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李申昱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李申昱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非线性超声技术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文献综述

李申昱[1](2015)在《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非线性超声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氏体应变强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化工厂等处压力容器的制造,利用这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强度,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节约原料、降低能耗等目的。而304奥氏体不锈钢又是工业领域应用较广的材料,其应变强化是通过位错强化及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DIMT)等微观结构强化共同实现的。因此,了解形变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变化情况对于了解材料机械性能十分关键,而针对微观结构变化的检测手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线性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表征材料变化,且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值得研究与探讨。本文为了探究非线性超声波对应变过程中不同微观结构材料的响应情况,设计-70℃、25℃、300℃叁种温度下的单向中断拉伸实验,得到含有不同马氏体相变量的试样,并对其进行各项超声波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非线性参数在叁种温度下均随形变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温度越低,非线性参数的增长率越高。通过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微观分析方法,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形变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位错增长、位错胞的形成、层错和孪晶的产生、剪切带的发展以及马氏体相变的形核与生长过程。观察后可以确认,低温下试样中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的加快是导致非线性参数的增长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通过对α’-马氏体含量的检测,发现α’-马氏体的含量随形变量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拟合得到了α’-马氏体与非线性参数间的幂函数关系式,了解了马氏体相对超声非线性检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冯瑞,张美汉,陈乃录,左训伟,戎咏华[2](2014)在《应力松弛对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影响的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钢微观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中,建立了产生马氏体相变的一维应变等效模型,模拟了单轴拉伸条件下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由此揭示了该效应的微观机制.TRIP效应产生的应力松弛有效地缓解了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和邻近马氏体的应力,阻止了裂纹的形成,并使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在较大的应变下存在,这是TRIP效应的起因;模拟结果还显示,相变形成的新(应变诱发)马氏体比原始(热诱发)马氏体承载更大的应力,由此预测裂纹首先在新马氏体中或其边界处形成.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断续缓慢地生成,这与实验观察结果相符.通过比较有应力松弛效应和无应力松弛效应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无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相继快速地生成,这与实验不符,由此反证TRIP效应必然产生应力松弛.(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冯瑞[3](2014)在《基于微观组织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钢铁仍然是人类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下,发展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先进高强度钢(AHSS)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研究AHSS中,强度和塑性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即强度的提高导致塑性的下降,因此提高AHSS的塑性成为研究的重点。从Zackay等在1967年提出相变诱发塑性(TRIP)的概念,至今人们已对TRIP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TRIP效应增强塑性的微观机制仍然停留在定性的解释,至今尚未得到实验和理论的证明。其难点在于相变引起的应力松弛和再分布对塑性的贡献难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所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揭示其TRIP微观增塑机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最近几年来,有限元分析的模拟方法开始广泛用于研究多相钢。本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钢进行了微观组织表征,以此建立了基于微观组织的有限元模型,并建立了产生马氏体相变的一维应变等效模型,以此定量地引入的马氏体相变引起的应力松弛这一重要效应,成功模拟了单轴拉伸条件下的TRIP效应。从而发展了引入应力松弛的有限元模型。基于Q-P-T钢微观组织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揭示了TRIP效应的微观机制。TRIP效应产生的应力松弛有效地缓解了剩余残留奥氏体和邻近马氏体的应力,阻止了裂纹的形成,并使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在较大的应变下存在,这是TRIP效应的起因;模拟结果也揭示了相变形成的新(应变诱发)马氏体比原始(热诱发)马氏体承载更大的应力,由此预测裂纹首先在新马氏体中或其边界处形成。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断续缓慢地生成,这与实验观察结果相符。通过比较有应力松弛效应和无应力松弛效应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无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相继快速生成,这与实验不符,由此反证TRIP效应必然产生应力松弛。而且,有应力松弛和无应力松弛效应对微观组织的宏观力学行为影响的比较结果,能够定量地显示出应力松弛效应对模型宏观塑性的贡献。最终,上述的模拟结果,证明了由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产生的应力松弛是产生相变诱发塑性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8)

