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洋葱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洋葱籽,皂苷,提取,微波
洋葱籽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路[1](2018)在《微波辅助提取洋葱籽中皂苷类成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波辅助甲醇提取洋葱籽中的皂苷类成分,考察甲醇浓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皂苷类成分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100%,料液比1∶25 g/m L,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5 min,总皂苷提取率为6.87%。(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刘长路[2](2017)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洋葱籽中皂苷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使用乙醇对洋葱籽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四个单因素对总皂苷获得的影响的情况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较佳的工艺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100%,超声波功率600 W,超声时间40min,料液比1∶40。(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孙凤,邓丽霜,童红,王强[3](2013)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新疆洋葱籽中常量/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新疆洋葱籽样品中Co、Cr、Ca、K、Mg、P、Fe、Mn、Na、Ni、Sn、Zn、Cd、As、Se、Cu、Mo和V 18种常量/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新疆洋葱籽中含有丰富的K、Mg、P、Ca和Na等常量元素,此外微量元素Fe、Mn、Zn、Cr、Ni、Cu的含量也较丰富。新疆洋葱籽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常量及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王强,王刚霞,唐军,张正方[4](2012)在《叁种洋葱籽脂肪酸成分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洋葱籽油脂肪酸,提取出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叁种洋葱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油酸和十六烷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81.35%(白皮)、82.8%(红皮)和78.94%(黄皮)。结果表明,洋葱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亚油酸含量很高,将其开发成为药食两用功能性调味品,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2年08期)
施玉格,王强,熊梅,刘玲玲,唐军[5](2012)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新疆洋葱籽挥发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的方法萃取新疆洋葱籽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50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5.46%。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2年05期)
王强,刘莉,施玉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6](2011)在《新疆洋葱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新疆洋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洋葱籽油由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9.92%,其中油酸为13.11%,亚油酸为65.90%,棕榈酸为10.47%,硬脂酸为4.97%。(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1年03期)
王强,刘莉,施玉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7](2011)在《新疆洋葱籽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66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94%。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噻吩类、硫醚类)和含氧有机化合物(醇、酮、醛和酯)。研究为新疆洋葱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1年03期)
宋聚红,孟小莽,姚银娟[8](2010)在《石家庄地区洋葱“籽见籽”制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葱采种生产周期长,在正常情况下需要2年,而且种子生产产量变化幅度大,常常会因种子产量的不稳定而影响种植面积。多年来,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籽见籽"的繁种方法,即在石家庄地区7月下旬播种,第二年7月上中旬收获种子。这种方法缩短了洋葱采种周期,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0年02期)
袁玲[9](2008)在《洋葱和洋葱籽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葱(Allium cepa.L)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 L.)植物。在我国其鳞茎药食兼用,具有消炎抑菌、活血化瘀、止泻、防癌抗癌、利尿、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洋葱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硫化物、类黄酮、苯丙素酚类、甾体皂甙类、含氮化合物和前列腺素类等。洋葱籽是百合科葱属植物洋葱的种子,是维吾尔族传统用药,用于改善内脏各器官功能、通便、活血、治腹泻、受寒所引起的发烧、治中暑、消脸眼浮肿、预防流产、杀虫。目前洋葱籽的化学成分报道很少,而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尚未见报道。为了阐明该植物生物活性成分,更好的利用该属的药用植物资源,本课题组对洋葱籽和洋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对洋葱籽和洋葱粗提物的初筛表明,洋葱籽的提取物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明显的抑制PTP1B的作用;洋葱乙酸乙酯部位对胃癌细胞(BGC-823)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洋葱冻干粉在香港中文大学筛选了降血脂药理活性,结果证实洋葱冻干粉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叁脂,可以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两者比例。筛选结果提示洋葱籽和洋葱中可能含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抗癌的生物活性成分。