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制动性能

液压能量回收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1](2019)在《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配置系统各主要参数,是影响混合动力车辆制动性能及节能效果的关键问题。以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为原型,分析了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原型车的1/4为基础,对辅助动力元件(蓄能器)、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能量回收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搭建了试验台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制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增大蓄能器容积以及降低蓄能器最小工作压力有利于回收制动能量;二次元件的排量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对制动能量的回收率影响很小;蓄能器工作压力越低,能量密度越大。(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王锐,赵秀栩,夏亚歌,张祝福[2](2019)在《能量回收型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现有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进行了分析,并仿照全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来改进GB/T 15622-2005推荐的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引入以蓄能器为能量转换核心的能量回收和利用装置,并通过AMESim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能量回收型回路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所需功率,解决液压系统发热问题,减小液压缸换向冲击。(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0期)

刘静静,徐坤,朱灯林[3](2019)在《液压机拉深垫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压机拉深垫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了一种再生电能回收利用方案。首先对电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计算,设计了电能回收电路系统;然后采用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在四柱液压机上搭建了系统试验平台,对液压机工进过程中拉深垫的能量回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回收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柴鹏[4](2019)在《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特性分析及能量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破拆机器人因结构紧凑、自由度多、作业精度高、操作灵活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了单泵多执行器负载敏感液压控制系统的破拆机器人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情况来实时调整泵的输出压力与输出流量,有效地提高了传统破拆机器人液压传动效率。但是,这类系统在负负载及复合动作时仍有大量能量浪费。因此,基于负载敏感系统进一步展开能量回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目前有关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大多仅针对负负载展开,但在论文的研究中发现实际上有些非负负载也具备采用能量回收单元进行回收的可能性。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臂系能量回收方案,即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不同工况进行识别,实现在某些复合动作下对势能和压力补偿阀能耗的同时回收,从而提升系统节能效果。此外,论文基于单泵多执行器阀前补偿负载敏感系统开展能量回收的研究具有执行元件速度只与比例阀开度有关而与能量回收单元背压无关的优点。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联合仿真建模研究。根据破拆机器人本体结构以及液压系统的组成,采用AMESIM和Virtual.Lab Motion软件建立了破拆机器人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实现了电液系统和机械系统之间的耦合以及实时地数据交互。(2)液压系统静动态特性及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回转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机械臂在上升、下降和复合动作下的运动规律,发现了回转制动末段以及机械臂下放初始阶段的抖动现象。对破拆机器人进行样机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3)能耗分析研究。对回转制动、机械臂下降以及大臂和二臂复合动作过程的能耗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安全阀、平衡阀和压力补偿阀上存在数量可观的可回收能量。(4)回转能量回收系统研究。设计了回转制动回油侧高压油通过换向阀充入蓄能器并在回转启动时释放的能量回收利用方案,研究表明,所设计的回转能量回收系统不仅可以起到回收制动动能的作用,而且可以减轻制动末段的抖动。(5)臂系能量回收系统研究。设计了新型臂系能量回收方案,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不同工况的识别实现了势能和压力补偿阀能量的回收,研究表明,该方案使得大臂和二臂在不同上升工况下可节能30%~67.6%且下放时的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傅必升[5](2019)在《基于双蓄能器的液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动过程中,有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因此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发展。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而在各种混合动力汽车中,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密度大,能量回收效率高,可以较好的将汽车摩擦制动时损耗的能量转化为液压势能储存在蓄能器中。在汽车起步或者加速时,释放蓄能器中储存的能量为汽车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的驱动力,不但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单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陷入在制动特性和能量回收效率两者中选择的困境,双蓄能器可以同时满足汽车制动特性和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要求。分别建立了单/双蓄能器的混联式液压混动汽车模型,对液压再生制动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特点,提出双蓄能器并联式液混汽车的结构。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推导以及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数学推导。同时对汽车的制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动特性,综合考虑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制动安全,确定了下文整车仿真时的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2)对ADVISOR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在传统内燃汽车模型中,加入单/双蓄能器模块,液混驱动模块,再生制动模块,整车控制策略模块。通过不同循环工况的仿真研究,证明液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较好,1015工况油耗降低6.3%,UDDS工况油耗降低11.9%,尾气排放降低。其中双蓄能器的液混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于单蓄能器汽车油耗降低约4%,并且进一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3)为进一步提高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以及汽车燃油经济性,基于模糊理论,以蓄能器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再生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在双蓄能器液混汽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汽车的油耗约10%。(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施虎,汪政,何彬,梅雪松,贾坤[6](2018)在《液压式人体行走能量回收装置设计与回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行走时足底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该能量的有效回收可有效缓解穿戴电子产品、助力外骨骼等设备的能量供给问题。设计出一种将行走能量转化为液压能的能量回收机构,可供采用液压驱动的人工外骨骼循环利用。为弥补现有行走能量回收研究中往往忽略下肢行走动力学的不足,在分析步态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单腿行走过程的叁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正常成年人为对象研究单个步态周期内足底对地面作用力随时间和足部位姿的变化规律,得到行走过程中足地作用力及其水平和竖直方向分量,以及力和人行走方向夹角与足部动作的关系。依据行走能量分布规律,设计了液压式能量转化机构和存储系统用以收集行走过程中足地竖直方向作用力产生的能量,分析液压能量回收效果,结果表明无负重时单足能量回收装置的液压能输出平均功率高达20 W。