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益配置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法,利益配置
利益配置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绎维[1](2018)在《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使得当前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本文认为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具有利益配置功能,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07期)
赵艳芳,刘金燕[2](2012)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结果验证了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水平却也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自2004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利益的均衡配置更加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下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20期)
杨秀清[3](2010)在《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法的功能域主要是市场,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可以归结为经济法对利益关系配置失灵的克服,这就是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之所在。经济法配置利益之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利益的分配功能、维护功能和保障功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0年05期)
丁杨[4](2008)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益”是一个跨越经济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由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利益的协调与配置也相对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政治、法律和道德是协调人们利益的主要手段。当然,还要有一定的行政协调和其他方面的协调相配合。利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利益配置是利益协调的根本手段,而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利益配置的根本办法。利益协调的目的不是为协调而协调,而应是为社会的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样的道理,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的根本手段,而经济乃至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发挥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的根本目的。因此,利益配置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配置而配置,而是为了社会全面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蕴涵着国家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并将之作为基本的认知范式、追求实质平等旨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法,没有理由排斥对利益的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法的基本命题都是围绕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这当然不能忽视国家与市场的利益角色——是需要国家实施利益干预抑或放任市场自发调节促使个体为自身利益承担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法奉行实质平等与社会公益的基本目标,旨在改变社会成员之间在资源、机会、条件、结果上的不平等境遇增进社会公共的利益。而最为直观体现这种实质不平等现象的即是在关乎人们利益需求的社会经济领域,如收入保障、劳动就业等,对此,经济法亦须做出回应。当“经济法”与“利益”发生牵连时,经济法便被置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之中,产生诸如经济法在这样的社会场景中扮演何等角色、经济法的地位等议题,用一个规范的概念来表达,及经济法的利益配置。本文尝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来探究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这就意味着利益问题是全文的论证背景,而从中推及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是全文的论证主题。将要展开的是,什么是利益与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利益观;目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集中反映在哪些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究竟是什么,如何与构建和谐社会发生关联;以及最终又是如何实现的。具体内容分四章。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本章构成全文论述的前提部分,主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理想,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这叁个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点论述了、“利益的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这一理念。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将全文的逻辑起点进行限定,以便为后文论证的展开提供条件。第二章——我国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根源及表现。本章以探究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根源为视角,在评析其表现的基础上,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要有效地化解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群策群力,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其中经济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引入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与实证基础。第叁章——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的定位。本章提出全文的中心命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具有利益配置功能。这是开启法律与社会互动论证的序幕。本章首先回答的是,为什么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中探究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与“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究竟具有怎样内在的关联;然后就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之蕴意进行具体解释。最后提出经济法在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利益配置过程中的特殊性与意义。第四章——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的实现。本章旨在论述经济法功能的实现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的实现,即是将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如果把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的生成看作是从系统内部探究经济法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状态,那么,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的实现便是从系统外部探究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的社会效果。这实际上构成了法律与社会论证的一个完整链条。(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8-04-08)
葛明[5](2006)在《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行业协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土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06-05-08)
利益配置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结果验证了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水平却也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自2004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利益的均衡配置更加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下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益配置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绎维.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
[2].赵艳芳,刘金燕.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研究[J].商业时代.2012
[3].杨秀清.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
[4].丁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
[5].葛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