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论文-郭胜珺,唐少珊

颈内静脉论文-郭胜珺,唐少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内静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超声检查

颈内静脉论文文献综述

郭胜珺,唐少珊[1](2019)在《超声成像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能够缓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难治性并发症。影像学方法在TIPS围手术期评估、术中引导以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超声成像技术在TIPS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董世阳,金文杰[2](2019)在《超声引导下双线定位法颈内静脉穿刺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在麻醉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麻醉培训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是一项基本操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结合临床工作,文章介绍应用双线定位法颈内静脉穿刺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同时总结了此方法的优势,提高了住院医师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他们的临床操作信心。(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7期)

尚文,魏振英,钮燕筠[3](2019)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2期)

周华丽,马洪丽,邱礼平[4](2019)在《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胃癌术后化疗由于反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拔管困难病人的护理体会,分析该病人拔管困难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肿瘤化疗病人静脉通路的选择给予适当建议,尽可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严孝梅[5](2019)在《护理干预对提高重症肝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舒适度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重症肝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探究临床应用护理干预对舒适度的效果影响。方法观察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10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观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舒适度的效果,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结果对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P<0.05;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占比8.0%,对照组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占比20.0%。结论针对重症肝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预后行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1期)

张惠娟,贾静[6](2019)在《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对4个月内血液透析室透析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做回顾性分析,用品管圈手法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通过实施有效对策降低导管常见并发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再次收集4个月血透室透析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通过分析得出:透析患者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1.46%降低到活动后的12.94%。结论用品管圈对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血透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质量管理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陆芳利,覃秀娟[7](2019)在《PICC置管中改良偏头法配合胸式深呼吸对降低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ICC置管过程中改良偏头法配合胸式深呼吸对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84例,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在置PICC导管时,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位置后,分别予"偏头法"及改良偏头法配合胸式深呼吸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颈内导管异位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2例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实验组有1例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实验组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率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改良偏头法配合胸式深呼吸进行PICC置管,能有效降低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临床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王磊,程熠,徐安,周岱鹏,徐强[8](2019)在《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需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高位左颈内静脉穿刺组(L组)和改良高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组(R组)。依据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平面旁开动脉高位进针,并采用40°~50°大角度穿刺。观察并记录穿刺成功率、细针和穿刺针穿刺次数、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导管套入时间、观察有无血气胸、局部血肿、细针或穿刺针误穿动脉、胸导管损伤、神经刺激症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 L组与R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9.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0.95%,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细针穿刺次数、穿刺针穿刺次数、导管套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组比较,L组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较长(P<0.01)。结论依据解剖标志和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水平进行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无法成功进行右侧穿刺时的备选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刘刚,于瑞萍,赵国庆,李凯[9](2019)在《间断单盲法超声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手术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的常用技术,用于液体输注、容量监测与患者管理。其不仅是麻醉、急诊、重症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也被广泛传授于麻醉专科学生,规范化培训医生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生。与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超声实时引导血管穿刺相比,盲探操作更符合我国的主流国情,是临床教学大纲中所强调的重点,但存在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全伟,王宁,高明磊,刘大为,卢绪宁[10](2019)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9月27例ASD,年龄12~17(14. 6±1. 8)月,体重7. 8~12. 6(10. 2±1. 5) kg。ASD直径9. 0~14. 0(11. 6±1. 6) mm。在TTE引导下,使用新型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实时调整鞘管的头端通过房间隔缺口,选择合适大小的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7例ASD封堵过程顺利,均获成功,无一例改为放射线引导或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18~26(22. 1±2. 3) min。术后住院时间2~5(3. 5±1. 2) d。无外周血管损伤、心内感染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8~28(23. 0±3. 5)月,无心律失常、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血栓发生。结论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ASD具有适应证广、手术路径短、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经股静脉治疗有难度的患儿。(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颈内静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声在麻醉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麻醉培训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是一项基本操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结合临床工作,文章介绍应用双线定位法颈内静脉穿刺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同时总结了此方法的优势,提高了住院医师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他们的临床操作信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内静脉论文参考文献

[1].郭胜珺,唐少珊.超声成像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2].董世阳,金文杰.超声引导下双线定位法颈内静脉穿刺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尚文,魏振英,钮燕筠.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9

[4].周华丽,马洪丽,邱礼平.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J].护理研究.2019

[5].严孝梅.护理干预对提高重症肝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舒适度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

[6].张惠娟,贾静.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颈内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陆芳利,覃秀娟.PICC置管中改良偏头法配合胸式深呼吸对降低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率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王磊,程熠,徐安,周岱鹏,徐强.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9

[9].刘刚,于瑞萍,赵国庆,李凯.间断单盲法超声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10].朱全伟,王宁,高明磊,刘大为,卢绪宁.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颈内静脉论文-郭胜珺,唐少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