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额保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额保险,精准扶贫,扶贫机制
小额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吴洪,罗承舜[1](2019)在《小额保险精准扶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全球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减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小额保险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叁大扶贫机制:一是保障机制,牢筑贫困底线有效防止返贫;二是增信机制,破解贷款难题激活经济活力;叁是投资机制,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该研究对中国制定和优化小额保险扶贫政策,有效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难题,实现脱贫增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廖朴,贺晔平[2](2019)在《基于前景理论的农村小额保险减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保险不仅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体系的重要支撑工具。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精准扶贫内涵,建立了一个评价保险减贫效应的动态系统理论模型,借此讨论小额保险精准扶贫效应问题。研究发现:保险对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将扶贫对象精准划分为显性贫困、潜在绝对贫困和潜在相对贫困叁类;农村小额保险能有效减少农村绝对贫困总人数和相对贫困总人数,并且传统保险也能大幅改善农村相对贫困现状,但是传统保险会恶化农村绝对贫困现状;单独的保险工具无法彻底解决深度贫困(显性贫困)问题,而作为金融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小额保险+信贷"是解决深度贫困(显性贫困)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英奇,刘鹏翔,孙立国[3](2019)在《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兰地处黑龙江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扼守哈尔滨北大门,是上世纪30年代着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素有“谷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辖区现代农业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农业(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5-08)
魏炜[4](2019)在《我国小额保险法律监管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保险不仅是保险创新,而且是精准扶贫方式的创新,其主要是针对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为其提供一种具有保费低、流程少、操作简便的新型保险。我国小额保险起步较晚,学术界对小额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险以及经济学领域,对小额保险的法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从法学角度来谈小额保险。目前我国小额保险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经营主体单一、小额保险产品缺乏创新、销售渠道较狭隘等,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自我调解,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介入。除此之外,我国监管部门缺乏相关监管经验,我国现有的小额保险监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国小额保险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其监管目标还不明确、监管的内容存在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监管当局亟需解决的。为了解决我国小额保险发展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小额保险监管的特殊性入手,进而分析小额保险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小额保险监管的现状。最后通过借鉴小额保险发展较完善国家的经验,例如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并结合本国国情,对我国小额保险法律监管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当允许其他非政府组织加入小额保险市场;在偿付能力方面,设立小额保险最低偿付能力标准;在市场行为方面,加强对小额保险代理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小额保险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以促进我国小额保险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欣婷,张帅[5](2019)在《小额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保险作为金融扶贫的分支,具有显着的风险分担与信贷增信功能。本文阐述了小额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及存在的阻碍因素,并从农户信息归纳与共享、扶贫主体协调联动、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期刊2019年04期)
苏农险[6](2018)在《小额保险打通服务叁农“最后一公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坚守"服务基层、服务叁农"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保险服务、助推保险扶贫攻坚。农村客户一向重储蓄、轻保险,家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有人罹患重大疾病,往往花销巨大,甚至因意外、因病返贫。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努力克服农村地区展业成本高、风险管控(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8年16期)
罗承舜[7](2018)在《小额保险发展问题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保险廉价和简易等特性,赋予了其在农村市场的发展优势。但小额保险在我国试点已开展10年,所取得的成果却不尽人意。要使小额保险高效、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弄清楚小额保险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小额保险以及如何发展小额保险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小额保险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小额保险的定义和内涵、发展依据、发展模式、风险防范、法律监管这五个方面来回答上述叁个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18年07期)
