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温度指示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奇异果,颜色变化,活化能
时间温度指示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加敏,胥义[1](2019)在《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预测奇异果品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对奇异果品质的预测情况,分别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5、10、15、20℃)下指示器的颜色变化和奇异果品质(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总酸度)变化情况,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TTI反应和奇异果品质变化的活化能Ea值,并将指示器颜色变化与奇异果品质变化的Ea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使用TTI预测奇异果品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及时间对TTI颜色和奇异果品质变化均有影响,贮藏温度越高,TTI颜色变化速度越快,奇异果失品质变化速度越快,同时TTI的RGB值减小速度越快。研究获得TTI的Ea值为37. 302 4 k J/mol,TTI颜色变化与奇异果品质变化的Ea差值在±25 k J/mol以内,因此可以将时间-温度指示器用于奇异果品质的预测,也表明了该指示器在食品品质预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谢勇,张诗浩,曾慧,蒋海云,龚俐[2](2018)在《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食品品质质量监控器的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应运而生。对物理型、化学型以及生物型TTI的工作原理、特点与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TTI的研究方向主要有3个,即发展条件激活式TTI、加强食品腐败变质速率与TTI指示的匹配性研究以及发展可印刷或涂布的TTI。(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常阳,许颖,康文艺,傅泽田,张小栓[3](2018)在《基于反应进度一致性的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方法多依赖于参数耦合、相关性分析、实际物流过程的调试验证等方法,鲜有从匹配机理出发,在反应进度上剖析时间温度指示器的匹配要求和规律。本文在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保持时间温度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的反应进度一致性作为目标,建立了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模型验证了时间温度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之间匹配的条件。当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服从任意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匹配条件(二者在任意合理的恒温条件下的有效反应时间相等或二者等量线重合)时,即可使用该指示器预测对应农产品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此时二者的反应速率函数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借助该方法推导出可以精准指示科瑞森无核葡萄硬度的不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杨加敏,胥义[4](2018)在《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表征奇异果品质中的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本研究所用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s,TTI)在奇异果品质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分别研究了4种贮藏温度下该TTI的颜色变化和奇异果品质变化情况。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TTI颜色反应和奇异果品质变化的活化能Ea值,将TTI颜色变化活化能值与奇异果品质变化的活化能值进行比较,评估使用TTI表征奇异果品质的可行性。结果 TTI颜色和奇异果品质受贮藏温度及时间的影响。贮藏温度越高,TTI颜色和奇异果品质变化速度越快,TTI的RGB值减小速度越快。结论此TTI能够用于奇异果品质的表征,说明其在食品品质表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孟晶晶[5](2018)在《微生物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酸奶作为易腐食品,以其特有的风味和健康有益性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欢迎。酸奶是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其品质的保障多依赖冷链运输和保存来实现。酸奶冷链运输的温度以4-6℃为宜,但现实生活中,冷链往往会出现断裂,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温度达不到要求,造成酸奶质量的波动。因此,对酸奶运输时所经历的实际温度的实时监控就变得格外重要。本文采用微生物型TTI(Time-Temperature Integrator),利用乳酸菌发酵产酸降低系统pH值,从而使特定pH指示剂变色的原理,以达到指示酸奶质量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牛奶和酸奶发酵剂在实验室自制酸奶,对酸奶的叁种质量参数(乳酸菌数、酸度和pH值)进行动力学研究,绘制其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酸度的拟合曲线精度较高,且与消费者口感直接相关,是表达酸奶质量的最佳参数。