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风论文-马隽

生物通风论文-马隽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通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气相抽提,生物通风,甲基叔丁基醚

生物通风论文文献综述

马隽[1](2018)在《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土壤气相抽提-生物通风技术耦合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加油站地下储油罐泄漏隐患集中爆发的时期,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社会各界也开始对土壤污染问题越发重视起来。面对这一急迫形势,针对加油站地下储油罐成品油泄漏污染问题,本文首先对某加油站进行了特征污染物的取样调查和分析,然后提出了使用SVE-BV耦合技术来修复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土壤,之后利用一维土柱实验模拟研究了SVE处理轻组分石油烃以及BV处理重组分石油烃的规律,最后在最优参数下进行SVE-BV耦合实验。结论如下:加油站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汽、柴油泄漏,其中,汽油泄漏主要造成土壤中轻组分TPH含量较高和地下水MTBE超标;柴油泄漏主要导致土壤中重组分(≥C15)TPH较高。田间持水量是进行SVE的最佳土壤含水率条件,越接近并且不超过田间持水量,去除效果越好。气相抽提过程中挥发过程主要发生在土壤的通气孔隙中,毛管孔隙中的油相污染物首先被气流推入通气孔隙中,然后参与到挥发过程中,并且离气源越近,被推入地越早。在气流方向,SVE的效率会发生衰退,表现为离进气口越远,进入拖尾期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并且这种衰退和抽提气速以及土壤孔隙率有关,抽提气速越大或者孔隙率越大,衰退越低。对于C12以下石油烃占半数或以上的污染场地,SVE-BV耦合技术,尤其是热强化SVE-BV耦合修复技术的效果比单纯的BV具有时间更短,去除率更高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杨金凤,李新荣,王悦,田壮[2](2018)在《生物通风修复过程中柴油衰减规律的砂箱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bioventing,BV)是将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强迫氧化降解土壤中石油的原位修复技术,因其高效、处理费用和尾气处理成本较SVE更低,对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砂箱实验模拟了生物通风技术对柴油污染砂土的修复,主要结论如下:在顶部抽提井真空抽提(负压)作用下,砂箱内原有的平衡状态和砂土对柴油的吸附状态被打破,土壤中的挥发性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在横向和纵向上发生了迁移和扩散,其中纵向迁移和扩散较为明显;间歇通风使得砂箱中TPH高值区的位置不断变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程冠全[3](2016)在《复合生物通风技术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主要来源于煤炭气化、木材保存以及石油制品的生产过程,因其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美国环保局已将16种多环芳烃列入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截至2008年,我国因各种原因关停的焦化企业达1061家,这类以多环芳烃为主要污染物的场地修复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成本低、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多环芳烃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例,现场建立处理能力为500m~3工业化规模的生物通风堆体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为期5个月的修复,运行过程中控制土壤C:N:P=25:10:10、水分10%~20%(质量百分比)、堆内氧气不低于10%(体积百分比);系统连续运行时,土壤堆体O_2和大气中O_2含量基本一致,说明氧气供应充分;土壤堆体CO_2浓度明显高于大气中CO_2浓度,说明微生物好氧降解活动明显;多环芳烃的降解主要出现在前3个月,使所关注的污染物浓度降到相应的修复目标值以下,能够满足修复要求。(本文来源于《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5)

刘沙沙,陈志良,董家华,彭晓春,徐玉新[4](2014)在《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10(柱Ⅱ)、20(柱Ⅲ)、40(柱Ⅳ)g/kg的土柱柴油去除率为Ⅱ>Ⅰ>Ⅳ>Ⅲ,柱Ⅱ的修复效果最佳,半衰期为60.05天,TPH最终去除率达65.3%;②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由于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土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叁者共同作用决定各土柱不同取样口柴油的去除规律;③在实验过程中,各土柱土壤pH变化不大,初始柴油浓度越高土柱水分损失率越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柱Ⅲ降低率最大,分别为58.27%和31.87%,柱Ⅰ最小;土柱上层土壤中的酶活性要低于下层,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各土柱中柴油的生物降解规律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4年02期)

