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波理论论文-刘传正,张建经,崔鹏

应力波理论论文-刘传正,张建经,崔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波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力波,叁维粗糙节理,DDM

应力波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正,张建经,崔鹏[1](2018)在《低幅值应力波在岩石叁维节理面的折反射规律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动力问题中,岩石节理对应力波的传播与能量的传递极大的影响,进而对岩土工程的动力响应特性造成影响。在以往应力波在非连续面传播规律的研究中,较少能够从理论上研究叁维节理的复杂表面形态所导致的复杂力学性质对应力波传播规律的影响。为此,基于细观接触理论分析了岩石叁维节理的应力-变形本构方程一般形式,分析了平面谐波与叁维节理面上的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基于DDM方法给出P波、SV波与SH波在叁维节理面上折反射解析解。在模型研究和理论求解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应力波的入射角、节理的交叉耦合变形刚度系数对折反射应力波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叁维岩石节理,当本构方程中刚度系数矩阵中的交叉耦合刚度系数非零时,叁种简谐波(P、SV、SH波)之间皆可已相互转化,且增大叁维节理的交叉耦合刚度系数能够显着的增大转换波的幅值系数,使得同型波反射系数增大,同型波透射系数减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5期)

郭栋[2](2018)在《基于应力波理论的路基连续压实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面世已经数十年,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已经在国内外众多的试验和实践中得到证实,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基于不同算法的众多连续压实指标用于碾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判别,大大提升了碾压施工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以往的连续压实理论都是基于“振动压路机—土”模型建立的。本文结合振动压实工艺、国内外理论、各种连续连续压实指标的算法与特点、国内外试验现象对连续压实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连续压实技术目前所用的机理还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不利于连续压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通过研究应力波在土中的传播特点,本文在一维应力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压实应力波模型:振动轮通过自身的振动和与土层的基础产生并向土层传播由不同幅值应力波组成的应力脉冲。当应力波幅值大于土体屈服极限时,应力波为塑性波在土中传播,土发生塑性变形被压实;应力波幅值小于土体屈服极限时,为弹性波。弹性波在压实层与下卧层发生反射,反射波反射到振动轮与土接触面,改变振动轮振动形态和受力状态,产生连续压实值。本文结合工程中所用填料进行了室内振动压实试验。试验中振动器的加速度和频谱变化现象验证了连续压实应力波模型:一是振动压实过程中次谐波振幅和加速度最大值出现了增大—减小的循环变化,在循环变化中最大值逐步减小,符合应力波干涉现象的变化;二是振动器加速度变化过程中在波峰出现了应力波弥散现象;叁是振动压实完成后土层表面密实,与碾压施工表面出现松散的现象不同,符合应力波在不同界面的反射规律。最后,本文利用LSDYNA软件对振动压实过程和E_(vd)动态模量检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析:振动压实过程和E_(vd)检测过程都表明:土模型中的应力应变都是以波的传播形态向四周和深度扩散的;土中应力变化依次沿深度开始;通过拟合振动轮中心下方土体的应力幅值,发现应力幅值沿深度变化呈现指数衰减。这些现象进一步反映了连续压实过程中应力波作用于土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5-01)

王建华,袁英杰[3](2016)在《基于应力波理论的台阶爆破孔网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出合理的台阶爆破孔网参数,基于爆炸应力波传播理论和波的透射原理,计算得到爆炸粉碎区半径为0.9m,裂隙区半径为4.2m。每个炮孔爆炸致裂范围由粉碎区和裂隙区半径相加而得,该工况条件下致裂范围半径约5.1m。通过ANSYS/LS-DYNA程序对台阶爆破耦合装药条件下爆破裂隙扩展过程进行模拟,得出合理的炮孔间距为2倍致裂范围半径,第一排炮孔距自由面的平均距离为1倍致裂范围半径。(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6年12期)