而后,对酸度进行了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求得其活化能为67.5kJ/mol,结合逻辑函数和Arrhenius方程,建立了酸奶酸度的数学预测模型;(2)采用SPG膜技术制作微生物微胶囊。选用Weissella cibaria CIFP 009菌种,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由于统一的粒径有利于增强后续微生物TTI活化能和反应时间的稳定性,因此运用SPG膜技术,控制产生的微胶囊粒径分布集中。而后加入氯化钙溶液固定微胶囊,比较几种技术方案,最后选择了共混震荡法进行固定,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微胶囊具有制作步骤简洁、回收率高的特点;(3)确定了微生物型TTI的物态和配方。比起液体型,选择了更加具有应用性、稳定性的固体型TTI进行后续研究,其由基质与微生物微胶囊两部分组成。其中基质包括MRS琼脂、4%(w/v)葡萄糖、15%甘油(w/v)和10%(v/v)pH指示剂。pH指示剂又由0.04%(w/v)的溴甲酚紫溶液、0.05%(w/v)的溴甲酚绿溶液和0.1%(w/v)的甲基橙溶液组成。而后以微胶囊与基质(w:v,1:2)的最佳配比进行混合。制作好的微生物型TTI液体按照500ul/个的容量,移入事先杀菌好的容器,待液体凝固后覆膜,微生物型TTI即制作完成。而后研究了微生物型TTI的动力学性能,选择响应曲线显着性最高的CIE b*参数作为TTI的颜色响应。通过绘制在不同温度下颜色响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了微生物型TTI的活化能为50.2kJ/mol,并得到了TTI的颜色变化历程;(4)将酸奶实际运输流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比较设定温度、温度记录仪和微生物型TTI分别记录的时间温度历程对酸奶质量的预测结果,其预测结果平均值分别为91.8°T,93.3°T和92.4°T,而实际测定值的平均值为92.1°T。平均值反映了整体预测的准确度,而为了衡量个体预测准确度,采用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残差平方和来表示,其结果为设定温度81.5,温度记录仪118.9,TTI 5.76。反应整体和个体预测精度的两个统计量都显示出TTI的精度是最高的。而后采用了Monte-Carlo模拟法,探索大规模生产运输下的酸奶质量预测形式,用可能性分布代替具体数值参与计算,比较得出的分布及其参数,结果同样表明TTI的预测与实际结果最为相似,结合SMAS体系,探讨了微生物型TTI在酸奶质量管理上的应用方式,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改进了SPG膜技术法来制作微胶囊,并以此开发微生物型TTI,使开发的TTI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性能;在实验室模拟酸奶运输系统,证明了TTI用于酸奶质量监测管理的准确度,并探索了Monte-Carlo模拟法在酸奶质量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为TTI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琳,孟晶晶,李园锦,凌晨,钱静[6](2018)在《固定化糖化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质量检测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固定化糖化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TTI)的动力学性能和反应终点,并求得了TTI的活化能;同时研究了酸奶的活化能和货架期寿命。根据TTI与食品的活化能以及反应终点的匹配原则,在恒温及变温条件下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在恒温和变温2种条件下,1#TTI的活化能都满足与酸奶的匹配要求,并且反应终点误差在15%以内,能够比较准确地监测酸奶品质变化,从而预测酸奶的寿命。(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加敏,胥义,钮怡清[7](2017)在《基于CdTe量子点的新型时间温度指示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冷链贮存和运输过程中CdTe量子点(QDs)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别研究了贮存温度、温度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有显着影响。量子点的颜色从红色经过橙色和绿色变为无色。当贮存温度为25℃时,50 h后的QDs变为无色,而在4℃和-5℃下颜色仍然为绿色,并且在-20℃下颜色由红色变为橙色。温度越高,颜色变化越快。在冷链模拟试验中,当温度从4℃升高到25℃,每30 min波动至40℃时,QDs分别在20 h和18 h后变为无色。在-20℃的冷冻环境下,当温度波动到25℃和40℃时,量子点分别在26 h和23 h后变为无色。显然贮存温度越高,QDs淬灭越快。波动幅度越大,颜色变化越快,HSV值变化越快。同样,波动频率越高,颜色变化越快,QDs淬灭越快。在荧光淬灭过程中,贮存温度、波动幅度和频率对量子点的H值,S值和V值均有规律性影响。H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S值和V值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之后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波动幅度和频率越大,S值和V值变化越快。无论温度波动幅度还是波动频率的增加,都是为了增加时间和温度的累积值,积累的时间和温度值越大,QDs淬灭越快,这与食品品质的变化相似。批次试验显示,不同批次的量子点在相同条件下淬灭时间显示出显着的差异性,4℃下第一批在59 h后变为无色,第二批在23 h时就已经淬灭。结果表明,第二批次的HSV值比第一批变化速度快,但在淬灭过程中变化不大。研究表明,CdTe量子点在食品冷链贮存和运输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还需要优化CdTe量子点的制备过程,使得冷链中的荧光淬灭性质与食品质量更相似,有望将基于量子点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用于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以表征食品品质的变化。(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叶路遥[8](2017)在《基于伏打电池的时间温度指示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时间为基础的食品标签制度提供了食品的货架期,但食品在实际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并且会对食品的正常食用和货架期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对温度敏感的食品。