刘沙沙,徐玉新,董家华,陈志良,彭晓春[5](2013)在《通风方式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法被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具有高效、费用低等优点。以黄壤为实验土样,柴油为污染物,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实验模拟生物通风过程,研究了抽提和注入两种通风方式下柴油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通风方式的去除规律大致相同,抽提方式的去除速度要比注入快,但最终去除率仅比注入高2.28%;每日通风前后及通风过程中测定的土柱总出气口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值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只是通风后TVOC值相对较高;在一天8h的通风过程中,每隔1,2,3h测定的TVOC值波动变化的程度为TVOC1h>TVOC2h>TVOC3h;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与柴油生物降解效率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3年05期)

杨金凤,张成军,赵同科,李新荣,吴琼[6](2013)在《基于生物通风技术的柴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技术是将土壤气相抽提和生物降解结合来的原位强迫氧化降解方法,对于治理地下储油罐泄漏引的土壤污染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交实验作为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强化生物通风修复过程,缩短污染治理周期,有必要对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定量化,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为此,本实验选取了影响生物通风的五个因素(初始油浓度、通风方式、通风孔隙体积数、土壤含水率、C:N:P)进行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油浓度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最主要因素,C:N:P和通风孔隙体积数次之,通风方式对去除率的影响很小;能够达到较好修复效果的最佳的生物通风条件为:初始油浓度为40mg油/g土、注气的通风方式、通风孔隙体积数为4个/天、C:N:P为100:20:1、土壤含水率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期刊2013-08-01)

刘沙沙[7](2013)在《柴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效果及柴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法是一种物理与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的被广泛应用于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具有高效、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本文以黄壤为实验土样,柴油为污染物进行室内一维土柱实验模拟生物通风过程,研究了不同因素(通风方式、初始柴油浓度、含水率和通风速率)对柴油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的影响,从柴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一株以柴油为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通过分析其生理生化特征和测定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影响菌株降解柴油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进行室内实验的同时通过在广东某柴油污染场地开展SVE-BV技术修复示范工程,探讨此技术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抽提和注入通风方式的去除规律大致相同,但最终去除率仅比注入高2.28%;每日通风前后及通风过程中测定的土柱总出气口TVOC值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只是通风后TVOC值相对较高;在一天8h的通风过程中,每隔1h、2h、3h测定的TVOC值波动变化的程度为1h>2h>3h;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与柴油生物降解效率密切相关。(2)从柴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一株降解菌株,通过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种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命名为DB。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DB降解柴油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DB的最佳降解条件:柴油添加量4g/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g/kg,H202累计加入量20mL/kg,甲醇5mL/kg在此条件下经过62d的生物修复实验,添加DB菌种、未加菌和迭氮化钠灭菌土样中的柴油去除率分别为69.82%、22.12%和13.65%,加DB土样中柴油的降解半衰期(37d)比不加菌(165d)缩短了约5倍,比灭菌土样(347d)缩短了约10倍,说明菌种DB是一株可以用于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高效降解菌。(3)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柱中柴油的去除,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叁者共同作用决定各柱不同取样口处柴油的去除规律。生物通风结束后叁组实验土柱中的柴油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初始柴油浓度和通风速率是影响柴油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含水率对去除率的影响要比前两者小,在柴油浓度为10g油/kg土、含水率为20%、通风速率为150mL/min时柴油的去除率最高。在实验过程中,各柱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水分损失率较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整体均有所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同土柱的各影响因素的降低程度不同。(4)利用SVE-BV技术进行柴油污染场地修复示范工程,经过3个多月的SVE和1个月的BV修复,不同土壤深度处TPH的最终去除率在74.12%~85.24%之间。在前期阶段经SVE修复后土壤中TPH的最高去除率达64.88%,进行BV修复后土壤中的TPH得到进一步的去除,在深度为1m处BV修复效果最佳,又有37.46%的TPH得到去除。根据水平和垂直抽气管道以及取样口处TVOC的变化规律可知在SVE试验进行50d后低分子的易挥发性有机物基本被去除,实验进入拖尾期,在此时接着进行BV修复将会大大降低成本。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BV进程中降低幅度较大,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SVE主要使易挥发有机物得到去除,同时也伴随生物降解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刘沙沙,董家华,陈志良,彭晓春,吴彦瑜[8](2012)在《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法作为物理处理方法与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因具有高效、处理费用和尾气处理成本低等特点而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生物通风系统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并对生物通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包括现场应用、实验室研究、模型模拟研究(非生物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模拟)及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状、污染物因素及微生物因素),提出了生物通风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需要作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2年07期)

