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周亚倬

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周亚倬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悬架,液压,电控,阻尼调节

液压主动悬架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倬[1](2019)在《汽车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行驶的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悬架系统的好坏,传统形式的被动悬架系统只能够有取舍的进行汽车的平稳性和操作性的平衡。而主动式悬架系统,能够按照实施的路面、车辆情况,主动、自适应的产生力来进行车身的减振,使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好的结合。本文对主动悬架从动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悬架系统进行比较,介绍了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3期)

孟建军,何昌雪,李德仓,胥如迅[2](2019)在《列车主动悬架液压放大GMA系统振动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MA)输出位移有限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液压位移放大GMA系统,用于驱动列车主动悬架减振运动。采用Matlab数值仿真方法,建立液压放大GMA系统动力学模型与列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以美国六级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对比研究被动悬架与GMA系统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GMA系统主动悬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尤其是车体浮沉振动最大位移幅值从4.568mm减小到2.173mm,大大降低了车体振动幅值,改善了列车行驶的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寇发荣,许家楠,刘大鹏,张凯,孙凯[3](2019)在《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主动悬架作动器输出主动力的脉动,改善车辆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EHA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策略。建立了EHA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的外环滑模控制器和电机内环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了不同路面激励下该悬架的输出主动力特性和车辆动态特性,并开展了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双滑模控制策略能够抑制电机输出主动力所产生的脉动,使实际输出主动力有效跟踪理想主动力,提高了EHA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寇发荣,李冬,许家楠,孙凯[4](2018)在《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进行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时滞控制。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进行了响应特性试验,采用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得到了含纯时滞的作动器简化模型。针对作动器的惯性响应设计了内模控制器,利用一阶泰勒表达式转化成了PID控制器形式;将作动器的纯时滞视为理想主动力的时滞,设计了Smith时滞补偿控制器。搭建了EHA主动悬架的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能使作动器输出的主动力在时间上得到较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主动悬架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12期)

寇发荣,李冬,许家楠,孙凯[5](2018)在《车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内模PID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响应时间对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主动悬架动态性能的影响,设计了EHA主动悬架的内模PID控制器。建立了EHA作动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在对作动器高阶模型进行一阶简化的基础上,设计了内模控制器;通过对该控制器进行泰勒级数一阶展开,导出了PID控制器的参数表达式,并整定了PID参数。搭建了EHA主动悬架的内模PID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模PID控制能使EHA作动器输出的主动力在响应时间上得到较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主动悬架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6期)

王哲[6](2018)在《车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架是车辆组成的核心部件之一。被动悬架限制了车辆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主动悬架可实现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悬架性能最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机-电-液集一体的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系统。无刷直流电机作为该悬架系统提供主动力的执行机构,研究其对该系统主动控制的影响以及设计开发控制系统软、硬件,对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分析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 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无刷直流电机对该悬架主动控制的影响,得出该悬架主动力与无刷直流电机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由主环和内环构成的力跟踪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对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TI公司DSCTMS320F28335作为核心控制芯片,进行了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阻尼特性、力学特性试验,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软硬件进行了测试,进行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台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力跟踪控制能够减小电机启动时转矩突增所造成的振动,并能实时控制电磁转矩的输出;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力跟踪控制的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其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了 27.22%,悬架动挠度减小了 23.72%,轮胎动载荷减小了14.38%;在正弦路面激励下,其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了 53.98%,悬架动挠度减小了38.77%,轮胎动载荷减小了 50.97%。试验结果表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具有良好的阻尼和力学特性;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软、硬件运行良好;在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输入下,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约25%左右,在随机路面输入下,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为17.21%,提高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金刚[7](2018)在《越野车全地形主动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野车会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和驾驶工况,其中以起伏路面行驶、爬坡离坡、侧坡行驶、公路高速行驶等几种情况为主,为此,本文针对越野车提出一种基于HIS(液压互联悬架)的全地形悬架系统,该系统可自主调节车身高度、增大接近角离去角、减小车身绝对侧倾角,从而使车辆具有较高的通过性、安全性和操稳性。论文要点如下:(1)提出了可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主动HIS液压系统,首先将其与七自由度整车模型进行了匹配设计,而后搭建了主动HIS与整车联合仿真的模型。(2)深入研究了整车高度调节的不同控制方法,通过多工况仿真,对比分析了模糊控制器和模糊滑模控制器,而后针对滑模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3)对车辆侧倾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了侧倾调节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能提升车辆转弯和侧坡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侧倾调节结束后系统偏离初始状态的问题,设计了恢复系统状态的综合侧倾调节策略。(4)设计了越野车的全地形悬架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它可根据环境识别和人工指令,智能地切换不同车身高度模式、调节车辆前轴或后轴高度、调节车辆侧倾姿态,以使车辆综合性能得到提升。通过综合工况实验仿真,验证了本系统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利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合的研究方法,详尽的设计了越野车的全地形悬架系统的实现基础和控制策略,使HIS展现出更多功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3)

