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组一段论文-周磊,王永诗,于雯泉,卢双舫

阜宁组一段论文-周磊,王永诗,于雯泉,卢双舫

导读:本文包含了阜宁组一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性下限,物性上限,分级评价,致密砂岩储层

阜宁组一段论文文献综述

周磊,王永诗,于雯泉,卢双舫[1](2019)在《基于物性上、下限计算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级评价——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是致密油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确定致密油储层的不同物性界限能准确有效的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致密储层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运用含油产状法、核磁共振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含油物性下限,运用核磁共振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试油法等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可动物性下限,运用力平衡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物性上限;结合致密储层的渗流特征并辅以孔隙结构分类验证,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将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无效致密储层、致密含油储层、可动致密储层及易动致密储层4个级别,渗透率界限分别对应0. 07×10~(-3),0. 12×10~(-3),0. 50×10~(-3)和1. 13×10~(-3)μm~2。致密储层的分级结果与储层试油试采结果相一致,印证了利用致密储层物性界限进行致密储层分级评价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冯莫沉[2](2018)在《韦5断块阜宁组一段储层构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韦5断块阜宁组一段油藏是一个以叁角洲前缘细砂~粉砂岩沉积为主的稠油油藏。伴随着油田即将进入高(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开发初期对储层认识不够精准,油藏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后期的开发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指导下,结合岩心、测井和动态资料,在前人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了地层格架;基于叁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规律,明确研究区沉积体系及微相特征;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构型单元拼合迭置特征,并建立了韦5断块阜一段叁角洲前缘构型模式。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基于前人地层对比成果,新增识别了 4个辅助标志层,分别位于E1f11-5、E1f11-7、E1f11-10、E1f11-13小层的顶部,综合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其迭加特征,将研究区阜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1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进一步将17个小层细分为31个单层,首次将研究区阜一段主力油层划分到单层。在对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韦5断块阜一段储层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沉积,其内部微相类型多样、空间迭置关系复杂。综合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明确其主要发育河口坝、坝缘、水下分流河道、滩砂、席状砂及支流间湾5个微相。平面上主要有4种分布类型: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叁角洲前缘河口坝—滩砂组合沉积、叁角洲前缘连片状河口坝沉积与叁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垂向上阜一段相对湖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单层之间及其内部沉积以反旋回为主,形成了叁角洲外前缘、内前缘沉积。以叁角洲前缘沉积规律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依据Miall层次界面分析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构型6级划分方案,精选4级构型单元河口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区不同期河口坝单元存在独立型、迭加型、切迭型3种迭置关系;同期构型单元间拼接模式主要有坝主体—坝主体、坝主体—坝缘—坝主体、坝主体—坝间泥—坝主体、河口坝—分流河道、河口坝—滩砂—河口坝拼接5类。本论文研究重点是在主力油层连片的复合河口坝内部识别出单一河口坝,总结出4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曲线形态差异、砂体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砂体顶面层位高程差。从研究区横向与纵向构型单元分布剖面图分析得出韦5断块阜一段构型单元整体呈现拼合板状的样式分布。(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丁林林,傅强,夏岩[3](2015)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古环境恢复及其古湖泊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岩中碳氧同位素值的测定在古环境恢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韦马地区阜宁组一段(E1f1)的13个砂岩样品,利用MAT-252型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精确测定砂岩样品中沉积的碳酸盐岩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比值。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值均为负值,δ13C值在-2.05‰~-6.44‰之间、δ18O值在-8.33‰~-12.08‰之间,通过计算及与海相和陆相碳酸盐岩同位素值对比得出,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淡水陆相开放性湖泊,成岩温度较低,湖泊古生产力具有分段性,由深变浅,湖泊的古生产力具有由低变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5年01期)

司马立强,吴思仪,袁龙,温新房,闫建平[4](2014)在《致密砂岩油藏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以苏北盆地阜宁组和戴一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的低孔低渗透特征使其不易辨别有效储层和无效储层,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致密砂岩油藏,对其有效厚度的确定进行了重新认识。针对致密砂岩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等特点,结合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等四性关系,以苏北盆地阜宁组和戴一段致密砂岩油藏为例,在岩心分析、试油、压汞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核磁共振、经验统计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等5种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及电性下限值,并相互验证。在确定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5口井做实际应用分析,对比见油岩心长度和测井解释有效厚度发现绝对误差为-0.15 m,层划准率为100%,此标准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4年05期)

