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语文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思考
大语文课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青[1](2019)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符合当下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基于信息化教育趋势下,大学语文教育模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很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带来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因此,本文就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阻碍,并提出相应地改革措施,旨在为大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赵锐[2](2019)在《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得出,建立以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以精细化培养为理念的分层教学实践模式及融入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慕课教学模式是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4期)
陈艺娇[3](2019)在《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语文课程需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进度,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借助行之有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努力拼搏意识。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性,促使其在具体的语文课程实践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9期)
冯领群[4](2019)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发生了数次变化。回顾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历程,既能寻找根基、反思过去,也可以在前瞻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近四十年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发展脉络以及框架结构的变化,得出课程标准四十年来经历了恢复调整、修订试用、探索创新叁大时期,发现其演变过程中存在变动太频繁等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余继梅[5](2019)在《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语文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国学素养作为高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国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为大学生更好的应用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5期)
刘守军[6](2019)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根据现有的教学实际和教学资源,模块化教学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江苏海洋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选用、教师配置、课内外协作等方面证实了"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詹志雄[7](2019)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整合式”教学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语文教育当中,"整合式"教学是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当中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创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整合式"教学的策略,要实现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不同能力培养的整合、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数学的整合以及不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通过"整合式"教学使学生在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学有所见中学有所得。(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艺[8](2019)在《试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基于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思系术语”的部分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课程标准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中关于阅读领域的描述越来越清晰。阅读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重任。该文基于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中"思系术语"的部分统计分析,从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着手,细致描述体验式、理解式、想象式和联想式阅读教学等阅读教学方式,以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思维的训练。(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30期)
邵怀领[9](2019)在《新中国70年小学识字教学:历程、特征与启示——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文件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共颁布了14个与识字教学有关的小学语文课程文件。小学识字教学也经历了"新中国十七年"期、"文化大革命"期、改革开放探索期、改革开放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呈现了识字数量稳中有降、识字要求逐渐降低、识字内容包括汉字学习与语言学习、识字方法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等四个发展特征;提供了四点启示,即固定识字量是小学识字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四会"分步实施是解决汉字难学的有效途径,处理识字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是识字教学的主要矛盾问题,以学定教是识字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颖[10](2019)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诗经》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语文在融入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板块的儒家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诗经》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在道德、礼仪、交际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可说是一部全面的道德修养教科书。(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大语文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得出,建立以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以精细化培养为理念的分层教学实践模式及融入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慕课教学模式是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语文课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青.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
[2].赵锐.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9
[3].陈艺娇.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冯领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化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5].余继梅.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
[6].刘守军.“大学语文”课程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詹志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整合式”教学策略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
[8].杨艺.试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基于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思系术语”的部分统计分析[J].科技资讯.2019
[9].邵怀领.新中国70年小学识字教学:历程、特征与启示——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文件的视角[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王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诗经》教学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