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在音乐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戴望舒,中期诗歌,音乐性,现代性
内在音乐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珍[1](2014)在《情之魅:内在的音乐精神——论戴望舒中期诗歌的音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戴望舒在写出《雨巷》以后,开始了对新诗音乐性的背叛,因为现代新诗格律要求严重束缚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他主张诗歌"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并没有抛弃音乐性,他将外在的音乐消解转化成内在的音乐精神,体现出戴望舒对新诗音乐性的现代性追求,为新诗发展树立了新的界碑。(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何麟[2](2014)在《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的音乐性不单单表现在外在音乐性上,而且也体现在内在音乐性上,即诗歌在主观体验上呈现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在生命空间上显现为无声的音乐和永恒的寂静。内在的音乐性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情感的鸣奏,心灵的弹拨,是神韵弥漫的空间在生命时间过程中的流转,也是真情洋溢的旋律在自然宇宙轮回中的歌唱。(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4年11期)
何麟[3](2013)在《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的音乐性不单单表现在外在音乐性上,而且也体现在内在音乐性上,即诗歌在主观体验上呈现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在生命空间上显现为无声的音乐和永恒的寂静。内在的音乐性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情感的鸣奏,心灵的弹拨,是神韵弥漫的空间在生命时间过程中的流转,也是真情洋溢的旋律在自然宇宙轮回中的歌唱。(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0期)
肖体仁[4](2006)在《论诗的内在音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与音乐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时间艺术,都以声音为媒介,都讲究节奏。诗的内在音乐性表现为语言的声音节奏和诗人的情感节奏的统一。一方面语言节奏可以追摹情感节奏,另一方面情感节奏可以超越语言节奏。(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柳熙熙[5](1990)在《汉语言内在的音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语言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历史上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音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二者皆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就是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首先有了诗,接着才依次有了歌曲(声乐)舞蹈和器乐。春秋时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乐府》唐宋的诗词、宋元的曲牌等等,这些艺术语言的变化,都表明语言与文学和音乐的发展有着(本文来源于《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Z1期)
内在音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歌的音乐性不单单表现在外在音乐性上,而且也体现在内在音乐性上,即诗歌在主观体验上呈现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在生命空间上显现为无声的音乐和永恒的寂静。内在的音乐性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情感的鸣奏,心灵的弹拨,是神韵弥漫的空间在生命时间过程中的流转,也是真情洋溢的旋律在自然宇宙轮回中的歌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在音乐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珍.情之魅:内在的音乐精神——论戴望舒中期诗歌的音乐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何麟.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J].情感读本.2014
[3].何麟.浅谈中国诗歌的内在音乐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4].肖体仁.论诗的内在音乐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6
[5].柳熙熙.汉语言内在的音乐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