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神经元论文-马安然

固有神经元论文-马安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有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免疫交流,NPR-1神经环路,体液调控神经元

固有神经元论文文献综述

马安然[1](2016)在《体液调控神经元在调控秀丽线虫固有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秀丽隐杆线虫在受到病原菌感染时,会迅速激活固有免疫。神经免疫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来调控固有免疫反应,包括已知的多巴胺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胰岛素信号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PR-1神经环路也参与固有免疫的调控,并且叁个体液调控神经元AQR、PQR和URX是通过NPR-1神经环路调节固有免疫的。线虫的神经系统只有302个神经元,结构也相对简单,线虫的npr-1基因可编码与哺乳动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具有受体相似的GPCR,这些优势为研究高等生物神经免疫间交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本文就体液调控神经元在调控秀丽线虫固有免疫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高等生物神经免疫间的调节机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6年19期)

钟振余[2](2016)在《记忆信息与大脑神经元固有频率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记忆按事件方式储存,每个树突的固有频率就是记忆事件应有的信息元素。神经元表面成千上万个不同形态的树突树树棘所代表的信息集合就是一个记忆事件的信息储存总和。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储存在不同的脑区,同一瞬间储存在不同脑区的事件信息,通过突触机制关联成一个整体事件。记忆的读取遵循电波的谐振原理,通过突触关联的记忆电波可让肌体感知到类同于初始意识体验时曾经有过的意识状态。神经元的生存必须以稳定为前提,神经元不可以成为外来信息的传导介质,所以,颅内神经元群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以电波传播为主。(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高秀来,吴越,徐群渊,陈亚高,王伟[3](1998)在《家兔脊髓长下行固有束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成年家兔12只,在上颈髓单侧往入海人酸后,将HRP注入同侧的坐骨神经内,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技术的电镜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及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扣.根据溃变终扣的外形可分为圆形和长形,根据溃变终扣内突触小泡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椭圆形.突触联系包括:(1)溃变终扣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2)溃变终扣与非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3)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起源于上颈髓的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关系.(本文来源于《广东解剖学通报》期刊1998年01期)

司晓红,徐群渊,张进禄,高秀来[4](1994)在《家兔皮质脊髓束向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神经元的投射──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技术的光镜和电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成年家兔11只,在脊髓腰膨大部注射HRP或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逆行追踪长下行脊髓固有束神经元在颈髓和部分胸髓的分布。其中5例动物在腰膨大注射HRP的同时进行大脑皮质脊髓束起始区的损毁,电镜观察皮质脊髓束在颈髓的溃变末梢与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下行脊髓固有束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内可分为背腹两群,背侧群主要集中在V层,细胞较少;腹侧群位于VII、VIII层,细胞数较多。电镜下可观察到与标记神经元相突触的终扣多为圆形含圆形和混合型小泡。演变末梢有些与标记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也有些通过未标记的终扣间接与标记神经元相联系。本研究表明,家兔皮质脊髓束可能通过多种下行通路控制腰部运动,其中,胞体位于颈髓的长下行脊髓固有束神经元肯定与这一下行运动控制机制有关。(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王力翀,鲍璇[5](1992)在《离体培养的小鼠脊髓固有神经元的突触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原代分离培养鼠胚脊髓的固有神经元的突触构筑。培养中主要可见中、小型神经元,彼此之间可形成大量的突触,以非对称性突触占多数,有轴-树突触和轴-体突触,树-树突触为少见。根据以前学者分类标准将终扣分成S、F、M、和G四型。超微结构有利于提示固有神经元经过简单突触从脊髓固有神经纤维接受突触传入,表示它们的冲动只是突触后机制控制信息传递。(本文来源于《实验生物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蒋芝华[6](1990)在《猫颈髓内长下行脊髓固有束神经元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HRP逆标方法和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逆行标记与单胺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大多数被HRP标记的长下行脊髓固有束(LDPT)神经元出现于颈膨大Ⅶ和Ⅷ层,少数在Ⅰ、Ⅴ和Ⅹ层。同侧的神经元多半分布于Ⅶ层,小部分在Ⅷ层,少数在Ⅰ和Ⅴ层内,对侧的此神经元,绝大多数在Ⅷ层内,少数在Ⅶ层内,少数几个位于Ⅹ层。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同侧和对侧LDPT神经元在颈膨大内各有特有的分布。在朡髓(T_(8-11))的Ⅹ区,也观察到少数HRP标记的下行脊髓同有束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胞体在水平切片上面积很大(50—60μm)。此外,在LDPT神经元和下行的单胺能末梢之间联系的观察中,一些呈绿荧光的NA能末梢与LDPT神经元树突和胞体有紧密接触。表明下行的NA能末梢可能和LDPT神经元有直接联系。(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1990年01期)

固有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脑记忆按事件方式储存,每个树突的固有频率就是记忆事件应有的信息元素。神经元表面成千上万个不同形态的树突树树棘所代表的信息集合就是一个记忆事件的信息储存总和。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储存在不同的脑区,同一瞬间储存在不同脑区的事件信息,通过突触机制关联成一个整体事件。记忆的读取遵循电波的谐振原理,通过突触关联的记忆电波可让肌体感知到类同于初始意识体验时曾经有过的意识状态。神经元的生存必须以稳定为前提,神经元不可以成为外来信息的传导介质,所以,颅内神经元群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以电波传播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有神经元论文参考文献

[1].马安然.体液调控神经元在调控秀丽线虫固有免疫中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6

[2].钟振余.记忆信息与大脑神经元固有频率的关联性[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3].高秀来,吴越,徐群渊,陈亚高,王伟.家兔脊髓长下行固有束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J].广东解剖学通报.1998

[4].司晓红,徐群渊,张进禄,高秀来.家兔皮质脊髓束向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神经元的投射──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技术的光镜和电镜研究[J].解剖学报.1994

[5].王力翀,鲍璇.离体培养的小鼠脊髓固有神经元的突触构筑[J].实验生物学报.1992

[6].蒋芝华.猫颈髓内长下行脊髓固有束神经元的定位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0

标签:;  ;  ;  ;  

固有神经元论文-马安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