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定义为一种根据时间和温度参数而设计的质量记录装置,通过时间温度积累效应反映食品所经历的温度变化历程,能够指示食品温度历史、计算食品的剩余货架期,以便及时掌握食品的质量状态。本文以马铃薯为原材料制作的伏打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影响其放电特性的多种因素,设计了基于KL25的直流电压测量和温度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伏打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放电过程进行记录,得到了伏打电池放电总量与温度累积量之间稳定、可靠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两种比较典型的TTI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酶型TTI通过匹配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反应食品的时间温度历程,根据反应颜色来判断食品质量状况;电子式TTI则是通过电子设备记录的方式来实现该功能,根据食品TTI曲线计算剩余货架期。本文结合两种TTI的优点,确定了基于伏打电池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思路:利用伏打电池放电特性反应时间温度历程,直观且可靠。(2)研究了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选择以处理后的马铃薯组织作为伏打电池电解质材料、铜锌为电池电极片并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了影响该伏打电池放电特性的诸多因素和温度对电池放电特性的影响,选择以伏打电池放电总量和时间温度累积量之间的关系作为TTI的数学模型。(3)设计了基于KL25的直流电压测量和温度控制系统,测量功能用于记录伏打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值和温度值,考虑到探究TTI数学的模型的可信性,温度控制功能用于满足大范围、不同温度的试验条件。该系统经实际验证,测量电压误差小于0.5mV,控温误差小于0.2℃,能够满足试验需求。(4)设计了探究伏打电池总量和时间温度累积量之间关系的试验方案,制作了以加热处理的马铃薯组织为电解质材料的伏打电池,进行外接电阻放电试验,使用测量装置进行数据的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加热时间为40min,有效接触面积为3cm~2,使用马铃薯为材料制作的铜锌伏打电池放电总量与时间温度累积量的关系为:y=(-9E-06)x~2+0.339x-0.2964,方程相关系数为0.983176,F检验的P值为9.92×10~(-8),说明方程高度显着。其数据残差图呈随机分布,各系数的置信区间为(-1.115e-005,-7.667e-006)、(0.03106,0.03681)和(-1.295,0.7017),经实际验证该方程单点预测误差小于5%,区间预测能够完全实现。基于伏打电池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TTI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该研究结果结合食品TTI曲线,能够估计食品货架期、反应食品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7-06-01)
胡怡[9](2017)在《指示消费端食品中AGEs含量的美拉德反应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源性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体内AGEs的重要来源,而体内AGEs的长期积累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间具有潜在关联,因此消费者了解食品中AGEs含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对食品在消费端加工过程AGEs的变化,目前缺乏有效的、直观的及方便易懂的监测手段。有鉴于此,本论文将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技术应用到消费端食源性AGEs含量的监控中,选取荧光性AGEs作为AGEs的标志物,构建合适的美拉德反应型TTI,可以通过观察TTI的颜色变化了解食源性AGEs含量的变化,有效地弥补了消费端AGEs监控过程中的缺陷。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美拉德反应型TTI指示AGEs含量的初步可行性分析分析了由氨基酸和单糖组成反应模型体系中美拉德反应的颜色和荧光性AGEs变化规律,可见,颜色和荧光性AGEs含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食品本身的颜色往往会掩盖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故不能用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化反映AGEs含量的变化,需构建美拉德反应型的TTI用于指示食品体系中AGEs的含量变化。对美拉德反应型TTI的组分、浓度和溶液pH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TTI反应体系由浓度0.4 M赖氨酸、浓度范围为0.3~0.5 M木糖和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组成,在420 nm处吸光度为1.2时为反应终点标志,此时TTI随时间和温度的积累,颜色呈现从无色、淡黄、橘黄、棕色直到深棕色的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辨别力。(2)美拉德反应型TTI体系动力学和性能的研究根据美拉德反应型TTI筛选结果,构建由不同浓度的木糖组成的美拉德反应型TTI体系,分别为TTI-1(0.3 M木糖)、TTI-2(0.4 M木糖)和TTI-3(0.5 M木糖),它们的活化能分别为96.17 kJ/mol、87.98 kJ/mol和83.55 kJ/mol,根据TTI和食品质量的匹配原则,TTI-1、TTI-2和TTI-3可以指示的食品体系AGEs变化的反应活化能范围分别是71.17 kJ/mol~121.17 kJ/mol、62.98 kJ/mol~112.87 kJ/mol、58.55 kJ/mol~108.55kJ/mol。