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监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协同决策,航班时刻监视,地面等待策略
监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飞,张阳[1](2018)在《美国航班时刻监视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快速增长,有限的空域资源导致航班延误现象日益严重。针对此类问题,美国FAA提出协同决策理念(CDM)以提升航班运行决策过程的合理性。为深入理解协同决策理念,对其核心支撑系统一航班时刻监视系统(FSM)的功能以及运行流程进行研究;在FSM系统的研发背景中描述了FSM同CDM的关系,并通过研究CDM GDP的运行流程揭示了FSM在CDM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了FSM系统对我国民航流量管理发展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一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9)
崔超远,李勇钢,乌云,孙丙宇[2](2019)在《基于自适应机制的虚拟机进程实时监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虚拟化作为支撑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虚拟机外部对虚拟机内部的进程进行监视,可以使监视工具与不受信任的虚拟机隔离,能够有效地监视虚拟机行为.当前的虚拟机外部监视技术大多是基于周期或某一时间点上的内存快照技术展开的.但是,由于进程执行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的特点,而基于周期性或时间点的内存快照类方法监视过程不连续,容易造成漏检率较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机制的虚拟机进程实时监视技术RTMonitor.RTMonitor利用虚拟机管理器(Virtual Machine Manager,VMM)在虚拟机外部实时捕获内核栈基址的切换,以此确定进程的切换动作.之后,获取与当前进程相关的硬件信息流,通过解析硬件信息得到当前运行进程的高层语义.针对进程执行的随机性和突发性特点,RTMonitor通过缓存进程内容并创建多任务的方法提高执行速率,采用自适应调度机制实现存储节点数量、执行任务数量与进程执行情形的动态匹配.与基于时间点的内存快照类方法相比,RTMonitor将进程监视扩展到了整个时间轴上,使得监视过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最后,通过对进程的捕捉率、捕捉延时及隐藏性检测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建,杨银莉,侯召华,徐东青,韩秋菊[3](2017)在《HBV逃逸天然免疫监视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慢性HBv(cHB)感染过程中,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不足是造成HBv持续感染、肝脏损伤加重,乃至HBv慢性化和迁延不愈的重要(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集》期刊2017-10-26)
单宏鑫[4](2017)在《四项机制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检察机关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检察监督较为滞后,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监督效果不佳。结合基层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下四项工作机(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17-05-04)
魏静[5](2017)在《铅暴露致糖尿病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免疫监视紊乱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免疫监视损伤状况及其损伤的机制,为糖尿病人群的铅暴露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动物处理及分组: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染毒组;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铅染毒组,每组10只。铅染毒组和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应用含有300mg/L醋酸铅的饮水进行铅染毒,共9周。2应用血糖仪每两周测量测定大鼠随机血糖。3 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4应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大鼠血细胞数目。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大鼠全血和海马组织中铅元素含量。6应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FN-γ、IL-4、IL-6、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和m RNA的表达。7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炎症因子IFN-γ、IL-6和IL-1β蛋白含量。8激光共聚焦荧光免疫方法检测脉络丛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分布。9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脉络丛中粘连蛋白ICAM-1和VCAM-1以及炎症因子IFN-γ、IL-6和IL-1β的m RNA的表达。结果1实验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染毒结束后,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铅染毒组(P<0.05)。2铅暴露对实验大鼠血糖影响:未见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随机血糖与单纯糖尿病组大鼠随机血糖有统计学差异。3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糖尿病组大鼠第3天的定位航行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P<0.05)。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定位航行时间分别为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的3.47倍和1.19倍,穿越平台的次数分别下降了59.09%和55.00%(P<0.05)。4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血细胞数目的影响:未见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血细胞数目与糖尿病组、铅暴露组大鼠血细胞数目有统计学差异。5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全血和海马中铅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大鼠血液和海马中铅含量增加;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血液和海马中铅含量高于铅暴露组(P<0.05)。6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大鼠海马中IFN-γ及IL-6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均增加(P<0.05);同时,糖尿病+铅染毒大鼠海马中IFN-γ、IL-6及IL-1β蛋白含量高于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P<0.05),分别升高了[16.58%、18.73%],[47.60%、34.41%]和[63.29%、20.25%]。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海马中上述炎症因子m RNA的表达与蛋白表达变化趋势相同。其中,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海马中IFN-γ、IL-6及IL-1β的m RNA表达分别是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的[1.50倍、1.51倍],[1.76倍、1.64倍]和[6.29倍、2.25倍]。7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血清IFN-γ和IL-1β蛋白含量增加,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脑脊液中IFN-γ蛋白含量增加(P<0.05)。此外,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6和IL-1β蛋白含量比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分别升高了[27.43%、57.74%],[24.07%、29.84%]和[23.42%、43.64%]。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脑脊液IFN-γ蛋白含量分别是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1.36倍和1.31倍;IL-6和IL-1β蛋白含量分别是糖尿病组的1.15倍和1.51倍。8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脉络丛中炎症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脉络丛中IFN-γ的m 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铅染毒组及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脉络丛中IFN-γ,IL-6和IL-1β的m RNA表达分别升高[1.91倍、2.90倍],[2.45倍、1.88倍]和[4.54倍、2.73倍]。9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脉络丛中ICAM-1和VCAM-1荧光分布表达的影响:糖尿病和铅染毒组大鼠脉络丛中的ICAM-1和VCAM-1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糖尿病+铅染毒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高于糖尿病组和铅染毒组。10铅暴露对糖尿病大鼠脉络丛中粘附分子m 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糖尿病组大鼠脉络丛中黏连蛋白ICAM-1和VCAM-1 m RNA的表达结果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ICAM-1和VCAM-1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铅染毒组(P<0.05)。同时,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铅染毒组大鼠VCAM-1 m 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铅暴露导致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免疫功能受到损伤,这可能与铅暴露导致的糖尿病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加剧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1)
