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猕猴论文-沈煜泰

清醒猕猴论文-沈煜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醒猕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V1,清醒猕猴,整体光栅,神经元gamma振荡

清醒猕猴论文文献综述

沈煜泰[1](2009)在《清醒猕猴V1皮层对整体光栅的gamma振荡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初级视觉皮层V1是皮层视觉加工通路中的第一站,它整合来自较低级结构视网膜、LGN等投射来的信息,并投射到更高级的皮层。V1神经元有较强朝向选择性和较窄的方位调谐曲线带宽,可以对视觉刺激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精细编码。本文所指的gamma振荡包括神经元峰电位序列中的gamma振荡和LFP中的gamma频段,反映了神经系统的网络特征。峰电位序列的振荡,是指峰电位时间序列呈现类似纵波的周期性疏密波动,频段在30-90Hz的振荡称为gamma振荡。而LFP中的gamma频段是指场电位在同一频段内的的周期性波动,反映了神经元树突接受的输入的整合。已有大量文献表明,知觉特征的整合,记忆的存储和再认都与gamma振荡有关。本文旨在神经元集群层次上研究清醒猴初级视觉皮层不同层对于经典的朝向刺激的反应特性,以期为今后研究清醒猕猴的高级视觉认知活动的神经网络机制创造条件。方法:实验使用清醒猕猴。在一只学会拉杆和注视的猕猴的初级视觉皮层植入叁个电极阵列。采用整体光栅刺激的7个朝向角度(-90°, -60°, -30°, 0°, 30°, 60°, 90°)和无刺激作为8个实验条件,同步记录锋电位序列和局部场电位并实时监控猕猴眼动。结果:(1)总共分离出97个神经元的锋电位序列,其中73个神经元有明确的朝向选择性。73个朝向选择性神经元中7个神经元的峰电位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对朝向刺激表现出有60-70Hz的gamma振荡神经元gamma振荡的强度受到朝向的调制,且调制方式与平均发放率一致,即在最优朝向及其附近朝向gamma振荡最强,在零朝向(null orientation)刺激的条件下和其他放电较弱的刺激条件下消失。神经元gamma振荡的峰值频率也受朝向的调制,但其方式独立于神经元自身的朝向选择性,所有gamma神经元的gamma振荡都是在垂直朝向最快,越接近水平朝向越慢,水平朝向时最慢。(2)分别计算96个电极在各次实验中记录到的LFP在0-100Hz频率范围内的功率谱,发现朝向刺激使gamma(58-70Hz)、beta(12-28Hz)、theta(5-10Hz)叁个频段的功率的改变ΔP最为显着。所有96道电极记录到的LFP的功率改变ΔP的峰值对应的频率值(即峰值频率)在gamma段当中均表现出共同的特性:峰值频率随朝向改变的规律是垂直朝向(±90°)频率最大(~70Hz),水平朝向(0°)频率最慢(~60Hz)。LFP的这种调谐特性独立于同一个电极上记录到的神经元MUA的调谐特性。beta和theta段随朝向调谐的规律是只发生功率改变,而不发生频率的改变。(3)计算各个朝向角度下同一个电极记录到的峰电位序列-LFP的相干函数。发现没有gamma振荡的神经元的峰电位序列与同一道LFP的相干在各个频段和7个朝向角度下都保持在0.425±0.025的水平,而gamma神经元的峰电位序列与同一道LFP的相干在gamma(60-70Hz)频段中的显着增强(随朝向角度不同可多达20%-50%),而在其他频段保持在0.425±0.025的水平.相干函数峰值和峰值频率都受刺激条件的调制。且相干函数峰值、神经元gamma振荡的功率与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叁者的调谐方式一致,相干函数gamma段的峰值频率,神经元gamma振荡的峰值频率与LFP gamma频段的峰值频率叁者同一个朝向刺激条件下的gamma振荡的频率、峰电位-LFP相干函数的峰值频率、LFP gamma频段的峰值频率叁者吻合。神经元的gamma振荡与LFP中的gamma频段在频域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神经元gamma振荡同时表征了整体光栅的个体性质和整体性质。(1)神经元gamma振荡的强度受到朝向刺激的调谐且与自身的调谐方式一致,而且仅在有朝向刺激的条件下才出现,因而体现了神经元自身对于朝向刺激的选择性;(2)神经元的gamma振荡和局部场电位通过其在gamma频段的频率来表征整体光栅刺激的朝向,但不区分对称的朝向;(3)神经元的gamma振荡是神经元的发放行为受到LFP中的gamma频段的调频作用,即个别神经元以多大的强度来振荡取决于神经元自身的朝向偏好,而以多快的频率来振荡,则由神经元群体统一决定。(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5-21)

