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苯中毒(CBP),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ERCC1,单核苷酸多肽(SNP)
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论文文献综述
肖明扬,高琳,陈超,薛萍,肖莎[1](2016)在《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基因多态性、苯暴露水平和生活方式与慢性苯中毒(CBP)发病风险的关联,为筛选慢性苯中毒的易感性生物标志及其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知情同意后以1:2配比原则选取10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问卷调查后,采集2 m L静脉血样,提取DNA。Taqman real time PCR检测ERCC1 rs11615、rs3212986、ERCC2 rs13181、rs1799793、rs238406基因型;引物延伸SNapshot法检测ERCC3 rs150441,ERCC4 rs4781560,XPC rs2228001、rs2279017位点SNP基因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RCC1 rs11615 TT基因型可使慢性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ORadj=3.236,95%CI=1.353~7.740),未发现ERCC1 rs3212986(χ2=0.125,P=0.939),ERCC2 rs13181(χ2=3.315,P=0.191)、rs1799793(χ2=1.796,P=0.407)、rs238406(χ2=1.182,P=0.554),ERCC3 rs150441(χ2=4.657,P=0.097),ERCC4 rs4781560(χ2=1.116,P=0.572),XPC rs2228001(χ2=1.180,P=0.554)、rs2279017(χ2=2.570,P=0.227)等基因位点与慢性苯中毒发生有关联。结论在苯暴露情况下,携带ERCC1 rs11615 T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风险增高,ERCC1rs11615多态可能成为慢性苯中毒易感人群筛选的生物学标志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6年08期)
林大枫[2](2012)在《甲醛致工人淋巴细胞遗传损伤及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4年将甲醛重新分类为人类致癌物(Ⅰ类),认为甲醛可以导致人类鼻咽癌和髓系白血病,因此,评估职业性甲醛暴露对工人的早期健康危害及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多种遗传毒性,其所致早期遗传损伤包括DNA链断裂、染色体损伤、DNA-蛋白质交联(DPCs)等,然而甲醛暴露对非直接接触部位遗传损伤的证据有限且结论不一致,进一步评价甲醛暴露人群远端部位如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水平有助于阐明甲醛的致白血病作用。多条遗传损伤修复通路同时或先后协同性参与甲醛所致遗传损伤的修复,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作用最广泛和重要,被认为参与染色体损伤、DPCs. DNA链间交联的修复。该通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影响相应蛋白的表达或修复功能。研究SNP位点对甲醛所致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危险等位基因和筛选甲醛暴露的易感人群,对预防甲醛的有害健康效应意义重大。目的:研究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染色体损伤、DPCs水平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NER通路基因SNPs对甲醛所致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监测了山东省某胶合板厂五个不同工作场所的空气甲醛浓度,用彗星实验、胞质阻断双微核实验、KC1-SDS实验分别评价该环境下工作的178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水平(Oliver彗星尾距,OTM值)、染色体断裂或丢失水平(胞质阻断双微核率,CBMN率)、DPC水平(DPC率),分析现场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暴露-效应关系,我们动态监测了另外62名工人8小时工作暴露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水平,并监测了不同工种工人的甲醛暴露水平,分析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8小时甲醛暴露前后的遗传损伤水平及遗传损伤水平改变量间的关系。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利用TaqMan技术对上述178名甲醛暴露工人NER通路8个基因上24个标签SNPs (tag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24个tagSNPs位点与工人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验证阳性SNPs对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我们在另外独立的128名甲醛暴露工人和在合并后的306名工人中分析阳性SNPs与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联性。对多阶段人群研究筛选出的阳性SNPs,我们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HepG2和293两个细胞系中作进一步功能学研究。结果:在178名工人的研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随甲醛暴露水平增高而升高(Ptrend=0.002), CBMN率随甲醛暴露年数增大而升高(Ptrend<0.001), DPC率与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无统计学关联。在62名工人的动态验证研究中,8小时甲醛暴露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和DPC率与暴露前相比显着升高(P<0.001,P=0.019),暴露前后的CBMN率无显着差异。8小时甲醛暴露后OTM值增量与甲醛暴露水平相关联(P=0.005),DPC率增量与甲醛暴露水平无统计学关联。工作暴露前后CBMN率均与甲醛暴露年数相关联(P=0.029,P<0.001)。在178名工人的研究中,ERCC1基因rs3212961位点CA和AA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降低(P=0.022,P=0.038),rs2336219位点GA+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降低(P=0.030)。ERCC5基因rs2094258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增高(P=0.012)。DDB2基因rs901746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增高(P=0.029)。ERCC5基因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41),rs2296147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45)。在另外128名工人的验证研究中,rs233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及rs2094258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OTM值无显着差异。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5),rs2296147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1)。在合并后的306名工人的验证研究中,rs233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及rs2094258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OTM值无显着差异。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7),rs2296147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1)。在HepG2细胞和293细胞中,rs2296147位点C等位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均低于T等位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2,P<0.001)。结论:甲醛暴露可引起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甲醛暴露水平与DNA断裂水平成剂量-反应关系,甲醛暴露年数与染色体损伤水平成剂量-反应关系。NER通路重要基因SNPs对DNA断裂水平无影响。