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傅里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面薄板,热质理论,热冲击,特征时间
非傅里叶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泽,徐杰,许冠杰,白文斌[1](2016)在《热冲击下平面薄板非傅里叶效应的解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质理论,研究了平面薄板在温度突变加热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响应.在假设温度只沿薄板厚度方向变化的情况下,根据牛顿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薄板热量传递过程的热传导方程,并联合能量守恒方程得到薄板的热传导偏微分控制方程.借助Laplace正、逆变换技术,推导了薄板边界受均匀热冲击作用下温度响应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温度场的解析求解,揭示了其内部热量的传播机制.结果表明:在热冲击作用下两边界产生的热扰动会激发2列热波以有限速度向薄板的中心传递,形成阶跃性的温度分布,且热波波速受特征时间和特征长度的影响呈动态分布;热波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反射、迭加等典型的波动特征,从而导致了板内部过热和过冷等非常规现象.(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马彤辉[2](2016)在《涂层基体在脉冲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超短脉冲激光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纳微尺度传热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涂层技术是改良基体物理性能的有效手段,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板和航天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大量实验表明超快速纳微尺度的加热情况非傅里叶效应不能忽略。本文基于非傅里叶Cattaneo-Vernotte方程导热理论,研究了涂层基体在强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将涂层结构抽象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层和无限厚度的半无限体的一维情况,运用拉普拉斯积分变换的方法,推导出脉冲激光热流作用薄层半无限体温度场应力场的L氏域解析解,采用加速收敛反演积分的数值方法,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结果。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激光强度在加热范围内,薄层半无限体在脉冲热流作用下,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温度场的分布与材料的热弛豫时间、入射热流脉宽等有关。热弛豫时间越大,非傅里叶效应越明显;脉宽越大,温度的波动幅度较大。(2)在正弦脉冲热流作用下,薄层半无限体中会出现拉压应力。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半无限体中距界面约1倍薄层厚度位置处,应力最大值约为薄层与半无限体界面处应力峰值的2倍。增大薄层厚度有利于减小半无限体中的应力峰值,但不能消除。(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伟,李佳,宋凡[3](2015)在《含裂纹的半无限大体模型在热冲击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和惯性效应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rack problem for a semi-infinite plate subjected to thermal shock by using hyperbolic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s and equations of motion.(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马晓波,叶胜林,姜欢琦,陈德珍[4](2014)在《考虑非傅里叶效应的亚表面球形异质缺陷的热波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材料内缺陷热波散射问题的研究,多假定孔洞缺陷内无异质且边界条件为绝热的。异质体孔洞缺陷是工程中更为常见的情况。基于非Fourier热传导方程,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对含异质球形缺陷的半无限体内部的热波散射与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问题的解析解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缺陷物理参数和几何参数以及入射波波数等对材料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体的物理参数和几何参数等对材料表面温度的影响是显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无量纲导热系数,无量纲热扩散长度,无量纲埋藏深度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李凯[5](2014)在《薄膜材料在强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军事领域。激光辐照材料时的破坏机理,是激光武器与防护设备研发的理论基础。基于传热学理论,并将非傅里叶效应考虑在内,研究了材料在强激光辐照下的热响应问题。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了激光热流分别作用在薄膜单侧和两侧时,材料温度场的非傅里叶理论解析表达式。(2)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对温度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薄膜在受辐照时,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当激光热流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时,温度随时间也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脉宽越小时,温度的波动幅度较小,随着脉宽的增大,温度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增大,但并不改变最终温度的幅值。材料弛豫时间的变大,温度场最终稳定时呈现出的温度也随弛豫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弛豫时间变化较大时,阻尼会随着弛豫时间的变大而有明显的减小,此时温度沿薄膜厚度方向会有波动性,就可能产生热共振的现象。此外,薄膜厚度对薄膜内的温度有明显影响,厚度增加温度幅值有明显的减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1)