丁阳[8](2018)在《我国小额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规避风险是人们生活、工作中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规避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保险业正在经历着蓬勃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商业保险险种服务人群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广大的农村中低收入居民被排斥在保险服务范围之外。而事实上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城市居民更低,面临的风险更多,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更弱,他们更需要保险为其提供保障。小额保险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简单等特点,对于农村居民应对生活中的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是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极好的补充。发展小额保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金融业发展的普惠性,因此国家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小额保险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农村居民的风险规避需求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基于此,本文将小额保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额保险需求现状的分析及结合我国小额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探索了我国小额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李杨,沈绍春[9](2018)在《我市为低收入农户统一购买农村小额保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李杨 通讯员 沈绍春)日前,家住庆元龙溪乡兰头村74岁低保户杨逢姿的家属收到了保险公司一笔意外的理赔款。今年1月28日晚,杨逢姿在一次火灾中不幸身亡,保险公司向其家属发放农村小额保险理赔款3.5万元。之所以有这笔理赔款,是因为民(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8-05-06)
李季实[10](2018)在《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小额保险是的保险对象是农村低收入者,目的是为其提供一定生产生活保障。当前各发展中国家均在探索农村小额保险,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缺乏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对抗风险的手段。自2008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农村小额保险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9年,陕西省纳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省份,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覆盖面还没有深入基层,特别是对于农村收入较低人群的覆盖还完全不够,对于农村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改善少之又少。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内外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现状出发,在归纳、整理农村小额保险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小额保险的基础理论、运行模式及其意义、特点进行了论述,在比较相关国家农村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发展问题基础上,引发了对如何完善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对策的思考,并结合渭南及汉中实地调研案例,总结分析了该省推行小额保险的现状和本土性经验,探讨了创新性经验,指出了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小额保险有助于完善陕西省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小额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金融扶贫开发手段,具有积累社会资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生活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能,有利于化解和管理农村发展的风险,培育保险市场新的业务增长点,对陕西省解决低收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升政府农村治理能力、推进农村保险行业深入发展同样意义重大。(2)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宏观经济发展、供需关系、政策支持和农保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等角度来看,陕西省有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需要和必要;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农村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投保意愿。这表明,陕西省有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巨大空间,国内外相关发展模式也为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和经验。(3)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经验。以渭南和汉中市为代表的“新农合联合互动”和“驻村拓展服务”模式表明,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要得到发展,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强大的组织协调、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险机构对销售资源的整合和销售模式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创新性本土经验。(4)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还存在很多与需求不相适应之处,如发展不均衡,险种贴合性差,覆盖面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保险意识、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政府政策法规和监管等方面存有不足。这需要农村小额保险大力解决,以继续拓展发展空间。(5)“政府+保险公司”的半商业化运作模式对陕西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更具优势。政府要积极动员低收入农村人口的参保意愿,同时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强化监管;商业保险公司要创新运营机制,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营质量,提升客户信任度满意度,争取“让每一个农民家庭拥有一份保单”成为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重要思路和现实。(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小额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额保险不仅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体系的重要支撑工具。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精准扶贫内涵,建立了一个评价保险减贫效应的动态系统理论模型,借此讨论小额保险精准扶贫效应问题。研究发现:保险对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将扶贫对象精准划分为显性贫困、潜在绝对贫困和潜在相对贫困叁类;农村小额保险能有效减少农村绝对贫困总人数和相对贫困总人数,并且传统保险也能大幅改善农村相对贫困现状,但是传统保险会恶化农村绝对贫困现状;单独的保险工具无法彻底解决深度贫困(显性贫困)问题,而作为金融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小额保险+信贷"是解决深度贫困(显性贫困)问题的有效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额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吴洪,罗承舜.小额保险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
[2].廖朴,贺晔平.基于前景理论的农村小额保险减贫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9
[3].张英奇,刘鹏翔,孙立国.新信用贷款模式让农户喜上眉梢[N].金融时报.2019
[4].魏炜.我国小额保险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王欣婷,张帅.小额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J].中国保险.2019
[6].苏农险.小额保险打通服务叁农“最后一公里”[J].农家致富.2018
[7].罗承舜.小额保险发展问题综述[J].经济论坛.2018
[8].丁阳.我国小额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9].张李杨,沈绍春.我市为低收入农户统一购买农村小额保险[N].丽水日报.2018
[10].李季实.陕西省农村小额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