杨金凤,陈鸿汉,王春艳,杨正礼[9](2012)在《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技术是将土壤气相抽提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原位强迫氧化降解方法,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分析了不同历时残余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土壤中不同深度柴油量、总柴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柱残余TPH剖面分布差异的原因受土柱的初始装填情况的影响较大;(2)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呈双峰型的土柱,柴油的去除主要以挥发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为主;(3)挥发作用主要是由通风孔隙体积数及土壤含水率来影响的;重力作用则主要是由初始油浓度、土壤含水率、C∶N∶P影响的;除通风方式外,其余4个因素都对生物降解作用有影响;(4)初始油浓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小的柱8和柱11,生物降解作用最明显,柴油去除效果最好。该成果可为生物通风过程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隋红,李鑫钢[10](2011)在《生物通风修复甲苯污染土壤过程中挥发和生物降解模拟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flow,transport and biodegradation of toluene during bioventing (BV) processe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s.The simulation for a single well BV system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air injection rate on remediation efficiency.The air is injected into the vadose zone to create a positive pressur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ir injection rate is a primary parameter governing the dispersal,re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loss of contaminant.At injection rates of 81.504 m3·d-1 (Run 1) and 407.52 m3·d-1 (Run 2),the total removed mass of toluene is 169.14 kg and 170.59 kg respectively.Ratios of volatilization to bio-degradation in Run 1 and Run 2 are 0.57︰1 and 0.89︰1,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lower air injection rate enhances the biodegradation efficiency greatly.Air injection rate should be optimized to meet oxygen demand and to minimize the operational cost.(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1年02期)

生物通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通风(bioventing,BV)是将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强迫氧化降解土壤中石油的原位修复技术,因其高效、处理费用和尾气处理成本较SVE更低,对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砂箱实验模拟了生物通风技术对柴油污染砂土的修复,主要结论如下:在顶部抽提井真空抽提(负压)作用下,砂箱内原有的平衡状态和砂土对柴油的吸附状态被打破,土壤中的挥发性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在横向和纵向上发生了迁移和扩散,其中纵向迁移和扩散较为明显;间歇通风使得砂箱中TPH高值区的位置不断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通风论文参考文献

[1].马隽.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土壤气相抽提-生物通风技术耦合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2].杨金凤,李新荣,王悦,田壮.生物通风修复过程中柴油衰减规律的砂箱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2018

[3].程冠全.复合生物通风技术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C].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论文摘要集.2016

[4].刘沙沙,陈志良,董家华,彭晓春,徐玉新.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J].土壤.2014

[5].刘沙沙,徐玉新,董家华,陈志良,彭晓春.通风方式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

[6].杨金凤,张成军,赵同科,李新荣,吴琼.基于生物通风技术的柴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正交试验研究[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2013

[7].刘沙沙.柴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效果及柴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8].刘沙沙,董家华,陈志良,彭晓春,吴彦瑜.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

[9].杨金凤,陈鸿汉,王春艳,杨正礼.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J].环境工程学报.2012

[10].隋红,李鑫钢.生物通风修复甲苯污染土壤过程中挥发和生物降解模拟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1

标签:;  ;  ;  ;  

生物通风论文-马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