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张帅,赵一桐,田雯菁

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张帅,赵一桐,田雯菁

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冻融循环,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孔隙率

饱和粉质粘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帅,赵一桐,田雯菁[1](2017)在《冻融循环对非饱和粉质粘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作用下土体渗透性的变化不仅受冻融温度、冻融次数等因素影响,样本的密实度,饱和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冻融效果。为探究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渗透系数的演化规律,配制不同饱和度,不同密实度的试样在冻融循环作用后进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在冻融作用后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增大,且受饱和度的影响,饱和度越大,冻融之后土体的孔隙率、渗透系数的增量越大,冻融对土体结构的劣化作用越显着;密实度越大,土体渗透性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越小,达到稳定所需冻融次数越少。经分析认为,土体在反复的冻融过程中,水的相变引起土体结构和孔隙结构的改变,贯通了非连通孔隙,使得土体的渗透性增大,同时土体孔隙率的变化是渗透性改变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34期)

秦文帅,李光范,胡伟,李宝建,邹贵华[2](2016)在《饱和度变化对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工程中的土体多为非饱和土,其抗剪强度的研究对于分析边坡稳定性十分关键.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非饱和土的饱和度多没有规律,且孔隙比与含水量又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找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受饱和度影响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制备重塑土样的试验方法进行叁轴和直剪试验,旨在找出相同孔隙比和不同饱和度条件下重塑土样在不同制样方法和不同剪切试验下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非饱和土在不同的制样方法和实验条件下,其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因此在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在分析边坡稳定性时应查明边坡非饱和土体的形成原因,要对应分析其饱和度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这对工程实际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周群[3](2016)在《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时效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效性是软土变形的重要特征,主要是由软土在历史过程中所受的应力及自身的物理性质所赋予的特性。由于软土变形具有时效性,当构筑物建设在软土地基上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量逐渐增加,致使构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等出现问题,影响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构筑物发生损坏、倒塌等严重事故。为此,利用室内试验研究软土的变形时效特性,探讨软土变形的速率效应和蠕变特性,研究其变形的规律,对分析预测实际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建筑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时效性,根据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机理设计了不同条件下的室内试验方案,分别对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速率特性、蠕变特性和应力-应变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饱和粉质粘土的速率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1.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不同围压、不同轴向应变速率下的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应变速率试验;2.通过描述饱和粉质粘土速率曲线可以发现,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形式,可以用Kondner的应力-应变关系双曲线模型很好的拟合;3.通过对比相同围压、不同速率下的叁轴不排水等应变速率剪切试验可以发现,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饱和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显着提高。并根据已有研究分析得出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与剪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4.将Kondner的应力-应变关系双曲线模型与得到的饱和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速率方程相结合,提出了饱和粉质粘土在不同轴向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速率方程,并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应用性。二、饱和粉质粘土的蠕变试验及理论研究1.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固结排水蠕变试验。2.通过描绘饱和粉质粘土蠕变试验曲线发现,饱和粉质粘土具有蠕变性。当应力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其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在初始阶段蠕变曲线较陡,到了蠕变后期曲线趋于平缓;且围压相同时,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蠕变量增大。3.采用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拟合得到的不同围压条件下的饱和粉质粘土蠕变方程与试验数据点误差较大。而采用双曲线蠕变模型拟合得到的归一化双曲线蠕变方程虽然准确度高,但缺乏理论意义;4.修正的Singh-Mitchell蠕变方程综合了Singh-Mitchell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的优点,不仅表达简单,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能够较合理的反映和预测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饱和粉质粘土的蠕变特性。饱和粉质粘土受荷后变形增加,且变形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即饱和粉质粘土存在变形时效特性。通过从速率效应和蠕变效应两方面对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时效性进行研究,分别得到了能够较准确描述本文速率效应试验的统-应力-应变-速率方程和描述蠕变试验的修正Singh-Mitchell蠕变方程。(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3)