(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郭炎,何仁[7](2018)在《静液式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1种新型的路面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运用键合图理论针对路面驼峰式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获得其液压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得出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运用Simulink/Sim Hydraulics软件建立了液压系统的Sim Hydraulics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绘出了主要元件蓄能器的进气速率与内部压力曲线图,为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液压系统中主要元件的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最后用样机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杨子龙,刘宝磊[8](2018)在《一种液压泵—马达试验台能量回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一种具有机械补偿和液压补偿功能的液压泵、液压马达综合试验系统。理论计算了系统流量匹配、扭矩匹配和回收效率;在AMEsim中建立了系统模型,验证了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了回收效率的影响因素。试验泵(马达)和加栽马达(泵)在流量和扭矩上没有严格的匹配关系,可以做各个转速和排量的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性能试验;采用外部补油中变频电机和定量泵组合,来调节加载压力,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理论上试验台的能量回收率在70%以上,装机功率只需非功率回收试验系统的30%左右。(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胡兴华[9](2018)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效率特性及能量回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HMCVT),具有可控无级变速、传动功率大、传动效率高、行驶平稳、操控简单的特点,可显着提高重型载重汽车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载重汽车所面临的城市工况日益增多。在城市工况下,车辆的频繁启停,降低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因此需要对HMCVT进行效率特性分析,找出HMCVT的高传递效率车速区间,为合理的驾驶操作提供理论支撑;为了将车辆制动时的动能回收,用于车辆的启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在原有五段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础上,设计制动能量回收单元,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与利用。本文以某型号300马力重型载重汽车为适用对象,对五征集团设计的五段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效率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HMCVT中的液压传动基础上,设计了制动能量回收单元。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传统重型载重汽车整车仿真模型和含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分别对HMCVT的效率特性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特性进行仿真与分析;通过搭建制动能量回收单元模拟实验台架,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某300马力重型载重汽车的技术参数及传动系统速度分布,对五征集团现有的五段式输出型无级传动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功率流与效率特性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对系统产生功率循环的条件、影响功率循环的参数进行分析,总结了功率循环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出HMCVT具备较高传递效率的速度区间为40~50km/h。(2)基于HMCVT传动中的液压传动,设计液压制动能量回收单元,并针对现有机构无法保证变量泵/马达在任意车速制动时工作在额定转速区间的问题,设计调速机构,提出了利用离合器,将行星轮系中行太阳轮与行星架锁止,实现对变量泵/马达转速的调节的设计方案;根据蓄能器的连接方式,通过对比单蓄能器与双蓄能器对制动能量回收率的影响,确定采用双蓄能作为蓄能装置的制动能量能量回收系统设计方案。(3)对制动能量回收单元的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进行论述,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以及理想制动转矩分配原则,制定基于理想分配转矩分配曲线的制动转矩分配规则,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回收制动能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液压制动控制策略与蓄能器供能起步控制策略。(4)基于仿真软件AMESim,建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分别在不同制动强度、制动初始速度、载重以及蓄能器初始压力影响因素下进行仿真,分析上述因素对制动能量回收单元性能与效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可以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的驾驶操作建议。(5)搭建制动能量回收单元模拟实验台架,对双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单元的设计方案与单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单元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双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单元设计方案比单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单元设计方案回收的制动能量回收率高;对双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单元受载重、制动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姚明星,吴文海,秦剑,孙磊[10](2018)在《基于电液协调式液压挖掘机复合动作工况下能量回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提出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的液压挖掘机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在标准工况下的单个工作周期内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数合理匹配的情况下,此系统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率为61.08%,动臂下降能量回收率为27.23%,综合能量回收率达到了44.79%,综合能量再利用率达到了47.37%,节能效果良好;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初始容积小的蓄能器和排量小的回收马达能提高系统的能量回收率。(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0期)

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现有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进行了分析,并仿照全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来改进GB/T 15622-2005推荐的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引入以蓄能器为能量转换核心的能量回收和利用装置,并通过AMESim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能量回收型回路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所需功率,解决液压系统发热问题,减小液压缸换向冲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性能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2].王锐,赵秀栩,夏亚歌,张祝福.能量回收型液压往复密封耐久性试验回路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9

[3].刘静静,徐坤,朱灯林.液压机拉深垫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4].柴鹏.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特性分析及能量回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5].傅必升.基于双蓄能器的液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和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9

[6].施虎,汪政,何彬,梅雪松,贾坤.液压式人体行走能量回收装置设计与回收效果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8

[7].郭炎,何仁.静液式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液压系统的仿真与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8

[8].杨子龙,刘宝磊.一种液压泵—马达试验台能量回收系统[J].江汉石油科技.2018

[9].胡兴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效率特性及能量回收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8

[10].姚明星,吴文海,秦剑,孙磊.基于电液协调式液压挖掘机复合动作工况下能量回收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标签:;  ;  ;  ;  

液压能量回收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