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罗斌[1](2021)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和相关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具备稳定的信号、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更为清晰的图像等特点具有传统模拟信号并不具备的优势,成为我国电视广播技术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自媒体和手机视频的良好发展,其为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张仙彩[2](2021)在《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央,面向民族地区的方针”,及时准确地向拉祜族民众,以及拉祜族地区的各族人民传播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边疆安全和各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发展为研究脉络,以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媒介生态环境、生产内容、社会效益为研究视角,着重对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资源现状,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形态及其社会功能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对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思考。论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历史沿革及媒介生态环境》。重点对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沿革和受众基础、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主要对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文艺节目分类梳理,分析了各类拉祜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特点及其表达方式、节目追求。第三章,《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价值探索及功能分析》。主要探索了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审美价值、传播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分析了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资讯服务功能。第四章,《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梳理了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出发点对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相应思考。
郝铮[3](2021)在《基于DTMB技术的融合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DTMB)传输技术为基础组建DTMB融合数字电视系统,将卫星接收系统、网络传输系统、数字编码系统、数字电视复用系统、DTMB调制系统、分配网系统以及机房系统进行集成建设,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手段在业务层面的融合创新。
程培刚[4](2021)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关键技术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而社会已经基本进入了科技社会,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正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并在当下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单频网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的重要组网形式,其应用为社会带来了较大效益,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仍然存在不足,需在今后多加调整。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关键技术与优化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陈建斌[5](2020)在《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电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媒体行业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数字电视技术还极大推动了电视网络的发展。本文简单阐释了数字电视技术的相关概念与自身特点,其次对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乃至其今后的发展前景与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数字电视技术的问世对传统电视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了电视传媒行业在技术方面变革与创新。与传统电视技术相比,数字电视技术在录音摄像及节目制作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优势与特点对比也显得更加
张烨[6](2020)在《一种新型数字电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作为发展最快且用户需求最大的消费产品,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已成为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掀起了研究数字电视传输策略,制定数字电视标准,研发数字电视设备,引导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数字电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其标准作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有关的数字电视标准和数字电视设备,研发一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终端软件系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为了能够设计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软件系统,结合有关的软件系统理论,在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可移植性以及模块化的标准基础之上,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构建基于分层设计的软件框架结构,明确接收终端内部的各个代码之间关系,利于后续软件的开发升级与维护。(2)数字电视接收终端人机交互层的智能化设计模式。采用HI2016主芯片附带的高效创建高性能跨平台交互图形程序OSG(Open Scene Graph)和屏幕菜单式调节的OSD(on-screen display)功能,快速构建一个人机交互层,实现基于消息通讯机制的人机交互通道,进而在软件系统内部设置一个任务主控系统,用于统筹规划用户的各种业务。这种智能化的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软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反应能力,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3)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备总线驱动设计模式。对信道解调模块、音视频解码及控制主模块、音视频放大输岀模块和电源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进而设计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硬件结构;对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备驱动层的调解芯片、无线音频连接芯片、TUNER以及SPI驱动程序进行设计与测试,实现接收终端软件系统的通讯功能;设计一个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实现设备驱动层与系统操作的软件联系,维持上层软件在整个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终端软件系统设计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多次调试与功能完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终端软件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且较低的成本,符合数字电视市场需求,促进了数字电视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程宏,周宏,奚烁辰[7](2020)在《5G时代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应用与发展规划——以北京地区DTMB发展情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5G时代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应用与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文章论述了DTMB的技术业务特点,北京地区DTMB的应用与发展状况,中国香港地区与澳大利亚的DTMB发展现状,DTMB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电视台发展DTMB的重要意义。最终,立足于我国DTMB-A技术以及5G广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发展的具体措施。
闫峰[8](2020)在《基于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新技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对电视娱乐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极大促进了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更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有赖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演变,在其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无线广播信号的优质覆盖及传输,对无线数字电视行业形成巨大助推作用。本文就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论述。