郑宪[4](2016)在《季冻区非饱和粉质粘土融沉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哈尔滨地区典型土质—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常规的土工试验,测定了该土质的基本物性指标。选择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及冻融循环次数等影响因素,对该土质进行多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建立了冻胀率、融沉系数及融化压缩系数的预报模型,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冻土的冻胀融沉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保障;根据冻土融沉系数(冻胀率)和融化压缩系数的测定方法,以及试验土样的基本物性指标,确定试验方案及边界条件。其次,利用冻土冻胀融沉试验装置进行融沉系数(冻胀率)的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不同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及冻融循环次数对融沉系数(冻胀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固结仪进行(融化)压缩系数的测定,考虑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及冻融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多水平单因素试验,获得各因素对(融化)压缩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Origin数据分析软件对相关特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最后,在对试验数据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模型分别建立冻胀率、融沉系数、融化压缩系数的预报模型,并检验模型计算值能否通过误差分析,验证预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郭利娜[5](2013)在《基于GDS的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非饱和土的研究己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与经典的饱和土力学存在很大差异,其工程性质更为复杂。工程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土大多都处于非饱和状态,尤其是地下水位以上的土,随着季节的更替和降水量的变化其非饱和状态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对非饱和土工程性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问题是非饱和类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非饱和类边坡工程,其抗剪强度研究是分析边坡失稳变形的必要条件。马家沟地区的边坡常年受到库水位波动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边坡工程与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此,本文以马家沟Ⅰ号滑坡的滑体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的非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研究,为分析马家沟地区边坡工程在库水位波动和地表降雨过程中的破坏变形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非饱和土的基本理论做了详细的概述,介绍了两类国内外公认的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总结了前人对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及其适用性做了分析总结,使初学者对非饱和土的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2)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研究的基础工作,研究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首先要了解其土水特征曲线的基本形态。在岩土工程中,由于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及库水位波动对边坡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土-水特征曲线方面的相关理论,所以近年来土-水特征曲线理论在岩土工程领域中得到了飞速发展。除此之外,非饱和土的强度、渗透性以及体积变化等重要工程性质均可以从土-水特征曲线中间接得出。本文介绍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水特征曲线的方程进行了详尽的总结,用5Bar的压力板仪对马家沟的滑体土及0.2%纤维土进行了土水试验,并对试验曲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拟合曲线中可知,0.2%纤维土的进气值低于粉质粘土,残余体积含水量高于粉质粘土,其脱湿过程中的脱湿速率也较为平缓。说明0.2%纤维土的持水能力较强,水稳性较好。(3)利用GDS非饱和反压剪切仪对马家沟地区的非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控制基质吸力的非饱和直剪试验研究。对GDS非饱和反压剪切仪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进行非饱和直剪试验的试验步骤及制样过程,最后对不同基质吸力下的试验结果从固结变形、剪胀性、剪应力和剪切强度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①在相同的基质吸力下,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试样的固结量明显增大。②基质吸力的增大会增加土体的剪胀势,竖向荷载的增加可以压制土颗粒在剪切过程中的翻转,从而使得试样的剪胀性减少。③试样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剪切硬化型。试验中的粉质粘土试样均为重塑样,均匀性较好,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内部的受力较为均匀。当剪切到一定位移后,土体并没有发生剪切脆性破坏,而是保持着一定的剪切强度趋于稳定。④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是土的重要力学指标之一。非饱和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大,尤其是粘聚力的增加非常明显。⑤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非饱和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变化的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土中的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而增大。⑥由于基质吸力的存在使得土体骨架内部产生了附加的摩擦力(表观粘聚力)。含水量的增加使得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减小,导致其附加的表观粘聚力的降低,从而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的减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马家沟地区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减小而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水分进入到土体中后会破坏±中胶结物质的结构,使粘粒成分的吸附水膜增厚,土颗粒之间的胶结减弱,导致粉质粘土中的结构凝聚力降低,颗粒间易于滑动。(4)同样用GDS非饱和反压剪切仪对0.2%纤维土进行了控制基质吸力的非饱和直剪试验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纤维对不同基质吸力下的非饱和土的改良效果。①在非饱和粉质粘土中掺入纤维后,土颗粒与纤维丝之间发生咬合摩阻力,使得土体更易发生翻转,从而使得纤维试样的剪胀现象更加明显。②纤维材料能够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体内的孔隙不均。在剪切过程中,纤维材料达到其最大的摩阻力之后,纤维丝与土颗粒之间的咬合力会出现迅速下降,从而使得部分试样的剪应力曲线表现为软化型。③在不同的基质吸力下,非饱和粉质粘土中掺入纤维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最高可提高29.52%。④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即含水率的减少)土体的抗剪强度的提高值逐渐降低。⑤通常,人们只是研究纤维对土抗剪强度的改良效果,而忽视了土中基质吸力(即饱和度)的影响。在非饱和土工程中,单纯的以某一饱和度下土的改良效果而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是不合理的,由于土中基质吸力的存在和不断变化,使得纤维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改良效果是随基质吸力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对于加筋工程,考虑基质吸力的影响,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效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3-05-01)

