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氧强化混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级出水,氯化消毒副产物,溶解性有机氮,臭氧预氧化
臭氧强化混凝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郑煜铭,王大祥,李清飞,赵承美[1](2017)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对二级出水中DON作用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厂出水越来越多被中水回用或排入河流间接地作为下游水源水,其中所包含的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被认为是含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N-DBPs)的前体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探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对二级出水中DON作用机制,不仅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量和亲疏水性DON组分变化,而且还考察氯化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生成潜势;最后结合叁维荧光(3DEEM)分析技术,对强化混凝前后DON组成、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可以显着提高混凝对DON、DOC和UV254去除效果,其中DON最大去除率提高到3.7倍;pH对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DON、DOC和UV254去除率呈下降趋势;Ca~(2+)是臭氧预氧化提高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臭氧浓度增加到8 mg·L~(-1)时,ζ电位由-33 m V上升到-8 m V,Ca~(2+)浓度则从116 mg·L~(-1)下降到89 mg·L~(-1).ζ电位和溶解性Ca~(2+)浓度的线性关系(R~2=0.97)可以表明,只有当Ca~(2+)浓度较高时臭氧预氧化才能显着地提高混凝效果;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后,相对大分子量(>20×103)和疏水性DON所占比例显着下降,相对小分子量(<6×103)和亲水性DON所占比例增加.DBPs的生成潜势总和明显降低,由120.1μg·L~(-1)下降到65.2μg·L~(-1);最后,经3DEEM光谱分析可知,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过程中DON浓度和DBPs生成潜势变化与3DEEM光谱中3个主要荧光峰有关,分别代表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林英姿,陈明丽,赵泽明,赵静[2](2016)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对地表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于中国北方某地表水源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情况,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去除藻毒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单独投加臭氧及聚合氯化铝(PAC)对微囊藻毒素及浊度、UV_(254)、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臭氧对MC-L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 mg/L臭氧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65.74%,对浊度及UV_(254)的去除率达到了29.43%与40.49%,但对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率却较低,去除率分别为11.59%与9.97%。20 mg/L PAC在单独使用时对MC-LR去除率为15.61%,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_(254)、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21%、58.04%、31.29%与30.12%。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PAC联合工艺,结果表明当2 mg/L臭氧与20 mg/L PAC联用时,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89.87%,对浊度、UV_(254)、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80.53%、58.75%,34.23%与61.96%。采用臭氧强化混凝联合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该地表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所引起的藻毒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陈越,山丹,张琳,徐森[3](2015)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试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某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等污染物进行中试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与强化混凝联用工艺对有机污染物、浊度和色度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工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浊度和色度分别为2.33~2.99mg/L、≤0.74NTU、≤6.89度,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S1期)
潘建鹏[4](2014)在《强化混凝和臭氧高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渗滤液是一类高污染、难处理的废水。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当前常规生化处理方法很难使其达标排放,需要对生化处理出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本文研究了强化混凝-臭氧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尾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混凝试验中,通过分别对PAC、PAFC和FeCl3作为混凝剂开展正交试验,发现FeCl3对垃圾渗滤液中TOC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PAC和PAFC。选择FeCl3作为后续试验的混凝剂。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依次对FeCl3投加量、初始pH、PAM投加量和搅拌方式进行单因素试验,以TOC去除率为评价标准,得出最佳混凝条件为:FeCl3投加量为1400mg/L,初始pH为6,PAM投加量为8mg/L,搅拌方式为300r/min搅拌1min+80r/min搅拌10min。此时,TOC去除率为67.7%,UV254去除率为79.5%,出水中TOC=92.1mg/L,CODCr=314.3mg/L,BOD5=5.5mg/L,UV254=2.24,色度为16倍。根据本试验结果估算的强化混凝药剂成本约为2.98元/吨(废水)。针对强化混凝出水CODcr浓度仍然超标、可生化性极差等问题,分别开展O3、H2O2/O3和UV/03这叁种不同的臭氧高级氧化工艺试验。在臭氧投加速率8.3mg/(min·L)时,叁种工艺的最佳反应初始pH均为9,表明酸性条件不利于臭氧高级氧化工艺的进行。H202/03工艺最佳H2O2/O3投加摩尔比为0.7。H202/03工艺和UV/03工艺对于强化混凝处理出水的处理效果要明显好于O3工艺。在足够长的反应时间内,叁种工艺均能实现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反应进行到120min时,03工艺、H202/03工艺、UV/03工艺最佳工况条件下对于废水中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3.6%,83.0%,79.6%,对叁种工艺各自的最佳工况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可以看出,叁种工艺对废水中TOC的去除速率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3工艺:0.0118min-1; H2O2/O3工艺:0.0220min-1; UV/O3工艺:0.0149min-1。根据反应动力学常数可知H202/03工艺和UV/03工艺的反应速率明显快于03工艺。根据本试验结果对臭氧高级氧化处理的成本进行估算,在使出水TOC同样降低到30mg/L的条件下,O3工艺、H2O2/O3工艺和UV/O3工艺成本分别为14.4元/吨、8.8元/吨和16.1元/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废水B/C比,本文试验中,O3工艺、H2O2/O3工艺和UV/O3工艺均能使B/C从接近于0提高到0.3左右。采用GC-MS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与强化混凝—臭氧高级氧化出水中有机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强化混凝—臭氧高级氧化处理之后水中不饱和有机成分大部分被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主要为烷烃、芳香族化合物以及一些酯类和醇类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10-01)
代琳琳,宋英豪,荆降龙,贾立敏,林秀军[5](2014)在《臭氧强化混凝在酵母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臭氧强化混凝的方法对酵母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叁氯化铁投加量分别为120 mg/L、0.5 g/L时,COD去除率为65.0%,与相同投加量下先混凝后臭氧氧化的实验结果相比,COD去除率可提高19.2%,化学污泥产生量可减少50%以上;与单独混凝实验相比,可减少60%以上的混凝剂用量。臭氧强化混凝的吨水处理费用最低,采用氧气源时,吨水处理费为2.5元,分别比先混凝后臭氧氧化和单独混凝减少0.7、1.3元/t。(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4年08期)