纪友亮,周勇,刘玉瑞,卢欢,刘启东[5](2014)在《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沉积特征对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38口井的岩芯描述和400余块样品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镜下观察以及物性分析和含油性分析等,对储层的岩性、粒度、杂基含量、层理结构、生物扰动构造等因素与储层的成岩现象、物性特征和含油性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储层物性的影响和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关系。储层的岩石成分对储层的成岩作用及物性有重要影响,岩屑较软,易被压实和溶解,浅埋藏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埋藏较深时,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岩屑含量增加而快速下降。储层的粒度对储层的成岩作用及物性也有重要影响,一般随着粒度的增大,孔隙度、渗透率都相应增大。储层的层理类型对成岩作用及物性也有重要影响,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或平行层理砂岩的分选性好,杂基含量较低,属于颗粒支撑结构,从而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为后期地下酸性流体对储层的溶蚀改造提供了渗流条件;波状交错层理等砂岩除不具备这一条件外,砂层内部弯曲的纹层给地下流体的流动增加了困难,不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油气的进入。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其对原始物性的控制,分选好、原始物性好的储层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对地层流体的流动的阻力小,其储集空间可以由于致密胶结作用完全消失,也可以得到溶蚀改善和保存;但泥质含量高的储层,其原始物性不好,对地层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尤其是油气难于进入,储层主要遭受破坏,而难以得到改善和保存。(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陈明铭[6](2014)在《陈堡油田陈3断块阜宁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图像分析及压汞测试,本文对陈3断块阜宁组一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工区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阜宁组一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粗粉砂岩,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本区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强烈的溶蚀作用,储集空间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喉道类型以较细喉道和中喉道为主,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岩石组构及成岩作用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4年04期)

黄鑫,胡望水,雷秋艳,刘一慧,李松泽[7](2013)在《高集油田高6断块阜宁组一段流动单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集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优选出符合工区实际的5个地层参数作为主控参数,采用综合聚类分析方法,对目的层阜宁组一段的流动单元进行研究,将阜宁组一段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在流动单元划分及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流动单元叁维地质模型,总结流动单元分布规律。分析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指出Ⅱ、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3年04期)

戴祉平,陈勇,于雯泉[8](2013)在《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成岩环境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岩心薄片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对与阜一段储层成岩作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根据流体性质可以分为四个重要成岩流体活动阶段:①早期弱碱性流体活动,成岩温度50~80℃;②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80~105℃;③成岩流体演变为碱性,成岩温度95~120℃;④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110~140℃。碱性流体活动时期发生碳酸盐胶结,酸性流体活动期发生硅质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酸性流体对次生孔隙的发育有利,由于成岩演化历史过程中酸性流体有限,其活动区域应当重点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纪友亮,卢欢,刘玉瑞[9](2013)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浅水叁角洲和滩坝沉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38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识别出岩性、结构、构造标志,进一步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一段的相标志和沉积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其具有浅水叁角洲和滩坝相的沉积特征,其中浅水叁角洲可进一步分为浅水叁角洲平原和浅水叁角洲前缘2个沉积亚相,前者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3个沉积微相,后者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坝4个沉积微相。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过程中,浅水叁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向湖泊轴心方向推进,形成多个迭置的朵叶体;而在浅水叁角洲侧缘,由于湖浪和沿岸流的改造,形成多条沿湖岸线和浅水叁角洲呈狭长带状展布的滩坝。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湖平面频繁变化时期浅水叁角洲和滩坝混合沉积的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雷秋艳[10](2013)在《高集油田阜宁组一段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早期开发的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采收率相对较低,一般为30%左右,研究表明,在长期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剩余油,它们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分布着。储层构型控制着地下流体的流动,导致剩余油分布表现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因而对于现阶段,进行地下储层建筑结构的研究,并分析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显得至关重要。高集油田位于江苏省金湖县陈桥乡—金北乡境内,构造位置位于江苏省东台坳陷金湖凹陷二级构造带—西斜坡中段,南接崔庄油田,北邻刘庄油气田,东与叁河次凹相连,西靠建湖隆起,是在斜坡构造背景上被断层切割形成的断鼻、断块群。本文以高集油田阜宁组一段为例,针对高集油田的油藏特征及油田开发特点,在综合分析油藏的地质、测井、储层岩石学分析化验、沉积学、地质统计学、层序地层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技术等现代油藏描述的技术和方法,以石油地质学、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储层内部建筑结构进行深入解剖,并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地下叁角洲储层内部构型分析方法,进而分析了构型要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这不仅对其它相似油田的精细储层研究有较大帮助,而且对现阶段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论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考虑地层剥蚀和缺失、河道下切与砂体迭置、沉积微相变化、开发因素等综合因素,建立了全区范围内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此格架内对研究区小层及单层进行了地层对比与划分,将阜宁组一段划分为2个砂组,19个小层。在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基础上,以现代沉积及露头原型模型为指导,分多个层次(复合砂体、单期砂体、单成因砂体、前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本次研究在单砂体识别与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一套单砂体划分及单砂体规模确定的研究方法,主要应用“砂岩顶相对深度(小层内砂岩顶面到该小层地层顶界的距离)”,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及剖面组合模式,综合研究单期砂体的分布特征。识别单期砂体规模过程中主要应用密井网区的测井资料,并在单砂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采用“相邻相似”原则对单砂体边界点进行合理组合。在单砂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的精细刻划与表征。并且总结了一套识别及解剖单砂体内部构型的方法,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了单砂体宽厚比的关系,然后依据砂体宽度、厚度趋势及垂向层序识别单砂体,进而应用经验公式、地质模型、小井距资料确定前积体、前积面规模及产状,指导重点井区单砂体内部结构分析,并进行动态验证;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及测井处理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各属性模型,采用“多级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叁维模型,并重点分析了隔夹层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在储层构型研究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规模储层构型要素(复合河道、单河道、河道内部结构)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重点分析了微相、韵律、结构面(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3-05-01)

