,同时还把昆弋同当地古歌调(如河西调)、土生剧种(如高阳高腔等)相结合,并受当地语言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南方昆曲婉约、秀丽的粗旷、豪放的高阳昆曲。高阳昆曲擅长演净、武生、老生等剧目,以武打见长,唱念加入了当地方言土音,脸谱、服装、音乐伴奏也有独到之处。可以说高阳昆曲是昆曲在北方发展的基础。高阳县河西村先后成立的戏班有庆长社、荣庆社、新祥庆社,主要演员有邵老墨、张子久、韩世昌、白云生、魏宝林、侯玉山等。他们演出范围大、影响力强,不仅在全国各地演出,甚至出访日本。促进了昆曲在北方的发展,昆曲在高阳约有一百年的历史。1957年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成立之初北方昆曲剧院主要组成有:河北籍的老艺人如韩世昌、侯永奎、白云生、马祥麟等十几位,其中5位是高阳县河西村人,即韩世昌、侯玉山、侯炳武、魏庆林、马祥麟。1964年以前北方昆曲剧院演唱风格以高阳昆曲为主以武戏见长,之后由于演员成份多样,艺术风格有些模糊了,更加接近南方昆曲的表演风格,整个剧团原有的昆弋风格逐渐淡化了。以后随着一些新鲜血液和一些从南方调来的昆曲演员队伍的逐渐扩大,加之一些老演员的退休和去世,渐渐使得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受高阳当地语言、土生剧种、古歌调的影响所形成的高阳昆曲逐渐消失,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唱风格逐渐回归到南方昆曲,高阳昆曲这个历史阶段悄然结束。北方昆曲、高阳昆曲、南方昆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为了研究本课题,我做了大量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走访了北方昆曲剧院的马明森、刘海鸥和张卫东,保定市戏曲研究所的张小阳、王华芝,高阳县群艺馆的史克己诸位先生以及高阳县河西村的老艺人侯占山、侯满意。并多次到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河北省图书馆和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研究,我初步得出了叁个浅显的结论:一、高阳昆曲在北方形成的几个阶段:第一传入北京发展阶段第二流散民间阶段(高阳昆曲形成)第叁高阳昆曲返京成熟壮大阶段第四建国后北方昆曲剧院成立阶段二、高阳昆曲与北方昆曲的关系:高阳昆曲只是北方昆曲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不能等同于现在泛指的北方昆曲。叁、北方昆曲剧院的名称只是因为建院于北京相对于南方昆曲只是地域在北,而不是在北方另成一派,产生了与南方昆曲恫然不同的昆曲派别。论文共分叁个章节: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高阳昆曲的基本形态第叁章尾声(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7)
续新中[8](2004)在《北方昆曲与高阳》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高阳县,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北方戏曲几大剧种的起源都与高阳密切相关。明末清初,高阳纺织业逐渐发达,人口繁庶,商贸活跃;而高阳地处“九河下梢”之地,十年九涝,大量的农闲时间直接催生了戏曲艺术的进化和专业演出团体及其演员的出现。昆、弋腔就是在这样(本文来源于《档案天地》期刊2004年03期)
高阳昆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阅读提示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对京剧、川剧、越剧等许多剧种都产生过直接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叁大古老戏剧。昆曲肇始于江苏昆山,曾盛行于大江南北。然而,清代中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阳昆曲论文参考文献
[1].井春妹,陈静,王洁.高阳“北方昆曲”研究[J].北方文学.2019
[2].王思达,林凤斌.高阳河西村:北方昆曲发祥地[N].河北日报.2017
[3].曹广壮,付文娟.高阳北方昆曲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4].孙燕,郗希.高阳昆曲韵白的音韵学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3
[5].刘克利.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
[6].刘克利,杨兴斌.高阳县北方昆曲艺术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
[7].吴双.高阳昆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8].续新中.北方昆曲与高阳[J].档案天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