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导管定位论文-李倩

心内导管定位论文-李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内导管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ICC导管,头端定位

心内导管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17)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价值进行研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到我院行PICC置管的116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定位技术不同,将其分为X线组和心电图组,每组均为58例。X线组患者采取胸部X线拍片定位技术,心电图组则采取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比两种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准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调管率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组患者的置管准确率远远高于X线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导管头端定位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采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1期)

王焕云[2](2016)在《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在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在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拍片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安全性和准确性。结果:两组穿刺成功、调管情况及PICC导管头端首次胸部拍片位置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心电监护仪监测Ⅱ导联P波的变化即时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尖端定位具有安全性和高度的准确性,操作简单、便捷。(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6年19期)

曹明明,唐清宽,韩洋洋[3](2015)在《采用钢内导管的斜拉桥索导管精确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斜拉桥索导管空间定位的精度,进一步推动测量定位技术的实用化,对采用钢内导管装置的斜拉桥索导管精确定位技术进行研究。钢内导管是由一根半圆柱体形状的细长轴(中心线处开有微小V形槽)相连双半圆法兰盘的一种装置,其中一端与半圆法兰盘平齐,另一端穿过半圆法兰盘。斜拉桥索导管定位时,在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将钢内导管穿入索导管中,利用钢内导管将出塔点坐标和理论锚点坐标由虚点转化为实点,对索导管进行直接精确复测定位,再利用两坐标点所在空间直线方程对实测点进行判别。将该技术应用于台州市椒江二桥上,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能简单快速地实现斜拉桥塔端索导管的精确定位,精度能达到5mm以内。(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5年05期)

杨水秀,胡茶花,袁海珍[4](2015)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置入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程序完成置管,并在置管过程中运用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置管后再次行X线拍片定位。结果心内心电图对PICC头端进入上腔静脉的灵敏度为93.03%,108例患者出现特征性P波,7例无P波变化;X线片显示108例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2例在锁骨下静脉内(2例静脉走向打圈,导致导管在静脉内打圈长度不足,未到达上腔静脉),2例在颈静脉内,3例在肱静脉内。结论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采取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5年04期)

田国强[5](2011)在《心内导管叁维定位装置的信号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杂性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在针对房颤的临床防治技术中,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一直备受重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中所采用的心内导管叁维定位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心脏待消融靶点的精确定位,因此在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导管定位已从传统的二维定位方式发展为空间叁维定位技术,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导管快速定位,并提高了消融成功率。心内导管的位置探测必须借助于专用装置来进行。目前与电生理诊疗技术相关的生物电场定位装置的开发,已成为心脏电生理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生物电场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对心内导管叁维定位装置中的信号源系统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射频消融手术中对信号源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开发出一套高集成度、稳定性强的专用信号源系统,并通过实验测试和验证了该系统各项性能指标。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分析了生物电场定位技术原理,探讨了整个定位装置对信号源系统的功能要求,拟定了系统输出信号的电流和频率等指标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信号源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2)完成了系统中信号发生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压控恒流源(VCCS)模块及稳压电源模块的硬件电路原理设计,并编写了软件控制程序。3)对压控恒流源模块进行仿真以验证其恒流效果;搭建系统硬件平台,验证电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阶段制作了PCB电路板并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4)设计了一个模拟心内导管在人体胸腔中进行定位的装置,将信号源系统连入该装置进行测试,以检验系统对本实验中的动态生物电场、在呼吸、心跳条件下所引起波动的敏感性;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对系统进行验证,并将信号源系统与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装置进行连接,探索临床手术中系统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电流特性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乔海峰[6](2011)在《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软件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律失常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目前,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来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一些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颤),已经成为了各大医院的常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的二维X线图像引导的导管定位技术来指导射频消融手术具有很难掌握复杂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脏解剖结构信息不够直观、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较低等缺陷,因此,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以心内导管叁维定位技术为基础的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和生物工程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在基于叁维经胸电场定位原理的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硬件系统基础上,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采用IDEF建模分析方法建立了软件功能模型,设计了软件的层次结构,并对软件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平台,结合可视化类库VTK,构建了软件基本框架。其次,本文研究了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利用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硬件系统采集的心内膜点云数据来构建心脏解剖结构叁维几何模型,将其作为心内导管定位和手术导航的参照。本文采用计算几何中的凸包算法对心内膜点云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其表面极值点,构建心脏解剖结构的多面体虚拟叁维模型;对于房室等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模型的构建,将凸包运算生成的局部微小多面体作为基本体素,采用基于集合成员分类法的正则集合运算来进行叁维几何模型的构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重建的心脏解剖结构叁维几何模型能够较为理想的满足导管定位与手术导航的要求;将CT/MR切片图像序列重建的心脏解剖结构叁维模型与由采集的心内膜点云数据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信息融合可使用于指导手术的叁维模型更加精确和易懂,进而提高建模和标测效率。本文还对CT/MR医学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分割及叁维重建等相关技术展开了初步研究,并使用VTK封装的类对人体胸部CT切片序列进行了叁维可视化。最后,针对现有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软件系统存在的心脏解剖结构叁维建模时间较长,模型粗糙难懂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以先验知识为指导,结合配准技术来构建心脏叁维参数化几何模型的设想,为探索更加高效、精确的建模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4-01)