从洋葱和洋葱籽中共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并利用LC-MS~n的方法鉴定了正丁醇部位中的总皂苷,共确定了包括13个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在内的27个化合物的结构:天师酸(1),N-trans-feruloyl tyramine(2),β-sitosterol-3-β-glucopyranoside-6-palmitate(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色氨酸(6),腺嘌呤核苷(7)以及14个皂苷类化合物(8-21):Alliofuroside A(8)和它的22位甲氧基化物(9),26-O-(β-D-葡萄糖)-22-O-甲基-(25R)-呋喃甾烷-5-烯-1β,3β,22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苷(10),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烯-1β,3β,22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苷(11),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20(22)-二烯-3β,26-二羟基3-O-β-D-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12),26-O-(β-D-葡萄糖)-(25S)-呋喃甾烷-5,20(22)-二烯-3β,26-二羟基3-O-β-D-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13),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烯-3β,22α,26-叁羟基3-O-β-D-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14),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烯-3β,22α,26-叁羟基3-O-β-D-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15),26-O-(β-D-葡萄糖)-(25S)-呋喃甾烷-5,22(23)-二烯-1β,3β,20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阿拉伯糖苷(16),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22(23)-二烯-1β,3β,20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阿拉伯糖苷(17),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20(22)-二烯-1β,3β,26-叁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阿拉伯糖苷(18),26-O-(β-D-葡萄糖)-(25S)-呋喃甾烷-5,20(22)-二烯-1β,3β,26-叁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阿拉伯糖苷(19),26-O-(β-D-葡萄糖)-(25S)-呋喃甾烷-5,20(22)-二烯-1β,3β,26-叁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20),26-O-(β-D-葡萄糖)-(25S)-呋喃甾烷-5-烯-1β,3β,22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β-D-半乳糖苷(21)(化合物1-21为从洋葱籽中分离得到);槲皮素(22)、槲皮素-4′-葡萄糖苷(23)、异鼠李素(24)、β-谷甾醇(4)、原儿茶酸(25)和槲皮素-3,4′-二-O-葡萄糖苷(26)(化合物4和22-26为从洋葱中分离得到);26-O-(β-D-葡萄糖)-(25R)-呋喃甾烷-5-烯-1β,3β,22α,26-四羟基1-O-α-L-鼠李糖基-(1→2)1-β-D-半乳糖苷(27)(化合物27为洋葱中未分离得到,但利用LC-MS~n鉴定了结构,利用此方法鉴定的另外5个化合物为8-11和21)。化合物1-9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0-21和2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洋葱和洋葱籽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进行了药理活性的筛选,所筛单体均未显示对PTP1B和一些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洋葱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苷)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这些单体的体外降血脂活性的筛选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8-05-10)
张亚双[10](2008)在《洋葱籽油和洋葱叶油提取工艺研究与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葱(Allium cepa L.)是一种世界性蔬菜,同时也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植物,其主要生理活性物质为多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洋葱油中。目前的研究都是从洋葱鳞茎提取洋葱油,洋葱叶和洋葱籽尚未深入研究。本论文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应用于洋葱籽油和洋葱叶油提取工艺,以洋葱油得率为指标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对两种材料提取的洋葱油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对洋葱籽油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了洋葱籽油分析方法。采用GC和GC-MS法对洋葱籽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丰富,占总产品的98%以上,此外还含有与洋葱鳞茎精油相同的多种含硫化合物。2、对洋葱叶油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了洋葱叶油分析方法。采用Gc和GC-Ms法对洋葱叶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有16种含硫化合物,已鉴定组分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6.4%。3、建立了优化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洋葱籽油的工艺。通过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了实验材料的干燥方法、破碎粒度、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用量等因素对洋葱籽油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萃取工艺参数:以40℃以下烘干的粒径为0.45~0.90mm的洋葱籽为原料,萃取温度为43.7℃、萃取压力为24.5MPa、萃取时间为72min,洋葱籽油的得率为12.08%,得到的洋葱籽油风味浓郁、清澈透明。4、建立了优化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洋葱叶油的工艺。通过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了实验材料的干燥方法、破碎粒度、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用量等因素对洋葱叶油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萃取工艺参数:以40℃低温烘干的粒径0.90~1.18mm的洋葱叶为原料,加入15%(V/W)的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为37.35℃、萃取压力为27.5MPa、萃取时间为57.9min,洋葱叶油的得率为3.30~3.42‰,得到的洋葱叶油风味浓郁。(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洋葱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使用乙醇对洋葱籽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四个单因素对总皂苷获得的影响的情况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较佳的工艺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100%,超声波功率600 W,超声时间40min,料液比1∶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葱籽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长路.微波辅助提取洋葱籽中皂苷类成分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18
[2].刘长路.超声波辅助提取洋葱籽中皂苷类成分研究[J].绿色科技.2017
[3].孙凤,邓丽霜,童红,王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新疆洋葱籽中常量/微量元素[J].分析科学学报.2013
[4].王强,王刚霞,唐军,张正方.叁种洋葱籽脂肪酸成分的对比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2
[5].施玉格,王强,熊梅,刘玲玲,唐军.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新疆洋葱籽挥发性成分[J].中国调味品.2012
[6].王强,刘莉,施玉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新疆洋葱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J].中国油脂.2011
[7].王强,刘莉,施玉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新疆洋葱籽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1
[8].宋聚红,孟小莽,姚银娟.石家庄地区洋葱“籽见籽”制种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
[9].袁玲.洋葱和洋葱籽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10].张亚双.洋葱籽油和洋葱叶油提取工艺研究与成分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