骆圣明[6](2012)在《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是现今国内外土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非饱和土强度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和工程浪费现象极其普遍。因此,有必要对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做更深入的试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了解非饱和粉质粘土的基本物理和压缩特性,得到其抗剪强度特性:包括含水量、干密度和各向异性对非饱和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由非饱和残坡积土、人工填土边坡的稳定性和其抗剪强度特性的关系,验证本文提出的研究分析方法的工程实用性。本文的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所取土样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得到其基本物理特性和压缩特性并且找到适合本次试验的制样方法。(2)多数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公式都含有吸力项,以反映强度当中吸力的贡献,但是,吸力控制的试验代价高且耗时。在实际工程中,土体含水量较易确定,可以直接研究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和含水量的变化关系,建立含水量的抗剪强度公式,虽然此方法是经验性和近似的,但是由于实际工程中,只要知道含水量的分布就可以方便准确的确定其强度,相对较实用,同时还可以避免吸力的量测。因此,本文以非饱和土总应力强度公式为基础,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了含水量、干密度以及各向异性对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其抗剪强度指标和含水量、干密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和拟合公式。从抗剪强度指标的角度得到了重塑非饱和粉质粘土的各向异性。(3)Geo_slope是一套专业、高效而且功能强大的适用于岩土工程和岩土环境模拟计算的仿真软件。本文以Geo_slope软件为基础通过非饱和土总应力强度公式得到的含水量和抗剪强度指标的拟合公式,将不同含水量所对应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带入边坡稳定性分析当中,得到其不同含水量下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此方法可以很好利用现有的Mohr-Colum强度公式,绕开求非饱和土的孔隙水压力大小和Φb,即考虑了非饱和土基质吸力随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又保证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通过此方法得到了含水量、干密度对非饱和人工填土、残坡积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4)通过对非饱和粉质粘土的人工填土、残坡积土边坡的两个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对照其分析结果确定了本文研究分析方法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08-01)

郭兰杰[7](2012)在《温度和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热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荷载对粉质粘土的力学特性影响是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它在热能贮存、供热管道设计、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软土地基加固、地热资源开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然而温度荷载对粉质粘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温度变量作用下粉质粘土的热特性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所述背景,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热固结实验装置,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温度围压耦合作用下的热特性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两方面。次试验装置包括周围压力系统、反压压力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及其孔隙水压力测量系统。利用上述装置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温度和围压耦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其中温度变化范围为25℃至85℃,其中10℃一个温度等级。围压分别为为50kPa、100kPa、150kPa,200kPa。温度变化过程包括25℃-35℃、35℃-45℃…75℃-85℃每10℃的升温过程,及85℃-75℃、75℃-65℃……35℃-25℃每10℃的降温过程。整个试验过程中,温度升温及其降温阶段均处于不排水状态,且每一个等级变化至稳定(及升温过程或降温过程,后面统称为变温过程)时间是120min。温度稳定之后采取不排水和排水两种方式。常温(25℃)固结采取排水固结状态。基于以上的试验方案及其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的围压、变温过程、变温等级中试样的温度、孔隙水压力以及体应变的变化过程,并根据热特性机理研究了孔隙水压力以及试样体应变的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18)

