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感应器论文-杨伟福,曹广忠,邱洪,李寒逸,王鑫

负载感应器论文-杨伟福,曹广忠,邱洪,李寒逸,王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感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进型负载感应器,有限元法,二维涡流场,热分布

负载感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福,曹广忠,邱洪,李寒逸,王鑫[1](2015)在《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型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并探讨其负载感应器的加热性能。基于Ansoft Maxwell 2D,建立了传统型及改进型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涡流场分析方法对建立的两种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热性能仿真分析,探讨了两种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的涡流损耗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型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具有更高效的加热性能和均匀加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杨伟福[2](2015)在《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及其电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感应加热以其非接触加热、加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冶金制造、家电等工业及生活领域。本文针对某一课题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高效、快速、均匀加热这一实际需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所做工作主要如下:调研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内外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负载感应器的研究情况,指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讨论了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叁维涡流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给出了负载感应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感应加热实现方面提出采用半桥串联谐振逆变器作为高频交流激励的发生器。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 2d/3d及ANSYS Workbench,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加热影响因素,讨论了被加热负载材料属性(电导率σ和磁导率rμ)、激励电流频率f、线圈匝数N、单匝线圈铜线根数n、被加热负载厚度d、被加热负载与线圈之间的间隙h和聚磁条分布等因素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影响。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负载感应器,通过对改进型负载感应器的电磁场和温度场分析,与传统型负载感应器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改进型负载感应器具有更高效均匀加热的特点。分别计算了传统型和改进型负载感应器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等参数,针对两种负载感应器,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完成了线圈的制作,最后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控制性能良好,改进型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具有更高效快速均匀加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5-05-07)

徐应年[3](2009)在《感应加热电源负载感应器模型与恒频调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和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在开发新能源、治理环境的同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因其高效、环保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感应加热理论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在工程应用中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被加热物体为空心圆柱体的负载感应器等效模型和串联谐振逆变电源恒频功率调节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解析法推导了被加热物体为空心圆柱体负载感应器等效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被加热物体空心圆柱体涡流场分布,推导了被加热物体等效电阻R_b和等效电抗X_b解析表达式;并对(?)r_1/δ≥10(r_1:空心圆柱体内径,δ:透入深度)时的R_b和X_b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R_b和X_b计算公式中不再含有贝塞尔函数,公式更加简单;指出当(?)r_b/δ≥10且w≥4(w:空心圆柱体厚度)时被加热物体等效电阻R_b和等效电抗X_b相等。推导了负载感应器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抗X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采用ANSOFT MAXWELL 2D/3D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负载感应器数学模型正确,负载感应器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计算公式准确。本文推导的负载感应器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计算公式物理意义明确,计算公式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从磁场角度定性分析了负载感应器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大小与线圈匝数N、流过线圈的电流频率f、被加热物体的导磁率μ_r以及感应加热线圈半径r_3之间的关系,指导感应线圈的设计和被加热物体材料的选择;指出当被加热物体为不锈钢时,从负载感应器电效率的角度来讲,应选用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采用微分方程法推导出了采用恒频移相调功方式和恒频不对称电压消除法功率调节方式时,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实现零压开通的最小归一化开关频率f_(emin)函数关系;并与采用傅立叶级数法推导得到的最小归一化开关频率f_(emin)解析表达式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分方程法推导的最小归一化开关频率f_(emin)准确。详细分析了串联谐振逆变电源的两种恒频率功率调节方式的工作模态;从最小归一化开关频率f_(emin)、效率以及功率调节范围等方面对串联谐振逆变电源的两种恒频率调功方式进行了对比,指出恒频移相调功方式调功范围宽,适合应用在直流母线电压变化范围大,宽范围调功场合,恒频不对称电压消除法调功范围窄。当调功范围为(0.25-1)P_n(P_n为额定功率),采用恒频不对称电压消除法调功方式时电源效率比采用移相调功方式时高,尤其频率高采用MOSFET管时更是如此。最后从主电路拓扑、负载匹配方式和散热器选取等方面给出了4kW串联谐振逆变电源的详细设计思路。产品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的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工作可靠,效率高(电效率和热效率乘积高达90%),与电热丝加热方式相比,效率提高近30%。(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3-01)

负载感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磁感应加热以其非接触加热、加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冶金制造、家电等工业及生活领域。本文针对某一课题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高效、快速、均匀加热这一实际需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所做工作主要如下:调研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内外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负载感应器的研究情况,指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讨论了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叁维涡流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给出了负载感应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感应加热实现方面提出采用半桥串联谐振逆变器作为高频交流激励的发生器。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 2d/3d及ANSYS Workbench,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加热影响因素,讨论了被加热负载材料属性(电导率σ和磁导率rμ)、激励电流频率f、线圈匝数N、单匝线圈铜线根数n、被加热负载厚度d、被加热负载与线圈之间的间隙h和聚磁条分布等因素对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影响。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负载感应器,通过对改进型负载感应器的电磁场和温度场分析,与传统型负载感应器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改进型负载感应器具有更高效均匀加热的特点。分别计算了传统型和改进型负载感应器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等参数,针对两种负载感应器,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完成了线圈的制作,最后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控制性能良好,改进型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具有更高效快速均匀加热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感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杨伟福,曹广忠,邱洪,李寒逸,王鑫.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5

[2].杨伟福.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及其电控系统研究[D].深圳大学.2015

[3].徐应年.感应加热电源负载感应器模型与恒频调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负载感应器论文-杨伟福,曹广忠,邱洪,李寒逸,王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