洪晓斌,黄景晓,许维蓥,刘桂雄[4](2015)在《基于扩频理论的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特殊环境下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参量的通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理论的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该方法以应力波为传感信息载体,将同一区域的传感器数据按重要程度分成多组双通道信号,并用m序列码作为扩频码展宽基带频谱以区别不同组间信号,采用Walsh码作为地址码以区别同组传感数据;利用信号前后码元间载波相对相位的变化来调制传递传感信息,同步处理后经载波同步解调,再与每组传感器的伪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经判决处理后恢复原始各个通道的二进制传感信号.钢缆线水下环境的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发射速率为50 b/s时的应力波通信效果(SWCE)值较速率为400 b/s时提高了24%,在256位传感信息下仍可实现无误码通信;当发射端压电陶瓷浸入水中而接收端处于空气环境中时,单通道与双通道的接收信号幅值较空气环境下增加了20%,SWCE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黄景晓[5](2015)在《基于扩频理论的固体结构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大型复杂工业结构不断出现,为保障结构运营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基于扩频理论的固体结构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与应用研究”为题,研究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新方法,对大型工业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及其方法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5141)“基于主动声发射的覆冰绞线结构损伤协同反演成像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的资助。论文采用基于扩频理论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机理,构建面向固体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集成系统,设计多传感信息应力波信号扩频调制与解扩解调具体实现方法,为固体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信息和多点通信互不干扰提供新思路与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应力波的结构健康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提出将扩频理论应用到面向固体结构状态健康监测的应力波通信方法中,拓展了扩频理论应用新领域。根据目前大型固体结构健康监测的功能需求,提出面向固体结构健康监测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集成系统和具体实现方法。(2)基于扩频理论以应力波作为传感信息载体,同一区域中所有传感器数据按重要程度分成多组双通道信号,m序列码用作扩频码,展宽基带频谱,区别不同组间信号。采用Walsh码作为地址码以区别同组传感数据。利用信号前后码元之间载波相对相位的变化调制传递传感信息,将传感基带信号搬移到信道损耗较小的高频处进行传输,携带多传感信息的应力波信号通过固体结构介质传播。并开发四个子模块实现多传感信息应力波信号发射功能。(3)提出多传感信息应力波信号互不干扰通信解调解扩方法,对接收到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再经载波同步解调,并与每组传感器对应的伪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最后经过判决处理恢复原始各个通道二进制传感信息,从而得到对应传感器数据。(4)搭建钢缆线与管道结构应力波通信实验平台,定义衡量应力波通信效果优异程度的新指标SWCE(Stress Wave Communications Effectiveness),进行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实验。不同振动、水深环境钢缆线结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振动环境信噪比10.75d B下,仍可实现误码率为0的有效信息传输,水下环境接收信号幅值较空气环境下增加了20%。不同环境管道结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撞击工况下不利于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空气、干燥土壤、水下、湿润土壤环境下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效果依次增强,实验验证了多种不同环境下基于固体结构多传感信息应力波通信方法的可靠性。应力波作为载体实现多传感信息通信,可以提供海下作业平台、管道等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信息通信新方式,同时新方法还可推广到土壤、密封容器等特殊环境中进行数据通信,有效弥补了基于电磁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一些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7)

陈鹏[6](2014)在《基于应力波理论的岩爆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爆明显的动力特征,根据Hopkinson破裂现象与岩爆的相似性,由一维杆件应力波传播方程出发,对圆形地下硐室应力波传播方程进行了推导,对应力波诱发岩爆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地应力、施工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解释,为岩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32期)

刘昊[7](2014)在《基于应力波的木材含水率检测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高含水率段以及含水率分布检测是木材干燥和木材加工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以青杨、巨尾桉、山毛榉和落叶松四种木材的无缺陷试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含水率、基本密度、纤维比量、温度、长度对木材中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含水率和弦向角对木材横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影响以及木材横向的含水率分布对应力波断层图像的影响。为用应力波检测木材含水率及含水率分布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分别建立了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和以下时的应力波纵向传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理论值和实际值吻合度较好,二者最大误差小于8.2%。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理论模型与实际值的吻合度更高。(2)应力波在木材纵向上传播时,传播速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增加,且在纤维饱和点上下分别与含水率之间存在较好负相关线性关系。纤维饱和点以下时,传播速度的变化率是纤维饱和点以上时的2倍以上。(3)含水率相同时,从树皮到髓心,青杨和山毛榉木材上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加;巨尾桉和落叶松木材上的传播速度逐渐降低。落叶松木材上差幅为13%左右,青杨、巨尾桉和山毛榉木材上的差幅为20%左右。这是由于木材各向异性造成的,这种差异可以用相对速度参数进行修正。(4)同一树种内,传播速度与木材基本密度线性正相关。在不同树种上,传播速度与基本密度的线性关系不明显。在25℃到100℃的范围内,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变化幅度只有3%左右。试件长度在200-1000mm范围内,传播速度不变。(5)青杨纤维比量与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存在极好的线性关系。在纤维饱和点上下,新参数修正速度(等于传播速度除以纤维比量)与含水率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线性关系。在纤维饱和以下,修正速度随含水率的变化率是纤维饱和点以上时的2倍以上。木材纤维比量在干燥前可以测出,因此修正速度可以用来检测青杨木材的含水率。(6)应力波在木材横向上传播时,径向和弦向传播速度都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大。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传播速度与含水率线性负相关,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传播速度变化幅度较小。传播速度随弦向角增加而增大,当弦向角小于60度时,应力传播速度随弦向角的增加明显增大;当大于60度时,传播速度增幅较小。(7)木材横截面的应力波二维断层图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含水率的变化,但目前还难以对含水率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8](2013)在《“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是宁波大学教授王礼立和合作者逾半世纪的研究积累。从1981年开始,项目组对被忽视的卸载波和卸载效应展开系统研究。他们首次确定了加载一卸载边界在各种条件下的传播规律及其定量确定方法,这一发现被国际非线性应力波理论权威、《应用力学评论》副主编T.C.T.Ting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结果"。项目组首次揭示了不同粒子高速冲蚀损伤这类卸载失效的共同作用机理,为雨、冰、雹、沙等对高速飞行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奖励》期刊2013年07期)

