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环境规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锁定
地方环境规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1](2019)在《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锁定与解锁研究——基于央地分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为核心的"中国式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在进行环境规制过程中的"策略性"行为,产生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普遍性现象。界定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锁定"与"解锁",分析了路径"锁定"与"解锁"的形成机理,据此构建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锁定"两方博弈和路径"解锁"叁方博弈模型,证实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引入到环境规制中则是解锁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的首要条件。从环境规制垂直管理幅度、绿色政绩考核机制、环境法制建设和多元化环境治理主体机制四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解锁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陆立军,陈丹波[2](2019)在《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污染治理效应:机制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特点,本文构建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自滞后模型,验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实施环境规制策略,存在"逐底竞争"和"趋好竞争"两个均衡点;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明显降低本地区的污染排放,但会引发污染的就近转移;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而污染转移效应则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创新补偿效应是推动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由"逐底竞争"向"趋好竞争"转变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林炜,钟昌标[3](2019)在《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具有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均被缩小;环境规制负向影响制造业绩效的总效应,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后,总效应的负向影响将被缩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总效应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这3种效应的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徐晓雯,孙超,王梦迪[4](2019)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治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基于2004—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和门槛回归等方法,从财政支出和税收约束两个维度评估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行为对遏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效果,检验财政分权的直接污染效应、FDI的治污效应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存在不显着的治污效应和单一门槛效应,该效应随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相应减弱;广义环境资源税收的总量效率和结构效率存在显着差异,其收入总量未能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加剧,且存在随财政分权程度提高而增强的双门槛效应,征收资源税、房产税等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直接加剧环境污染且呈现区域异质性,FDI的流入会减弱这种作用但其治污效应不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提出优化以财政收支为主的环境规制手段、调整和完善资源环境类税收体系以及健全政府间环境治理的激励相容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伯凡,吴莉昀[5](2019)在《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地方政府规制选择视角下的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分权理论中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一直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热点。本文根据理论的发展轨迹梳理了财政分权理论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以"仁慈的政府"为假设,认为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居民效用水平的最大化,重点对提供环境规制和进行环境治理的政府层级以及不同性质的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第二代财政分权则将政府的目标设定为财政预算收入的最大化,强调了政府间的竞争尤其是税收竞争和FDI竞争的环境影响;晋升锦标赛理论则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将地方政府的目标设定为经济增长率,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为了在锦标赛中获胜在环境规制和FDI方面竞争所产生环境影响。然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和晋升锦标赛理论都没有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动机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基于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和晋升锦标赛理论分析政府对不同污染物的规制策略也将是未来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8期)
徐莉萍,王英卓,刘宁,张淑霞[6](2019)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迁移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的成本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企业成本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2年间524205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研发创新与迁移成本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迁移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迁移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研发创新和迁移成本均负向调节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迁移行为的关系,且调节作用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异质性。(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邓金钱[7](2019)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强度与区域创新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识别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强度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理论机理的基础上,统计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选择超效率DEA(SE-DEA)模型评测区域创新绩效,进一步采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技术溢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环境规制强度会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区域创新绩效。(2)地方政府为竞争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抑制效应。(3)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因此,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必须通过制度安排和激励约束,引导和培育地方政府间"绿色创新型"的竞争机制,同时在制度安排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避免"一刀切"。(本文来源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6-28)
吴群[8](2019)在《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目前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但在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各地方政府在执行环境规制政策时存在着明显的“逐底竞争”行为,使得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也影响了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运用2000-2016年我国30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首先,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地方政府竞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分别测算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经济效率值,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变化和差异,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经济效率差异较大,多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其中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接着,使用SYS-GMM方法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间存在着“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强度的转折点大致为0.13,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绿色经济效率会下降,但随着环境规制强度超过转折点时,绿色经济效率会提高。然后,在上述实证的基础上,引入环境规制及其平方项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项,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在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U”型曲线关系的左侧,地方政府竞争的存在会削弱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负效应;在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U”型曲线关系的右侧,地方政府竞争的存在会抑制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效应。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就如何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何爱平,安梦天[9](2019)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发展效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政府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在识别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包含能源消耗与非期望产出的2001—2015年省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并使用动态面板GMM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间的经济赶超、官员的晋升激励,导致地方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更快地发展经济。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共同作用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更多地选择了更快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破坏了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在经济赶超与环境规制之间的选择摇摆不定,导致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具有持续性,进一步导致绿色发展效率在一个低水平上持续波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由于地方政府竞争所引致的环境规制力度不足,环境规制政策存在着波动性,进而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引导建立起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加强环境规制的力度,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发展绿色技术,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李珊珊,罗良文[10](2019)在《地方政府竞争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中介效应视角,本文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叁个方面探讨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会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环境分权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换言之,在不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水平条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净效应分别呈现V型、倒V型、倒V型门槛特征;邻近地区间环境规制与区域碳生产率均存在局部聚集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为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的目标,除选择适宜的环境规制方式、力度以外,还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及区域协调等多个方面,优化环境规制的区域碳生产率效应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地方环境规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特点,本文构建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自滞后模型,验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实施环境规制策略,存在"逐底竞争"和"趋好竞争"两个均衡点;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明显降低本地区的污染排放,但会引发污染的就近转移;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而污染转移效应则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创新补偿效应是推动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由"逐底竞争"向"趋好竞争"转变的主要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环境规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怡.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路径锁定与解锁研究——基于央地分权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
[2].陆立军,陈丹波.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的污染治理效应:机制与实证[J].财经论丛.2019
[3].林炜,钟昌标.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9
[4].徐晓雯,孙超,王梦迪.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治污效应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
[5].刘伯凡,吴莉昀.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地方政府规制选择视角下的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9
[6].徐莉萍,王英卓,刘宁,张淑霞.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迁移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的成本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7].邓金钱.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强度与区域创新绩效[C].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8].吴群.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9
[9].何爱平,安梦天.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10].李珊珊,罗良文.地方政府竞争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视角[J].商业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