钱晓毕,陈俊强[2](1994)在《用磁刺激法无损伤定位清醒猕猴左侧拇短展肌的代表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用无损伤磁刺激方法定位清醒猕猴左侧拇短展肌(APB)的皮层代表区,用自制的“8”字形线圈在猕猴头顶每隔1厘米为一点,每点刺激8次,以在APB记录到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平均值占外周刺激最大反应的百分数(M%)来表示APB的地形图(MAP)。结果发现用有效刺激范围内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刺激而得的M%的乘积来表示MAP更为准确;同时我们还发现磁刺激APB皮层代表区的感应电流的有效方向范围与刺激强度有关。(本文来源于《神经科学》期刊1994年02期)

芹代麟,殷松生,周会举[3](1985)在《吗啡与安定对清醒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慢性微电极技术,对清醒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动物行为观察了吗啡与安定对该脑区电活动的影响。在14只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中,观察了9只神经元对静脉注射吗啡的效应,其中8只被激活;对伤害性有反应的7只神经元,注射安定后,仅有2只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其它无变化。看来吗啡与安定对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在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1985年03期)

亣代麟,殷松生,周会举[4](1985)在《吗啡与安定对清醒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额叶皮层(Prefromtal cortex)机能的实验性研究在了解学习、暂时记忆、注意力等心理活动方面有重要意义。Jacobsenm(1935)首先观察到广泛切除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引起持久性的行为障碍。刘觐龙、(?)代麟等的(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1985年04期)

刘觐龙,久保田竞,韩湘文[5](1984)在《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对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进行了观察。在动物进行课题操作中记录单神经元放电。课题中包括视、痛、热叁种感觉刺激。在所记录的338个课题相关神经元中,对一种感觉刺激呈现反应者156个,对两种刺激反应者94个,对叁种刺激都反应者88个。为了观察不具有信号意义的感觉刺激的作用,在课题操作的间歇期给动物以痛、热、视、听、触等自然刺激。在测试的176个课题相关神经元中,仅72个神经元对自然刺激呈现反应。其中对一种感觉刺激反应者45个,对两种刺激反应者19个,叁种者5个,四种者3个。多数神经元对痛(N=33),视(N=30)和热(N=29)刺激呈现反应,仅有3个神经元对声音,9个神经元对触刺激出现反应。绝大多数神经元位于弓状沟上支内侧的颗粒和无颗粒皮层内。本实验表明,痛、热、触、视、听觉等投射到额叶皮层的相同部位,不同程度地会聚到同一神经元上。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与没有信号意义的刺激相比,前者可激活更多的神经元。(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1984年04期)

■代麟,殷杯生,陆莲华,曾繁瑛,刘迪成[6](1981)在《吗啡对清醒自由活动的猕猴前额叶皮层和家兔尾核、海马放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工作发现,吗啡与电针双侧“合谷”都可改变清醒家兔尾核头部神经元对伤害性的刺激反应,与此同时动物行为也有所变化。为了揭示吗啡的中枢作用机制,并探索作为中枢递质的内源性类吗啡物质的作用,我们应用比一般报道剂量为小的吗啡,体循环给药或脑室给药,观察不同脑区单细胞放电活动,同时也观察动物行为的变化。实验方法实验用猕猴叁只,体重3.5—5.0公斤;家兔28只,体重2.5—3.0公斤,雌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第叁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期刊1981-12-01)

清醒猕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用无损伤磁刺激方法定位清醒猕猴左侧拇短展肌(APB)的皮层代表区,用自制的“8”字形线圈在猕猴头顶每隔1厘米为一点,每点刺激8次,以在APB记录到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平均值占外周刺激最大反应的百分数(M%)来表示APB的地形图(MAP)。结果发现用有效刺激范围内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刺激而得的M%的乘积来表示MAP更为准确;同时我们还发现磁刺激APB皮层代表区的感应电流的有效方向范围与刺激强度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醒猕猴论文参考文献

[1].沈煜泰.清醒猕猴V1皮层对整体光栅的gamma振荡响应[D].山西医科大学.2009

[2].钱晓毕,陈俊强.用磁刺激法无损伤定位清醒猕猴左侧拇短展肌的代表区[J].神经科学.1994

[3].芹代麟,殷松生,周会举.吗啡与安定对清醒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1985

[4].亣代麟,殷松生,周会举.吗啡与安定对清醒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J].贵州医药.1985

[5].刘觐龙,久保田竞,韩湘文.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的观察[J].生理学报.1984

[6].■代麟,殷杯生,陆莲华,曾繁瑛,刘迪成.吗啡对清醒自由活动的猕猴前额叶皮层和家兔尾核、海马放电的影响[C].中国心理学会第叁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1981

标签:;  ;  ;  ;  

清醒猕猴论文-沈煜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