阜宁组一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韦5断块阜宁组一段油藏是一个以叁角洲前缘细砂~粉砂岩沉积为主的稠油油藏。伴随着油田即将进入高(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开发初期对储层认识不够精准,油藏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后期的开发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指导下,结合岩心、测井和动态资料,在前人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了地层格架;基于叁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规律,明确研究区沉积体系及微相特征;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构型单元拼合迭置特征,并建立了韦5断块阜一段叁角洲前缘构型模式。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基于前人地层对比成果,新增识别了 4个辅助标志层,分别位于E1f11-5、E1f11-7、E1f11-10、E1f11-13小层的顶部,综合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其迭加特征,将研究区阜一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1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进一步将17个小层细分为31个单层,首次将研究区阜一段主力油层划分到单层。在对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韦5断块阜一段储层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沉积,其内部微相类型多样、空间迭置关系复杂。综合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明确其主要发育河口坝、坝缘、水下分流河道、滩砂、席状砂及支流间湾5个微相。平面上主要有4种分布类型: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叁角洲前缘河口坝—滩砂组合沉积、叁角洲前缘连片状河口坝沉积与叁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垂向上阜一段相对湖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单层之间及其内部沉积以反旋回为主,形成了叁角洲外前缘、内前缘沉积。以叁角洲前缘沉积规律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依据Miall层次界面分析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构型6级划分方案,精选4级构型单元河口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区不同期河口坝单元存在独立型、迭加型、切迭型3种迭置关系;同期构型单元间拼接模式主要有坝主体—坝主体、坝主体—坝缘—坝主体、坝主体—坝间泥—坝主体、河口坝—分流河道、河口坝—滩砂—河口坝拼接5类。本论文研究重点是在主力油层连片的复合河口坝内部识别出单一河口坝,总结出4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曲线形态差异、砂体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砂体顶面层位高程差。从研究区横向与纵向构型单元分布剖面图分析得出韦5断块阜一段构型单元整体呈现拼合板状的样式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阜宁组一段论文参考文献

[1].周磊,王永诗,于雯泉,卢双舫.基于物性上、下限计算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级评价——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2].冯莫沉.韦5断块阜宁组一段储层构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3].丁林林,傅强,夏岩.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古环境恢复及其古湖泊学意义[J].上海国土资源.2015

[4].司马立强,吴思仪,袁龙,温新房,闫建平.致密砂岩油藏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以苏北盆地阜宁组和戴一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

[5].纪友亮,周勇,刘玉瑞,卢欢,刘启东.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沉积特征对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4

[6].陈明铭.陈堡油田陈3断块阜宁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

[7].黄鑫,胡望水,雷秋艳,刘一慧,李松泽.高集油田高6断块阜宁组一段流动单元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3

[8].戴祉平,陈勇,于雯泉.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成岩环境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纪友亮,卢欢,刘玉瑞.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浅水叁角洲和滩坝沉积模式[J].古地理学报.2013

[10].雷秋艳.高集油田阜宁组一段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长江大学.2013

标签:;  ;  ;  ;  

阜宁组一段论文-周磊,王永诗,于雯泉,卢双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