根据储藏实验结果,该TTI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中反应最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仍会发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因此为TTI设计的最佳包装储藏方式是将赖氨酸溶液和木糖溶液分开包装储藏,当TTI开始使用时,可利用外力将两种溶液混合以激活TTI。(3)TTI在食品模拟体系AGEs含量变化监控中的应用构建了由赖氨酸-葡萄糖食品模拟体系,研究了模拟体系加热过程荧光性AGEs变化规律,计算得到荧光性AGEs的反应活化能为118.18 kJ/mol。根据TTI和食品质量的匹配原则,发现TTI-1的活化能与荧光性AGEs活化能之差为22.01 kJ/mol小于25.00 kJ/mol,说明TTI-1可以用于指示食品模拟体系中美拉德反应荧光性AGEs的积累过程。连续和梯度变温试验结果都表明TTI-1可以较好的指示食品模拟体系的荧光性AGEs含量变化。(4)TTI在真实食品体系AGEs含量变化监控中的应用研究了速溶豆奶粉中总荧光性AGEs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总荧光性AGEs的反应活化能为93.78 kJ/mol,而总荧光性AGEs的反应活化能与美拉德反应型TTI-1的活化能最为接近,两者活化能之差为2.39 kJ/mol小于25.00 kJ/mol,说明TTI-1可以用于指示速溶豆奶粉的总荧光性AGEs含量变化。并将所研制的TTI体系应用于其他高AGEs食品(酱油、奶粉、八宝粥和黄豆酱),计算得到酱油、奶粉、八宝粥和黄豆酱中总荧光性AGEs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5.55 kJ/mol、106.12 kJ/mol、62.95 kJ/mol和81.04 kJ/mol,根据TTI和食品质量的匹配原则,发现TTI体系中TTI-1最适合用于指示奶粉中总荧光性AGEs含量变化,TTI-3最适合用于指示酱油、八宝粥和黄豆酱中总荧光性AGEs含量变化。同时对TTI在速溶豆奶粉中具体实施形式进行设计,设计的结果保证了TTI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研制的美拉德反应型TTI由赖氨酸和木糖组成,在短时间颜色变化明显,可以用于指示消费端食源性AGEs的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了解食源性AGEs含量变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李慧杰,贾玲,彭雅茜子,温佳佳,刘兴海[10](2016)在《一种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保质期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温度对于食品质量变化的影响较大却难以控制,使得食品保质期的可信度有所下降。时间温度指示器(TTI)的研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对食品流通环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监控、记录,通过时间温度累积效应来指示食品的安全程度。TTI在国外已被广泛用在大型超市及物流监控系统中,而我国对TTI的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利用碱性脂肪酶-底物反应体系开发了一种时间温度指示器,建立了时间-温度-响应值模型,并对其应用形式、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响应的活化能在52~56k J/mol,该体系有望用作检测环境温度的指示卡。(本文来源于《绿色包装》期刊2016年07期)
时间温度指示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食品品质质量监控器的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应运而生。对物理型、化学型以及生物型TTI的工作原理、特点与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TTI的研究方向主要有3个,即发展条件激活式TTI、加强食品腐败变质速率与TTI指示的匹配性研究以及发展可印刷或涂布的TT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温度指示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杨加敏,胥义.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预测奇异果品质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2].谢勇,张诗浩,曾慧,蒋海云,龚俐.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与应用[J].包装学报.2018
[3].马常阳,许颖,康文艺,傅泽田,张小栓.基于反应进度一致性的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8
[4].杨加敏,胥义.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表征奇异果品质中的适用性[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5].孟晶晶.微生物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8
[6].王琳,孟晶晶,李园锦,凌晨,钱静.固定化糖化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在酸奶质量检测上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8
[7].杨加敏,胥义,钮怡清.基于CdTe量子点的新型时间温度指示器[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8].叶路遥.基于伏打电池的时间温度指示器实验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7
[9].胡怡.指示消费端食品中AGEs含量的美拉德反应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10].李慧杰,贾玲,彭雅茜子,温佳佳,刘兴海.一种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究[J].绿色包装.2016
标签:时间-温度指示器(TTI); 奇异果; 颜色变化; 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