吴京京,王敢甫,王德强,胡明明[6](2016)在《SDN网络的路径规划监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路径规划,并实时对网络路径流量进行监控,向网络管理员提供路径调整依据,文章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特性,设计SDN网络下的路径规划监视机制。通过基于预设路径来生成和下发流表项,实现对网络路径的规划;并依据OpenFlow交换机流表项的匹配次数,动态衡量网络路径流量,实现对路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在基于Mininet与OpenDayLight的实验平台上验证了路径规划的正确性以及路径流量监控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6年08期)
[7](2016)在《Cell:科学家阐明癌症免疫监视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研究人员在国际杂志Cell上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者揭示了肿瘤免疫监视的新机制。理解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肿瘤形成过程的机制或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免疫学研究中的新思想,早在19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癌症会慢性炎症位点发生,此后研究者Rudolf Virchow就提出了一种白细胞的促肿瘤发生的功能,然而在上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推断,在长寿的动物机体中,(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7期)
常俊朋[8](2016)在《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由于人们没有完全认识到它不同于住所型监视居住的制度属性,同时缺少应有的监督,运行中出现了指定地点混乱、变相羁押、监督失灵和救济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使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成为了目前规范化程度最低的一种强制措施。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应当从改进事前监督、完善必要性审查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对错误执行的救济和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执行监督机制,使其能够规范有效运行,从而完善我国强制措施体系。(本文来源于《天津法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刚毅[9](2016)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其写入2012《刑事诉讼法》中,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牌。但是,《刑事诉讼法》第73条有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条款却引发各界的争议,立法者的立法本意是希望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介乎于取保候审和拘留、逮捕之间,并发挥其减少羁押的功效。但事与愿违,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导致其渐渐沦为一项“羁押性”强制措施,进而在个别案件中严重侵犯了被监视居住人的“人权”。诚然,造成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现如今这种困顿的局面,有其自身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但更重要的一点,还是源于其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将以围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性质、适用、法律监督机制的内涵、构建法律监督机制的价值、法律监督机制的问题及其成因为重点,来探寻如何去完善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以此实现我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并最终落实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概述,首先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概述,明确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羁押性”;其次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概述,主要涉及法律监督机制的概念,内容以及构建这种监督机制的价值;第二部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监督机制的实践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论述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叁部分论述如何完善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本文提出首先应当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其次应当构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司法审查机制,最后应当进一步细化监督机制的内容,具体包括: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启动、运行以及保障机制。(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3)
Dadi,S[10](2016)在《科学家阐明癌症免疫监视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Dadi S 2016年1月21日[Cell,2016,163(3):365-377.]报道,美国科学家揭示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的新机制。理解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肿瘤形成过程的机制或可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免疫学研究中的新思想。早在19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癌症在慢性炎症位点发生,此后Rudolf Virchow提出白细胞有促肿瘤发生的功能;然而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推断,在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6年03期)
监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虚拟化作为支撑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虚拟机外部对虚拟机内部的进程进行监视,可以使监视工具与不受信任的虚拟机隔离,能够有效地监视虚拟机行为.当前的虚拟机外部监视技术大多是基于周期或某一时间点上的内存快照技术展开的.但是,由于进程执行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的特点,而基于周期性或时间点的内存快照类方法监视过程不连续,容易造成漏检率较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机制的虚拟机进程实时监视技术RTMonitor.RTMonitor利用虚拟机管理器(Virtual Machine Manager,VMM)在虚拟机外部实时捕获内核栈基址的切换,以此确定进程的切换动作.之后,获取与当前进程相关的硬件信息流,通过解析硬件信息得到当前运行进程的高层语义.针对进程执行的随机性和突发性特点,RTMonitor通过缓存进程内容并创建多任务的方法提高执行速率,采用自适应调度机制实现存储节点数量、执行任务数量与进程执行情形的动态匹配.与基于时间点的内存快照类方法相比,RTMonitor将进程监视扩展到了整个时间轴上,使得监视过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最后,通过对进程的捕捉率、捕捉延时及隐藏性检测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监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飞飞,张阳.美国航班时刻监视系统运行机制研究[C].第一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崔超远,李勇钢,乌云,孙丙宇.基于自适应机制的虚拟机进程实时监视方法[J].计算机学报.2019
[3].张建,杨银莉,侯召华,徐东青,韩秋菊.HBV逃逸天然免疫监视的机制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集.2017
[4].单宏鑫.四项机制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N].江苏法制报.2017
[5].魏静.铅暴露致糖尿病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免疫监视紊乱的机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
[6].吴京京,王敢甫,王德强,胡明明.SDN网络的路径规划监视机制[J].软件.2016
[7]..Cell:科学家阐明癌症免疫监视新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8].常俊朋.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中的监督机制[J].天津法学.2016
[9].李刚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10].Dadi,S.科学家阐明癌症免疫监视新机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