刘文秀[8](2011)在《升温—降温过程中饱和粉质粘土的热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力学特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热能贮存、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地热资源开发、供热管道设计、软土地基加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温度对粘性土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温度变化过程中粘性土的热特性问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利用温控等向固结压力室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热特性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两个方面。利用温控等向固结压力室对饱和粉质粘土进行循环温度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其中温度变化范围为25℃至75℃,循环次数为6次,围压为50kPa、100kPa、150kPa。每次循环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包括25℃至75℃的升温阶段、75℃等温阶段、75℃至25℃的降温阶段以及25℃等温阶段,整个试验过程中除了初始排水固结阶段,其余阶段试样内的孔隙水始终处于不排出状态。基于试验结果,本文分析了不同围压和升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孔隙水压力以及试样的体应变的变化过程,并通过热特性机理研究解释了孔隙水压力以及试样的体应变的演变过程。此外分析了同一围压作用下不同加热速率对温度,孔隙水压力以及试样的体应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史晓英[9](2011)在《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对饱和土体的热固结特性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它可以广泛运用在石油的开采、路面结构的安全评价、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评价、承受日温差或季节性温差周期循环变化的机场跑道等领域。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国际上也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通过室内热固结试验,对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饱和粉质粘土的热固结特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围压控制系统、反压力控制系统和孔隙水压力测量系统的等向温控固结压力装置进行了温度在25℃至75℃范围内变化的6个循环试验,其中试样围压包括50kPa、100kPa和150kPa叁种。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了热固结过程中循环次数和围压对温度、孔隙水压力、固结体应变等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对比得出了上述各因素对孔隙水压力、固结体应变等的影响规律。同时,也进行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温度变化范围对土体固结特性的影响,即对孔隙水压力、固结体应变等的影响。主要进行了包括含水率和温度变化范围对等温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固结体应变等热固结特性的分析、含水率和温度变化范围对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的热固结规律及循环次数分别对不同含水率和温度变化范围下饱和土体的热固结特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苏钟琴[10](2010)在《非等温条件下饱和粉质粘土热固结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对饱和粘性土的力学特性的影响是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它在热能贮存、地热资源开发和核废料处置等领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国际上也缺乏比较有针对性和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室内试验,以土力学原理、弹性与塑性力学、热力学以及函数的最小二乘拟合法为理论基础对温度变化条件下饱和粉质粘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热固结规律研究、热特性机理分析及孔隙水压力演化过程数学描述。利用自行研制的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周围压力系统、反压力控制系统和孔隙水压力测量系统的热固结试验装置进行了温度在25℃至50℃范围内的6次连续循环试验,其中试样围压分别为50kPa、100kPa和150kPa。通过试验现象,分析了热固结过程中温度、孔隙水压力、固结体应变随围压和循环次数的演变过程,并运用热特性机理的研究解释了孔隙水压力和固结体应变的演变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对孔隙水压力和固结体应变在热固结循环过程中的衰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温度变化过程中考虑热固结历史等影响的数学描述方法及其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06-01)

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边坡工程中的土体多为非饱和土,其抗剪强度的研究对于分析边坡稳定性十分关键.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非饱和土的饱和度多没有规律,且孔隙比与含水量又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找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受饱和度影响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制备重塑土样的试验方法进行叁轴和直剪试验,旨在找出相同孔隙比和不同饱和度条件下重塑土样在不同制样方法和不同剪切试验下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非饱和土在不同的制样方法和实验条件下,其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因此在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在分析边坡稳定性时应查明边坡非饱和土体的形成原因,要对应分析其饱和度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这对工程实际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帅,赵一桐,田雯菁.冻融循环对非饱和粉质粘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7

[2].秦文帅,李光范,胡伟,李宝建,邹贵华.饱和度变化对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周群.饱和粉质粘土的变形时效性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

[4].郑宪.季冻区非饱和粉质粘土融沉特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5].郭利娜.基于GDS的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6].骆圣明.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

[7].郭兰杰.温度和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热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8].刘文秀.升温—降温过程中饱和粉质粘土的热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史晓英.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10].苏钟琴.非等温条件下饱和粉质粘土热固结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标签:;  ;  ;  ;  

饱和粉质粘土论文-张帅,赵一桐,田雯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