张勇,孔祥国,王飞,王永磊[6](2011)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臭氧预氧化技术,对某水库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试验研究。对浊度、UV254、CODMn、TOC检测分析的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的最佳投加量为3 mg/L;与常规工艺相比,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4%,35%和15%,臭氧的强化混凝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姜婷婷[7](2010)在《臭氧强化混凝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回用处理中难以去除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残留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及对色度、总磷等污染物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本课题进行了臭氧强化混凝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通过臭氧强化深度处理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传统混凝的对比,考察了臭氧对混凝处理工艺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臭氧强化混凝与变孔隙深层过滤相结合的连续流试验,验证了臭氧在混凝处理工艺中对于提高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及可溶性污染物去除率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不同水质条件的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的研究,考察了臭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臭氧强化混凝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混凝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效果。在烧杯试验中,不投加臭氧的情况下,最佳PAC投加量为8mg/L,混凝处理出水CODCr、UV254、浊度、色度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0.77%、19.13%、58.78%、30.30%和28.4%;当臭氧投加量为1.5mg/L、PAC投加量为6 mg/L、强化混凝反应时间为15min时,臭氧强化混凝处理出水CODCr、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1.98%、58.7%、47.1%,比单纯混凝处理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21%、39.57%、16.8%。(2)臭氧强化可以有效提高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处理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1.5mg/L、PAC投加量为4mg/L、混凝反应15min、系统运行周期为16h时,对浊度、CODCr、UV254、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0%、46.5%、56.6%、30.8%和69.2%,比传统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工艺分别提高了6.7%、16.8%、48.4%、9.1%和37.3%。(3)对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与济宁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臭氧强化混凝烧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强化对传统混凝工艺具有正面影响。对于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臭氧强化混凝对浊度、CODCr、UV254、色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2%、58.8%、54.1%、60.9%、55.4%,与传统混凝相比分别提高了8.7%、21.7%、35.1%、37.3%、20.6%;对于济宁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臭氧强化混凝对浊度、CODCr、UV254、色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36.2%、35.9%、60.9%、69.0%,与传统混凝相比分别提高了17.2%、20.9%、20.6%、39.4%、26.2%;(4)臭氧强化混凝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及色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处理工艺;同时臭氧强化混凝对二级出水的浊度、TP等指标的去除率也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臭氧强化对混凝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效率,达到了提高污水深度处理效率的目的,为污水深度处理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0-06-01)
姜婷婷,毕学军[8](2010)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投加臭氧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试验可知在臭氧投加量为1.5mg/L,混凝剂PAC投加量为4mg/L,混凝搅拌15min的条件下,CODCr、TP、色度、UV254去除率分别为27.3%、23%、41.1%、11.2%,出水CODCr、TP、色度、UV254值分别为16mg/L、0.378mg/L、9.67度、0.12mg/L。该工艺提高了出水水质,在相同出水水质要求下大大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12期)
刘海龙,李政剑,赵虹,张瑾[9](2010)在《引黄水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山西省太原段的引黄水水质,探讨了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的适用性、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原水中的COD含量较高,而Br-未检出,提示可以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总体来说,臭氧低投加量(0.52~0.98mg/L)时的助凝效果更为显着,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下的除浊效果都优于常规混凝处理;单独投加臭氧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水体紫外吸光度(UV254)逐渐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2.52mg/L时,UV254去除率为44%;虽然常规混凝处理即可控制出水的浊度和UV254,但由于混凝剂投加量大,综合效益较低,而臭氧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助凝作用,也能对水体UV254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从甲醛、BrO3-产生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太原段引黄水水质适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0年04期)
刘勇,贾瑞宝,杨晓亮,孙韶华[10](2010)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臭氧强化混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于中国北方某地表水源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情况,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去除藻毒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单独投加臭氧及聚合氯化铝(PAC)对微囊藻毒素及浊度、UV_(254)、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臭氧对MC-L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 mg/L臭氧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65.74%,对浊度及UV_(254)的去除率达到了29.43%与40.49%,但对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率却较低,去除率分别为11.59%与9.97%。20 mg/L PAC在单独使用时对MC-LR去除率为15.61%,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_(254)、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21%、58.04%、31.29%与30.12%。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PAC联合工艺,结果表明当2 mg/L臭氧与20 mg/L PAC联用时,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89.87%,对浊度、UV_(254)、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80.53%、58.75%,34.23%与61.96%。采用臭氧强化混凝联合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该地表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所引起的藻毒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氧强化混凝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冰,郑煜铭,王大祥,李清飞,赵承美.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对二级出水中DON作用机制探讨[J].环境科学.2017
[2].林英姿,陈明丽,赵泽明,赵静.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对地表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3].陈越,山丹,张琳,徐森.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试效能研究[J].给水排水.2015
[4].潘建鹏.强化混凝和臭氧高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试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代琳琳,宋英豪,荆降龙,贾立敏,林秀军.臭氧强化混凝在酵母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
[6].张勇,孔祥国,王飞,王永磊.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1
[7].姜婷婷.臭氧强化混凝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
[8].姜婷婷,毕学军.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9].刘海龙,李政剑,赵虹,张瑾.引黄水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及安全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
[10].刘勇,贾瑞宝,杨晓亮,孙韶华.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J].供水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