许光映,唐志波[6](2011)在《热冲击空心柱内温度场的非傅里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急速传热条件下出现的非傅里叶传热效应因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正成为传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空心柱体内、外表面温度突变这类超急速传热问题,建立带有热松弛时间项的双曲线型导热方程模型,给出方程定解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采用对坐标的汉克尔积分变换法求解方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波在空心柱体内部以一定速度传播,热波所到之处引起局部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任意时刻柱体内温度分布均是不连续的,柱体内温度分布局部区域可能高于边界温度,可能低于边界温度,内部温度变化表现出滞后于边界变化。(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1年03期)
黄海明,孙岳[7](2009)在《脉冲强激光辐照下材料响应的非傅里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多脉冲强激光辐照下靶材的热传导与热冲击特性。基于非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热弹性理论,推导出多脉冲激光辐照下靶材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解析式;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以不锈钢靶材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和Matlab计算得到了多脉冲强激光辐照下靶材内部过余温度随时间和深度演化情况以及内部热应力的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多脉冲激光辐照下靶材热响应在离边界不同截面处温度波形变化出现延迟性,其滞后性能与弛豫时间有关;非傅里叶解中应力波的波前十分陡峭,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9年06期)
李芳,夏智勋,张为华,钟涛[8](2005)在《水/金属燃料发动机水滴蒸发非傅里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金属燃料发动机单液滴蒸发拟选用表面模型假设,为了验证此假设的正确性,采用了修正的傅立叶定律,并分析了其物理意义及适用范围。通过试验验证及分析计算,从理论上证明,表面模型假设适用于水/金属燃料发动机水滴内部的输运过程。(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王馨,王海,施明恒,虞维平[9](1999)在《多孔介质内部高强度传热的非傅里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傅里叶方程和非傅里叶方程的比较,系统地分析了高强度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超常传热的非傅里叶效应,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即:在高强度干燥过程中,需要考虑由于热扰动的有限传播速度所引起的非傅里叶效应;当距离加热端足够远时,非傅里叶效应就变得不明显;随时间的增加,高热流密度干燥过程中需要考虑非傅里叶效应.(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张浙,刘登瀛[10](1998)在《超急速传热时球体内非稳态热传导的非傅里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球形物体表面加有一突然温度变化这类超急速传热情形下的热波传播特性.基于超急速传热条件下,热流矢的传播和温度梯度的形成之间存在时间延迟的概念,本文采用双曲型热传导方程来描述该高度非稳态热传导问题,得到了球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将所得解与抛物型热传导方程的解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热传导的非傅里叶效应与产生条件.(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非傅里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超短脉冲激光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纳微尺度传热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涂层技术是改良基体物理性能的有效手段,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板和航天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大量实验表明超快速纳微尺度的加热情况非傅里叶效应不能忽略。本文基于非傅里叶Cattaneo-Vernotte方程导热理论,研究了涂层基体在强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将涂层结构抽象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层和无限厚度的半无限体的一维情况,运用拉普拉斯积分变换的方法,推导出脉冲激光热流作用薄层半无限体温度场应力场的L氏域解析解,采用加速收敛反演积分的数值方法,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结果。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激光强度在加热范围内,薄层半无限体在脉冲热流作用下,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温度场的分布与材料的热弛豫时间、入射热流脉宽等有关。热弛豫时间越大,非傅里叶效应越明显;脉宽越大,温度的波动幅度较大。(2)在正弦脉冲热流作用下,薄层半无限体中会出现拉压应力。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半无限体中距界面约1倍薄层厚度位置处,应力最大值约为薄层与半无限体界面处应力峰值的2倍。增大薄层厚度有利于减小半无限体中的应力峰值,但不能消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傅里叶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颖泽,徐杰,许冠杰,白文斌.热冲击下平面薄板非傅里叶效应的解析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马彤辉.涂层基体在脉冲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李伟,李佳,宋凡.含裂纹的半无限大体模型在热冲击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和惯性效应分析(英文)[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4].马晓波,叶胜林,姜欢琦,陈德珍.考虑非傅里叶效应的亚表面球形异质缺陷的热波散射[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5].李凯.薄膜材料在强激光辐照下的非傅里叶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6].许光映,唐志波.热冲击空心柱内温度场的非傅里叶效应研究[J].机械强度.2011
[7].黄海明,孙岳.脉冲强激光辐照下材料响应的非傅里叶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
[8].李芳,夏智勋,张为华,钟涛.水/金属燃料发动机水滴蒸发非傅里叶效应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5
[9].王馨,王海,施明恒,虞维平.多孔介质内部高强度传热的非傅里叶效应[J].东南大学学报.1999
[10].张浙,刘登瀛.超急速传热时球体内非稳态热传导的非傅里叶效应[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