翟美琴,赵砚丽,刘小明,刘晶晶[7](2007)在《心内心电图辅助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定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心内心电图技术监测锁骨下静脉穿刺时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全麻成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n=40),均于右锁骨下切迹下方1.0~1.5 cm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A组穿刺后,计算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深度(L)=(H/10)-2(H为身高,L、H单位为cm);B组依据心内心电图P波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术毕均经常规床旁X线正位胸片检查确定导管位置,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第3,4胸椎为导管到位标准,记录两组的到位情况并计算到位率。结果:A、B两组置管深度分别为(15.1±1.2)cm,(13.4±0.9)cm,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导管到位率分别为80%和100%,差异也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辅助置管,可有效监测中心静脉导管深度的变化,而且对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的情况也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07年10期)

李建国,杜朝晖,周青,贾宝辉[8](2005)在《心内心电图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心内心电图(ECG)波形变化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准确定位。方法165例ICU接受中心静脉穿刺的成年患者,利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导引钢丝为探测电极,拾取出心内心电信号。通过观察心内ECG波形特征,判断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并与穿刺后X线胸片结果比较,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65例患者中149例于置管过程中心内ECG出现P波改变,16例P波无变化。中心静脉穿刺后床边胸片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53例(中149例心内ECG有P波改变,4例无P波改变)其,误入右颈内静脉12例(内ECG均无P波改变)心。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心内ECG诊断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100%。65例患者在导引钢丝送入时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1%;发生心律失常时无特殊不适。结论心内ECG法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作为穿刺后床旁X线胸片检查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李建国,杜朝晖,周青,贾宝辉[9](2004)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心内心电图辅助导管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正确部位应该是接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内,否则可影响CVP监测值,并可能发生其他并发症。本研究利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导引钢丝为探测电极,观察心内ECG波形变化,以辅助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方法:165例连续的ICU接受中心静脉穿刺的成人患者(男86,女79)。经右锁骨下静脉穿(本文来源于《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4-07-01)

李勇,刘厅,刘冰,何晓晖,陈宜言[10](2001)在《钢管对接的内导管定位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结构存在着钢管对接问题,本文改进和创新了钢管对接的内导管定位新工艺。它有叁个方面作用:一是方便施工定位,可加快施工速度;二是提高对位精度,减小接头错边量;叁是起焊接内衬管作用,提高焊缝的焊接质量。深圳彩虹大桥的施工实践证明了其效果良好并已推广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01-05-01)

心内导管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在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拍片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安全性和准确性。结果:两组穿刺成功、调管情况及PICC导管头端首次胸部拍片位置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心电监护仪监测Ⅱ导联P波的变化即时定位技术在PICC导管尖端定位具有安全性和高度的准确性,操作简单、便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内导管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2].王焕云.心内心电图定位法在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

[3].曹明明,唐清宽,韩洋洋.采用钢内导管的斜拉桥索导管精确定位技术研究[J].世界桥梁.2015

[4].杨水秀,胡茶花,袁海珍.心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lCC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5

[5].田国强.心内导管叁维定位装置的信号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D].郑州大学.2011

[6].乔海峰.心内导管叁维定位导航软件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1

[7].翟美琴,赵砚丽,刘小明,刘晶晶.心内心电图辅助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定位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07

[8].李建国,杜朝晖,周青,贾宝辉.心内心电图辅助中心静脉导管定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

[9].李建国,杜朝晖,周青,贾宝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心内心电图辅助导管定位的研究[C].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4

[10].李勇,刘厅,刘冰,何晓晖,陈宜言.钢管对接的内导管定位新工艺[C].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2001

标签:;  ;  ;  

心内导管定位论文-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