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框架论文-戴金明,吕树庭

中层框架论文-戴金明,吕树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层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层理论,体育社会学,理论建设,专题研究

中层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戴金明,吕树庭[1](2019)在《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建设的框架、内容与发展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层理论的概念,对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体系框架及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内容生成途径——专题研究的归纳式和演绎式理论建构。认为:现阶段中国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建设严重滞后,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倾向。提出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建设整合发展思路:从分散到集中,由延伸到拓展,采用双轮驱动完善中层理论建设;通过建立小组式的攻关研究、延伸和拓展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方式打破学科边界,使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体系由空心化走向实体化。(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钱坤,赵焱阳,贾光辉[2](2016)在《密肋复合墙板对框架结构中层梁柱节点的抗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密肋复合墙板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集围护、承重、抗震耗能于一体,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都有良好的性能表现。本文采用以普通混凝土为框格,内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一种密肋复合墙板。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别采用3组框架结构中层梁柱节点和3组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顶层梁柱节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密肋复合墙板在抗震性能方面对框架结构有很大提升作用,更符合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6年04期)

毛佩瑾,徐正,邓国胜[3](2016)在《外部干预对社区能力建设的影响:构建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能力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者十分关注的话题。通过外部干预提升社区能力的做法被越来越多地采纳,在此背景下,提高外部干预的效果、实现社区能力建设的目标,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北京、南昌和成都叁个社区的案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的发展干预理论和微观的人力资源发展评估模型两个视角论述的局限性,构建了外部干预对社区能力建设影响的中层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外部干预对社区能力建设的影响经历了选择性学习和不充分迁移两个过程。选择性学习主要受到学员工作需要与干预内容的匹配程度、学员学习能力的影响,影响不充分迁移的因素包括社区社会资本、社区历史背景、居民的素质和理念、社区骨干的行政性负担和领导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非营利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张亚朋[4](2016)在《经营目标下中层管理者实施内部控制框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在内部控制实施中的关键地位,内部控制中的经营目标与中层管理者密切相关。本文结合COSO的ERM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以火力发电企业为例,探讨经营目标下中层管理者如何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6年10期)

李志强[5](2016)在《中层场域:农村社会组织研究新框架——“结构—行动”互构性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组织的中层场域研究框架能够在认识农村社会的性质和规律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资源和农村经验事实契合,贯通宏观视野下组织的情境转化趋势与微观组织本体内在演化规律的关系机制。"结构—行动"互构路径能够阐释制度与规范演化所形成的社区组织结构与场域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由此引致的农村社区组织系统演化和发展的历程。从理论和经验层面对转型农村社会组织场域运行的内在规律作出合理解释,对实践层面重塑新时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的政策框架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6年03期)

丁宁宁[6](2015)在《中层管理者的意义构建活动:脉络梳理和框架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构建是阐述中层管理者复杂活动来源和作用的重要解释方式,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相关成果介绍还十分有限。从不同研究领域的中层管理者意义构建活动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发现可将意义构建看成是整合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管理活动的统一解释方式。中层管理者意义构建活动是为了应对多变的工作情境和复杂模糊的组织环境而利用自身知识积累、社会位置和信息占有等优势而采取系列构建、解读、影响等各种社会活动的总和。按照情境—活动—作用的研究脉络,中层管理者意义构建活动可分为叁种类别:规范化意义构建活动、关系化意义构建活动、结构化意义构建活动。由于意义构建是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管理活动机理的统一解释方式,又具有在不同组织情境下解释中层管理者分散活动的机理优势,因此,厘定其基本活动范式和可能作用途径,能为未来意义构建活动研究及其他管理领域拓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5年01期)

刘宗南[7](2013)在《论中国课程变革与执行理论的应然走向——基于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现代课程研究到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理论缺失,提出建立指导我国课程变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构想。鉴于我国课程变革实施与执行难题的事实和特征,本文以课程变革执行主体———教师的课程权力结构、教师课程协商和教师课程教学行为为基本范畴,试图建构课程变革与执行过程的分析理论,使其能够运用于我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性描述和理论概括,据此能够对我国课程改革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课程变革执行的理念、政策、制度和措施进行新的阐释。(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3年24期)

马磊[8](2009)在《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于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各种原因,其承载力和使用功能可能不满足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结构进行加固来保证其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便继续使用。加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其研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加固技术的应用涉及的问题很多,牵扯的面也比较广,不仅要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还牵涉到过去的工程做法、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展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是结构的重要部位,起着连接结构构件,分配内力、传递内力,协调构件之间的变形,使结构整体共同工作,同时也承受着主要内力,抗震设计中要求“强节点”设计来抵抗地震剪力,节点一旦破坏,结构即告破坏。所以对结构节点的抗震加固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最早应用于航天领域,其抗拉强度极高是钢材的十倍之多,具有抗腐蚀、抗疲劳、重量轻、方便施工等优点。近年来其施工技术、设计水平日臻成熟,所以应用于节点加固是理想材料,本文以框架结构中层中节点为主要对象,通过对缩尺模型施加低周反复荷载直至试件破坏来研究节点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从而揭示碳纤维布加固框架空间节点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得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和设计要求,提供一定的设计施工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甘梅[9](2008)在《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层边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作为结构的一个重要部位,在框架结构中起着连接梁柱、传递和分配内力、协调结构构件之间的变形、保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节点一旦破坏往往导致整体结构倒塌等严重灾害。因此,开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节点的加固研究具有更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少量应用碳纤维布加固中层中节点的研究性试验,但大多数只针对平面节点问题,对于空间节点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以框架结构中层边节点为主要对象,重点对框架空间节点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加以研究。通过试验模拟及有限元分析,揭示碳纤维布加固框架空间节点的受力机理和合理的加固方式。本文共设计五个梁柱空间中层边节点试件,并以碳纤维布加固形式和节点核心区总折算体积配箍率为主要试验参数。其中一个为未加固的对比试件,其余四个试件采用不同的碳纤维布粘贴加固方法。通过ANSYS有限元法对这五个节点试件进行单调加载下的数值模拟分析,观察不同加固试件从裂缝开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对比分析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寻求出最佳空间节点抗震加固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李沫[10](2006)在《社会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中层管理者激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心理学理论与管理研究的密切联系,阐述了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激励研究的可能性,同时在班杜拉叁元模型框架下构建了中层管理者的激励体系。(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6年06期)

中层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密肋复合墙板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集围护、承重、抗震耗能于一体,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都有良好的性能表现。本文采用以普通混凝土为框格,内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一种密肋复合墙板。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别采用3组框架结构中层梁柱节点和3组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顶层梁柱节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密肋复合墙板在抗震性能方面对框架结构有很大提升作用,更符合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层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戴金明,吕树庭.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建设的框架、内容与发展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

[2].钱坤,赵焱阳,贾光辉.密肋复合墙板对框架结构中层梁柱节点的抗震影响[J].四川建材.2016

[3].毛佩瑾,徐正,邓国胜.外部干预对社区能力建设的影响:构建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6

[4].张亚朋.经营目标下中层管理者实施内部控制框架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6

[5].李志强.中层场域:农村社会组织研究新框架——“结构—行动”互构性路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

[6].丁宁宁.中层管理者的意义构建活动:脉络梳理和框架整合[J].江汉学术.2015

[7].刘宗南.论中国课程变革与执行理论的应然走向——基于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13

[8].马磊.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层中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9].甘梅.碳纤维布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层边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0].李沫.社会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中层管理者激励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

标签:;  ;  ;  ;  

中层框架论文-戴金明,吕树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