程晓娟,王弘,康国政,董亚伟,刘宇杰[4](2009)在《304不锈钢棘轮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OM,SEM和XRD对单轴非对称应力循环下304不锈钢棘轮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304不锈钢棘轮变形过程中,当棘轮应变达到一定值后会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形成板条状马氏体,并且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形成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对量逐渐增加.因马氏体相变而诱发的塑性变形对总的棘轮变形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的棘轮应变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应力引起的塑性应变和相变诱发的塑性应变.(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陈宗浩,韩文政[5](2008)在《积累冲击能量对ZGMn8CrMo表层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中等冲击能量条件下实现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ZGMn8CrMo钢的重要服役特征。应用MLD–10型冲击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积累冲击能量与ZGMn8CrMo材料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积累冲击能量的增加,其应变诱发马氏体量增加,并得到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y=12.1lnx+16.4,为探讨该材料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郭明伟,王明旭,姜萍,张文辉[6](2007)在《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XRD及TEM等方法研究了一种含亚稳奥氏体铬锰氮不锈钢(0Cr13Mn9N)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并对该钢拉伸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相变动力学及其与加工硬化曲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一重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杨卓越,王建,苏杰,熊建新[7](2007)在《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了0·45%~1·44%Cu对(%):0·068~0·072C、18·72~19·06Cr、9·40~9·46Ni的304不锈钢-196℃低温拉伸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Cu对304不锈钢-196℃应变诱发ε马氏体相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u含量增至1·44%时,在经低温变形的钢中未检测到ε马氏体相变。随钢中Cu含量增加,-196℃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倾向降低,致使应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流变应力低于低Cu钢。(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07年01期)

王健,杨卓越,陈嘉砚,苏杰[8](2006)在《304不锈钢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X射线衍射,研究了C、Mn、Cr和Ni含量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拉伸力学性能和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C、Mn、Cr和Ni在允许的成分范围内变化,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倾向差异很大,这导致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复杂的变化,尽管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使加工硬化速率提高,相变可以诱发塑性,但相变速率较快,相变倾向较大的钢塑性反而下降,此外,由于室温变形还增大热诱发马氏体相变倾向,从而限制了C、Mn、Cr和Ni下限钢在高精度和低温环境下构件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06年05期)

张旺峰,陈瑜眉,朱金华[9](2001)在《利用拉伸曲线测定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材料拉伸曲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 Ept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了 3种材料在弹塑性失稳与应力平台阶段的相变能. 结果表明,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只与材料成分有关,且随应变量增加分别保持恒定值.随相变能Ept增加,Ms地点降低,诱发马氏体的最小应变εph增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1年10期)

谢敬佩,李庆春,何镇明,陈全德[10](1997)在《奥氏体锰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Fe-X-C系规则溶液模型基础上,结合奥氏体锰钢的工况条件,计算了中锰钢和高锰钢在Ms温度和室温时的△Gγ→α,△Gγ→M及外界机械能。从而找到了奥氏体锰钢的屈服强度和相变驱动力之间关系。从热力学上阐明了中锰钢能够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本文来源于《洛阳工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基于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钢微观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中,建立了产生马氏体相变的一维应变等效模型,模拟了单轴拉伸条件下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由此揭示了该效应的微观机制.TRIP效应产生的应力松弛有效地缓解了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和邻近马氏体的应力,阻止了裂纹的形成,并使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在较大的应变下存在,这是TRIP效应的起因;模拟结果还显示,相变形成的新(应变诱发)马氏体比原始(热诱发)马氏体承载更大的应力,由此预测裂纹首先在新马氏体中或其边界处形成.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断续缓慢地生成,这与实验观察结果相符.通过比较有应力松弛效应和无应力松弛效应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无应力松弛效应使应变诱发马氏体相继快速地生成,这与实验不符,由此反证TRIP效应必然产生应力松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参考文献

[1].李申昱.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非线性超声响应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5

[2].冯瑞,张美汉,陈乃录,左训伟,戎咏华.应力松弛对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金属学报.2014

[3].冯瑞.基于微观组织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有限元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程晓娟,王弘,康国政,董亚伟,刘宇杰.304不锈钢棘轮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行为研究[J].金属学报.2009

[5].陈宗浩,韩文政.积累冲击能量对ZGMn8CrMo表层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08

[6].郭明伟,王明旭,姜萍,张文辉.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研究[J].一重技术.2007

[7].杨卓越,王建,苏杰,熊建新.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J].特殊钢.2007

[8].王健,杨卓越,陈嘉砚,苏杰.304不锈钢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物理测试.2006

[9].张旺峰,陈瑜眉,朱金华.利用拉伸曲线测定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J].金属学报.2001

[10].谢敬佩,李庆春,何镇明,陈全德.奥氏体锰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分析[J].洛阳工学院学报.1997

标签:;  ;  ;  

应变诱发马氏体相论文-李申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