ERCC5基因rs4150348位点和rs2296147位点对甲醛所致染色体损伤水平具有影响,其中rs2296147位点可调节ERCC5基因的转录水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戴俊程,胡志斌,陈亦江,许林,马红霞[3](2009)在《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显示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在去除吸烟引起的DNA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吸烟相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 010例肺癌患者和1011例正常对照。采用基于通路的候选基因选点策略,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相关的8个核心基因中筛选出40个标签SNP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单个位点分析发现6个SNPs(ERCC12个,DDB2 2个,ERCC4/XPF 1个,XPC 1个)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肿肿瘤家族史后,仍有3个SNPs(ERCC1 rs3212948,DDB2 rs830083,ERCC4rs3136038)与肺癌易感性存在统计学关联。等位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肺癌的发病风险随着风险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ERCC1,ERCC2,ERCC3,ERCC5,XPA和XPC。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肺癌个体易感性有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4年将甲醛重新分类为人类致癌物(Ⅰ类),认为甲醛可以导致人类鼻咽癌和髓系白血病,因此,评估职业性甲醛暴露对工人的早期健康危害及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多种遗传毒性,其所致早期遗传损伤包括DNA链断裂、染色体损伤、DNA-蛋白质交联(DPCs)等,然而甲醛暴露对非直接接触部位遗传损伤的证据有限且结论不一致,进一步评价甲醛暴露人群远端部位如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水平有助于阐明甲醛的致白血病作用。多条遗传损伤修复通路同时或先后协同性参与甲醛所致遗传损伤的修复,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作用最广泛和重要,被认为参与染色体损伤、DPCs. DNA链间交联的修复。该通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影响相应蛋白的表达或修复功能。研究SNP位点对甲醛所致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危险等位基因和筛选甲醛暴露的易感人群,对预防甲醛的有害健康效应意义重大。目的:研究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染色体损伤、DPCs水平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NER通路基因SNPs对甲醛所致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监测了山东省某胶合板厂五个不同工作场所的空气甲醛浓度,用彗星实验、胞质阻断双微核实验、KC1-SDS实验分别评价该环境下工作的178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水平(Oliver彗星尾距,OTM值)、染色体断裂或丢失水平(胞质阻断双微核率,CBMN率)、DPC水平(DPC率),分析现场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暴露-效应关系,我们动态监测了另外62名工人8小时工作暴露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水平,并监测了不同工种工人的甲醛暴露水平,分析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与8小时甲醛暴露前后的遗传损伤水平及遗传损伤水平改变量间的关系。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利用TaqMan技术对上述178名甲醛暴露工人NER通路8个基因上24个标签SNPs (tag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24个tagSNPs位点与工人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验证阳性SNPs对遗传损伤水平的影响,我们在另外独立的128名甲醛暴露工人和在合并后的306名工人中分析阳性SNPs与遗传损伤水平间的关联性。对多阶段人群研究筛选出的阳性SNPs,我们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HepG2和293两个细胞系中作进一步功能学研究。结果:在178名工人的研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随甲醛暴露水平增高而升高(Ptrend=0.002), CBMN率随甲醛暴露年数增大而升高(Ptrend<0.001), DPC率与甲醛暴露水平和暴露年数无统计学关联。在62名工人的动态验证研究中,8小时甲醛暴露后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和DPC率与暴露前相比显着升高(P<0.001,P=0.019),暴露前后的CBMN率无显着差异。8小时甲醛暴露后OTM值增量与甲醛暴露水平相关联(P=0.005),DPC率增量与甲醛暴露水平无统计学关联。工作暴露前后CBMN率均与甲醛暴露年数相关联(P=0.029,P<0.001)。在178名工人的研究中,ERCC1基因rs3212961位点CA和AA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降低(P=0.022,P=0.038),rs2336219位点GA+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降低(P=0.030)。ERCC5基因rs2094258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增高(P=0.012)。DDB2基因rs901746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OTM值显着增高(P=0.029)。ERCC5基因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41),rs2296147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45)。在另外128名工人的验证研究中,rs233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及rs2094258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OTM值无显着差异。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5),rs2296147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1)。在合并后的306名工人的验证研究中,rs233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及rs2094258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OTM值无显着差异。rs4150348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7),rs2296147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BMN率显着增高(P=0.001)。在HepG2细胞和293细胞中,rs2296147位点C等位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均低于T等位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2,P<0.001)。结论:甲醛暴露可引起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甲醛暴露水平与DNA断裂水平成剂量-反应关系,甲醛暴露年数与染色体损伤水平成剂量-反应关系。NER通路重要基因SNPs对DNA断裂水平无影响。ERCC5基因rs4150348位点和rs2296147位点对甲醛所致染色体损伤水平具有影响,其中rs2296147位点可调节ERCC5基因的转录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论文参考文献
[1].肖明扬,高琳,陈超,薛萍,肖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关联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6
[2].林大枫.甲醛致工人淋巴细胞遗传损伤及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戴俊程,胡志斌,陈亦江,许林,马红霞.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研究(英文)[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
标签:慢性苯中毒(CBP); 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 ERCC1; 单核苷酸多肽(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