寇发荣,王哲,杜嘉峰,李冬,许家楠[8](2017)在《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1/4主动悬架和EHA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作动器中的无刷直流电机对该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主环LQG理想力控制器和内环电机电流控制器组成的力跟踪控制策略,设计了EHA主动悬架硬件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力跟踪控制能够使电机输出的实际主动力接近理想主动力,改善了EHA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和硬件控制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7年24期)

周辰雨,余强,赵轩[9](2017)在《主动悬架LQG控制及其液压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忽略作动器实际动作及液压系统参数造成目前的主动悬架模型精确性低的缺陷,结合液压原理,建立包含液压系统参数在内的主动悬架模型。通过分析LQG控制的原理及优点,确定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位移的加权系数矩阵,以实现主动悬架的LQG控制。将SIMULINK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主动悬架PID控制进行对比,并通过LQG控制模型及被动悬架模型,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以LQG控制仿真试验为基础,对主动悬架耗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液压系统参数在内的主动悬架LQG控制优化了传统主动悬架模型,车身加速度及车轮动位移参数较PID控制降低了40%以上,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特别是在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处,拥有更好的减振效果。能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选用衔铁质量小、衔铁组件刚度小的比例电磁铁,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耗能30%以上,但减振效果会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16期)

寇发荣,李冬[10](2017)在《电动静液压半主动悬架抗干扰时滞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电动静液压(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半主动悬架能够有效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但是该悬架在半主动控制过程中存在时滞,对于该悬架的减振效果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该悬架系统属于非线性时变系统,传统的时滞补偿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但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本研究根据Lyapunov稳定性判据,对含时滞EHA半主动悬架临界时滞进行计算,分析时滞对该半主动悬架性能的影响;在传统时滞补偿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模型偏差修正和抗干扰的新型悬架时滞补偿控制器;建立含时滞的天棚控制EHA半主动悬架Mat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新型时滞补偿器对该悬架进行时滞补偿,分析该时滞补偿器的时滞补偿效果和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在时滞补偿控制器作用下,EHA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和稳定性相比无时滞补偿时有明显改善,同时该时滞补偿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期刊2017-08-13)

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MA)输出位移有限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液压位移放大GMA系统,用于驱动列车主动悬架减振运动。采用Matlab数值仿真方法,建立液压放大GMA系统动力学模型与列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以美国六级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对比研究被动悬架与GMA系统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GMA系统主动悬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尤其是车体浮沉振动最大位移幅值从4.568mm减小到2.173mm,大大降低了车体振动幅值,改善了列车行驶的平顺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亚倬.汽车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孟建军,何昌雪,李德仓,胥如迅.列车主动悬架液压放大GMA系统振动控制仿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9

[3].寇发荣,许家楠,刘大鹏,张凯,孙凯.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4].寇发荣,李冬,许家楠,孙凯.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J].液压与气动.2018

[5].寇发荣,李冬,许家楠,孙凯.车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内模PID控制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6].王哲.车辆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7].王金刚.越野车全地形主动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8

[8].寇发荣,王哲,杜嘉峰,李冬,许家楠.电动静液压作动器主动悬架力跟踪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7

[9].周辰雨,余强,赵轩.主动悬架LQG控制及其液压参数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

[10].寇发荣,李冬.电动静液压半主动悬架抗干扰时滞补偿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2017

标签:;  ;  ;  ;  

液压主动悬架论文-周亚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