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场测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共振,高频磁场,无线电能传输,虚拟仪器
磁场测控论文文献综述
唐迎川[1](2017)在《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空间磁场分布测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当前电能传输领域的前沿课题,提高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是该技术推广应用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有方法归纳为间接反推法和直接分析法两大类。间接反推法主要是在测试系统中,改变收发距离、系统谐振参数及其他关键电路参数,获取不同的参数下的输入输出功率,进而,反推系统传输效率、互感耦合系数,验证现有理论模型。直接分析法则是直接测量空间磁场强度,建立空间磁场分布模型,分析获取磁场参数,从而理解掌握系统,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由于空间磁场是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传输的媒介,基于空间磁场测量分析的直接分析法是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针对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空间高频磁场的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高频磁场测量方法,实现空间高频磁场参数的精密测量。针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测控系统方案设计;探讨了数字化磁传感器设计、磁传感面阵设计,分布式总线设计、电机驱动伺服系统设计及测控台结构系统设计;基于电磁感应法制作了磁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其阻抗匹配,程控放大,采样保持等调理电路的制作;组建了由多个磁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磁传感器面阵;制定了一主多从的上下位机通信协议;编制了上下位机系统软件。实验制作了长度5米的精密平移测控台,并在此基础上,对由36个磁传感子节点组成的面阵系统进行了软硬件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软硬件可靠,实现了空间高频磁场的分布式采集,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陈长琦,汪根生[2](2012)在《旋转阴极磁场测控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功能性玻璃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作为镀膜工艺的关键部件之一——阴极的设计与生产,核心技术多被外企所垄断,国内在该领域的设计与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阴极设计主要分为:机械结构及磁场分布两个方面。其中磁场的布局直接影响到溅射工艺的优劣及其生产效率高低。合理、精准的磁场排布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场的均匀性,增加靶材的利用率。因此对特定点位的磁场测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着眼于提高磁场的控制精度及测控的可重复性,设计了一套以PLC为控制核心,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为执行机构的测控系统。开发的磁场测控软件,能够对行进步长、速度、采样精度等进行设置。辅之于自锁、限位保护、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叁轴联动的运动控制系统。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开发的远程登录功能,使该网段内的授权使者,能够实现远程测控。提高了可用性和生产效率。设计已经成功运用于科研与生产中,通过对现场磁棒的累计测量,系统的定位进度达到了0.01mm。对采样的10组数据比对分析表明,磁场测量的精度及可重复性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9-21)
罗季[3](2009)在《脉冲强磁场装置本地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可为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基础前沿学科研究需要的推动下,脉冲强磁场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从脉冲强磁场装置工程技术的角度,结合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装置的建设,分析了脉冲强磁场和脉冲大电流的测量原理,研究设计了脉冲强磁场装置的本地测控系统。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脉冲强磁场装置建设的意义以及国内外脉冲强磁场技术的发展概况。简要分析了测量脉冲强磁场和脉冲大电流的几种方法,描述了实现开关量控制的几种方案;第二、简要介绍了脉冲强磁场装置的基本构成,重点描述了测控部分的系统架构和主监控系统构成;第叁、针对本地测控系统工程量测量的需要,重点研究了法拉第电磁感应法测量脉冲强磁场、Rogowski线圈测量脉冲大电流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结合具体装置进行了测试和数据分析;第四、研究设计了基于DSP2812的本地控制系统,按照功能模块分别介绍了CPU控制板、RS-232转光纤单元电路以及相关接口板的原理和设计实现。第五、分析探讨了系统的几类干扰来源,结合具体应用提出了屏蔽、光电隔离、过压保护、软件闭锁等抗干扰措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25)
高慧东[4](2009)在《脉冲功率源测控单元屏蔽效能研究及内部磁场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模块化脉冲功率技术为背景,研究模块内部测控单元电磁干扰。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对其中的脉冲功率源模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化、模块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的新的困难,以前不太重视的电磁干扰也成为阻碍模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测控单元屏蔽效能研究及内部磁场分布分析。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介绍了脉冲功率源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并通过软件对模块放电过程进行理论仿真,对测控单元受干扰途径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干扰的措施。其次,利用一般的电磁场定理对脉冲电抗器外部磁场理论计算进行了推导,并进行取点计算,通过频谱分析,得到脉冲电抗器外部磁场的频谱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减小磁场对测控单元干扰的方法。然后,选择屏蔽点和合适的测试方法对测控单元内部磁场测试,通过测试的实验数据对测控单元屏蔽效能进行研究。最后,在测控单元中选择7个点,通过对这7个点的数据分析出模块放电过程中测控单元内部磁场分布。本论文研究成果对模块化脉冲功率源结构设计和测控单元电磁兼容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郭中华,唐露新,唐劲天,谢斌,邓晓慧[5](2006)在《交变磁场加热治疗肿瘤测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交变磁场加热治疗肿瘤中所需的磁场发生装置和温度检测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磁场测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功能性玻璃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作为镀膜工艺的关键部件之一——阴极的设计与生产,核心技术多被外企所垄断,国内在该领域的设计与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阴极设计主要分为:机械结构及磁场分布两个方面。其中磁场的布局直接影响到溅射工艺的优劣及其生产效率高低。合理、精准的磁场排布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场的均匀性,增加靶材的利用率。因此对特定点位的磁场测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着眼于提高磁场的控制精度及测控的可重复性,设计了一套以PLC为控制核心,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为执行机构的测控系统。开发的磁场测控软件,能够对行进步长、速度、采样精度等进行设置。辅之于自锁、限位保护、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叁轴联动的运动控制系统。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开发的远程登录功能,使该网段内的授权使者,能够实现远程测控。提高了可用性和生产效率。设计已经成功运用于科研与生产中,通过对现场磁棒的累计测量,系统的定位进度达到了0.01mm。对采样的10组数据比对分析表明,磁场测量的精度及可重复性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场测控论文参考文献
[1].唐迎川.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空间磁场分布测控系统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2].陈长琦,汪根生.旋转阴极磁场测控系统设计与研究[C].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3].罗季.脉冲强磁场装置本地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高慧东.脉冲功率源测控单元屏蔽效能研究及内部磁场分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郭中华,唐露新,唐劲天,谢斌,邓晓慧.交变磁场加热治疗肿瘤测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