周方彤,刘畅[9](2013)在《破解爆炸密码——记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兴的前沿科技研究炙手可热。有这么一支团队,历时30余载,先后有30多位科研工作者参与,他们中有博士、有研究生。他们围绕"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展开了一项基础性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奖励》期刊2013年06期)

王礼立,任辉启,虞吉林,周风华,吴祥云[10](2013)在《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波传播理论是分析结构和材料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及破坏特性的基础,在国防和民用工程上有重大价值.论文对作者们近半个世纪来在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方面所开展的主要研究作一回顾和讨论,包括:几类非线性应力波相互作用及失效,非线性粘弹性波传播理论及应用,动态破坏和应力波相互作用,以及应力波理论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等.(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应力波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续压实控制技术面世已经数十年,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已经在国内外众多的试验和实践中得到证实,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基于不同算法的众多连续压实指标用于碾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判别,大大提升了碾压施工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以往的连续压实理论都是基于“振动压路机—土”模型建立的。本文结合振动压实工艺、国内外理论、各种连续连续压实指标的算法与特点、国内外试验现象对连续压实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连续压实技术目前所用的机理还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不利于连续压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通过研究应力波在土中的传播特点,本文在一维应力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压实应力波模型:振动轮通过自身的振动和与土层的基础产生并向土层传播由不同幅值应力波组成的应力脉冲。当应力波幅值大于土体屈服极限时,应力波为塑性波在土中传播,土发生塑性变形被压实;应力波幅值小于土体屈服极限时,为弹性波。弹性波在压实层与下卧层发生反射,反射波反射到振动轮与土接触面,改变振动轮振动形态和受力状态,产生连续压实值。本文结合工程中所用填料进行了室内振动压实试验。试验中振动器的加速度和频谱变化现象验证了连续压实应力波模型:一是振动压实过程中次谐波振幅和加速度最大值出现了增大—减小的循环变化,在循环变化中最大值逐步减小,符合应力波干涉现象的变化;二是振动器加速度变化过程中在波峰出现了应力波弥散现象;叁是振动压实完成后土层表面密实,与碾压施工表面出现松散的现象不同,符合应力波在不同界面的反射规律。最后,本文利用LSDYNA软件对振动压实过程和E_(vd)动态模量检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析:振动压实过程和E_(vd)检测过程都表明:土模型中的应力应变都是以波的传播形态向四周和深度扩散的;土中应力变化依次沿深度开始;通过拟合振动轮中心下方土体的应力幅值,发现应力幅值沿深度变化呈现指数衰减。这些现象进一步反映了连续压实过程中应力波作用于土的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波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传正,张建经,崔鹏.低幅值应力波在岩石叁维节理面的折反射规律理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2].郭栋.基于应力波理论的路基连续压实机理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

[3].王建华,袁英杰.基于应力波理论的台阶爆破孔网参数计算[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6

[4].洪晓斌,黄景晓,许维蓥,刘桂雄.基于扩频理论的结构健康监测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黄景晓.基于扩频理论的固体结构多传感应力波通信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6].陈鹏.基于应力波理论的岩爆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4

[7].刘昊.基于应力波的木材含水率检测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8]..“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介绍[J].中国科技奖励.2013

[9].周方彤,刘畅.破解爆炸密码——记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J].中国科技奖励.2013

[10].王礼立,任辉启,虞吉林,周风华,吴祥云.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3

标签:;  ;  ;  

应力波理论论文-刘传正,张建经,崔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