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的房价在已经大大超出普通民众购买力的情况下仍然持续高涨,给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从民众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高房价的危害性,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控制房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确保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房价危害价值观
0引言
老子曾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把“人”和“道”、“天”、“地”是放在一个层次考察的。“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世界万物的起源;“天”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古代皇帝即为“天子”;“地”乃是安身立命之基础;“人”即指芸芸众生,普通百姓。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把“人”与“道”、“天”、“地”相提并论,体现出了高尚的民生情怀。古人早已悟出的道理,到了现代化的今天反而略显苍白。“国以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但是如今,民生这条大道却被高房价,低就业率,飞涨的物价,暴力的拆迁等等问题挤的满满当当。尤其是房价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高字可以形容的,早已达到疯狂的地步。
根据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近9.4亿平方米,均价约4695元/平方米。另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北京2009年第4季度,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排第一的“东钓鱼台花园”达70639元。而早在2008年,据赳客网“宜居城市研究室”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商品房均价为14099元,杭州为13338元,就连武汉,南昌,贵阳等内地城市的商品房均价也都在4000~6000之间。如此高的房价,不仅对经济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而且严重考验着正常的伦理道德秩序。在高房价重压下的普通民众们,身心疲惫,生活变形,价值观体系紊乱,信仰危机也随之而来。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房价腐蚀了传统的婚姻爱情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个人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婚姻爱情观属于价值观的一部分。在高房价的今天,传统的以“爱情至上”的婚姻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异化。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爱情、婚姻是需要道德来维系的,婚姻的质量、状况也与道德有关。以是否有爱情来判断婚姻是否道德,是人类在进化发展中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时,我还处于孩提时代,由于好奇作祟,跟着我姑姑参加过不少相亲活动。记得那时候,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对方的人品、能力、长相等,注重双方是否合得来,强调感情的因素较多,物质因素较少。但到了现在,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物质经济条件,是否有房,是否有车,是否有良好经济来源。尤其是男青年,如果没有房子,即使人品再好,能力再强,也是等于空谈,因为这些是隐性的,未必是一眼可以看出的,可是房子就不一样,它是显性的外在的,显而易见的东西。一套房子几乎可以压倒一切。房子竟然成了是否开始爱情或婚姻的首要先决条件。在很多生活压力大的城市,有很多相恋多年的情侣就因为买不起房,而分道扬镳。不禁想起了曾经在网络上看见的一句话:现在女性择偶新标准“有车,有房,最好死了娘”。由此可见,从过去的“爱情至上”过渡到今天的“房子至上”,高不可攀的房价无疑是幕后推手之一。
2高房价损害了传统的家庭亲情观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家的概念自古便是与“房”、“屋”、“室”等建筑术语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释“家”曰:“居也,从宀,豭省声”。所谓的“豭省声”,历代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吴大澂先生在《客齐集古录》中认为:“古者家字从宀从豕。凡祭,士以上羊豕。古者庶人无庙,祭于寝,陈豕于屋下而祭也。”从家的字面构成可以看出,古人概念中的家,实际上是指人们用于居住和祭祖的房屋,即所谓的“无室不成家”。所以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至今都有着特殊的情结和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形成“家”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只有有了房子,有了这个物质条件,“家”才能得以从一种概念变为实际存在。
然而,现在房价高企,很多人买不起房,但又迫于成家的压力,于是就觊觎父母或兄妹的房产,并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获得。尤其在各大中城市,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因为争夺房子而发生纠纷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争夺或保护房子,父(母)子(女)有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间有大打出手的。尤其是每逢拆迁的时候,对于房子的争夺更是激烈。哪里有拆迁,哪里就有家庭纠纷。在他们眼中,争取到一套房子,远远比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要重要得多。因此,亲情伦理、家庭观念在高房价的巨大压力下,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虽然,法律的介入多少可以解决这些纠纷,但它已经伤害了和谐的家庭氛围,淡化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亲情伦理观念更是巨大的冲击。如果我们的房价没有飞涨到现在这个程度,房子不像奢侈品那样遥不可及,而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我相信谁也不愿意丢弃“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已经流传几千年的朴实亲情观。
3高房价扭曲了民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近几年,商品住宅一统天下、高档住房遍地开花,但用于保障民生,适合穷人和中等收入人群居住的中低价房、保障性住房却付诸阙因为只有端着首付这第一桶金才有资格为银行“打工”。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份负重的“幸福”看起来也遥遥无期。然而另一方面,在杭州,上海等地都曾出现过彻夜排队购房的传奇,城市大量商品房俨然成了富人的投资品。房价越炒越高,富人已赚的衣钵丰满,穷人却只能一声叹息。
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板砖儿早已经满天飞。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年一年奋斗,房子却一年一年更加遥远?为什么“国X条”不断地出,各级政府一个劲儿地调控,“地王”仍然频现、房价愈加烫手呢?在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来说服自己时,很多人的人生观已无形中发生了扭曲。他们放弃自己本来喜欢的工作,放弃想要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理想,选择跳槽,目的只有一个——收入高,有朝一日能买套房;有的甚至连工作的信心都已丧失,整天游手好闲,挣一点花一点,更有甚者整天守着彩票点,期望能把希望寄于彩票上,在不得已时候更是走向犯罪深渊。在他们心里,努力辛苦几十年可能连一套房子也买不起,倒不如自在地活着。不可否认,在高房价的剥削下,民众连基本的住宅权都得不到实现,所谓高尚的人生观又从何谈起啊。其次,高房价将社会财富迅速向地产商以及投资者转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更加彰显出来。大家都把诸如此类的富人奉为成功的典范,无形中给人们的价值判断立了新标。渐渐地人们把成功与否,高尚与否的标准普遍转化为直观物化的尺度,财富成为衡量个人成败的唯一指标,道德的衡量标准早已被逐出人们的价值评判系统。长期处在这种价值观系统中的人们,谈何道德,谈何信仰,谈何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心中满是对“有房,有车,高薪”的憧憬,因此对物欲的追求更加强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便会开始泛滥。现实生活的万般无奈再加上理想信念的迷失,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做为支撑,人就会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是否存在,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所以,房价要是低一些,民众生活压力就会小一些,对于物质的欲望也会低一些,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也会清晰一些。
综上所诉,房价上涨事关民众生活和社会稳定。解决高房价问题,不仅是为了让民众买得起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基本权利,也是为了保护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价值观,纠正社会不良风气,以确保社会稳定。所以各级政府应该设法控制和解决高房价。首先,要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既解决了民生疾苦,满足了他们的生活居住需要,也能起到平抑房价,打击暴利的作用。其次,严格控制炒房。炒房是有钱人玩的暴利游戏,其后果是少数人获得了暴利,广大劳苦民众更加买不起房。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打击炒房行为。在坚持信贷,税率等管控措施的同时,还可以让民众参与进来,加强监督,积极举报炒房行为,确保打击成效。第三,实行专人专项监管。房屋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替代品,因此应该将住房这类特殊商品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列为专项监管商品。政府安排专人负责监管房地产政策的实施情况,保证中央政策在地方上的执行力。并定期调查老百姓对房价的满意度,将此项内容添加进相关官员和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中,以确保其为民办实事。
参考文献:
[1]姜晓萍.中国古代居室建筑中的家的观念[J].北京:文史知识.1994.07.
[2]陈冀,仇逸,叶锋.高房价重压下的青春[J].北京:半月谈.2010.02.
[3]黄美玲,宋海峰,曾岳.对中国当前高房价危害的伦理思考[J].江西:审计与理财.2008.06.
作者简介:刘丽,女,1987年1月,四川泸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