于海晶[9](2020)在《基于领结结构的全频段数字电视发射天线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完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彻底完成地面电视模拟化向数字化过渡的攻坚时期,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应覆盖更广的范围、占用更小的空间资源、承载更多的频道数。天线是数字电视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覆盖全频段(470MHz-862MHz)的低驻波比、高增益数字电视发射天线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因此,对全频段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论文研究课题来源于辽宁普天数码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电视发射系统无源器件的开发”项目,设计了全频段的数字电视发射天线。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双层领结结构天线单元。采用领结结构的偶极子作为单元天线,为展宽频带,加入了寄生的领结结构偶极子,实现了双层领结结构偶极子天线单元。由于引入新的谐振模式,拓宽了天线单元的阻抗带宽。再将两个天线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子阵列单元,进一步优化了阻抗平坦度,提高了增益。(2)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双层领结结构的水平极化数字电视发射天线阵。将两个子阵列天线单元以齐平方式排列,并采用T型宽带匹配网络进行等功分馈电,构成1×4的四元天线阵。T型宽带匹配网络包括两个阶梯型复阻抗变换器,同时引入L型巴伦结构,共同实现了天线阵的全频段匹配。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一致,在470MHz-862MHz的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小于1.13。增益为11.6dBi-12.6dBi,均满足了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指标要求。(3)设计了一款基于双层领结结构的全频段垂直极化数字电视发射天线阵。将两个子阵列单元以共轴线方式排列,经过T型宽带匹配网络,构成2×2的四元阵列天线。引入的两个阶梯型复阻抗变换器以及巴伦结构,使天线阵在全频带内达到良好匹配。仿真结果表明,在全频带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均在1.10以下,增益均大于11.6dBi,且最大增益为13.3dBi,达到了数字电视发射天线指标要求。然后,分析了垂直极化天线阵的多面和多层组合方式,并对天线进行合理布置,实现了垂直面场强的零点填充。
王浩[10](2020)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使人类传播信息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一种基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产生的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成为人们接收重要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本文就将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对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优势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及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应用进行系统论述,最后对其应用要点进行了最终阐述。
二、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和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简述 |
2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特征 |
3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
4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实际应用 |
4.1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固定电视中的应用 |
4.2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手机电视中的应用 |
4.3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车载电视中的应用 |
5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6 结束语 |
(2)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历史沿革及媒介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历史沿革 |
一、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
二、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 |
一、受众基础 |
二、基础设施 |
三、管理体制 |
第二章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
第一节 新闻节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呈现 |
一、贴近民众的节目内容 |
二、报道式的节目表达 |
三、意义深远的节目追求 |
第二节 专题节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呈现 |
一、科普性的节目内容 |
二、故事化的节目表达 |
三、惠民性的节目追求 |
第三节 文艺节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呈现 |
一、民族化的节目内容 |
二、表演化的节目表达 |
三、娱乐化的节目追求 |
第三章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价值探索及功能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价值 |
一、审美价值:原生态的拉祜族文化审美 |
二、传播价值:信息的获取与传播 |
三、文化价值: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
四、经济价值:宣传引导,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的功能 |
一、舆论引导功能:加强党在边境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力 |
二、教育功能:提高拉祜族群众整体素质 |
三、娱乐功能: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 |
四、服务功能:提供量体裁衣的资讯服务 |
第四章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一节 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拉祜语及广播电视媒体人才匮乏 |
二、缺少互动与反馈渠道 |
三、内容生产不能满足受众所需 |
四、影响力亟待提高 |
五、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二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思考 |
一、培育拉祜语广播电视专业人才 |
二、增建互动与反馈渠道 |
三、丰富节目内容,满足受众所需 |
四、扩展传播渠道与范围,提升影响力 |
五、向社会各界寻求经济援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DTMB技术的融合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核心技术应用 |
1.1 组播技术 |
1.2 视频编码技术 |
1.3 复用技术 |
2 系统建设方案 |
2.1 信源接入 |
2.1.1 数字电视信源 |
2.1.2 卫星信号 |
2.1.3 自办节目 |
2.2 前端平台 |
2.2.1 编码系统 |
2.2.2 复用系统 |
2.2.3 调制系统 |
2.3 分配网 |
2.4 网管系统 |
2.5 应急切换系统 |
3 项目主要技术创新 |
3.1 发展思路创新 |
3.2 技术融合创新 |
3.3 业务拓展创新 |
4 结语 |
(4)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关键技术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概述 |
1.1 单频网结构 |
1.2 单频网特点 |
1.3 单频网测试方法 |
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的关键技术 |
2.1 单频网组网技术 |
2.2 SDH网络传输 |
2.3 单频网发射系统 |
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的优化路径 |
3.1 科学选择各个系统 |
3.2 注重信号覆盖交叠区域设置 |
3.3 遵循单频网优化原则 |
(5)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电视技术的相关概念 |
2 数字电视技术自身具备的特点 |
3 现阶段数字电视技术的具体应用 |
4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
(6)一种新型数字电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数字电视简介 |
1.2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 |
1.3 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
1.3.2 国内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
1.4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标准 |
1.4.1 国外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简介 |
1.4.2 DTMB标准简介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DT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软件系统的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2 软件开发编译环境 |
2.3 实时操作系统?C/OS分析运用 |
2.4 软件系统的结构 |
2.5 软件分层的设计 |
2.6 对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三章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人机交互层的设计与实现 |
3.1 人机交互层概述及系统结构 |
3.2 人机交互层模块设计及其相关业务管理 |
3.3 界面设计 |
3.3.1 支持机制 |
3.3.2 用户界面的需求分析 |
3.3.3 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四章 DT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备驱动层的设计与实现 |
4.1 DT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硬件结构 |
4.2 I~2C总线驱动分析设计 |
4.2.1 I~2C总线概述 |
4.2.2 I~2C总线双向传输的接口特性 |
4.2.3 I~2C总线工作原理分析应用 |
4.2.4 I~2C总线的应用设计 |
4.3 解调芯片LGS-8G42驱动设计 |
4.3.1 硬件连接模式研究 |
4.3.2 软件实现 |
4.4 BLH-702调谐器驱动设计 |
4.4.1 硬件的连接模式研究 |
4.4.2 高频头寄存器流程控制 |
4.4.3 设定高频头的初始化模式及频率 |
4.5 FM调频芯片的驱动设计 |
4.5.1 SPI总线驱动设计 |
4.5.2 FM调频芯片驱动开发 |
4.6 对驱动软件的调试 |
第五章 核心芯片介绍及系统评测数据 |
5.1 解码芯片HI2016E |
5.2 解调芯片LGS-8G42 |
5.3 接收终端参数测试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5G时代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应用与发展规划——以北京地区DTMB发展情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技术业务特点 |
二北京地区DTMB广播的现状与应用情况 |
三中国香港地区与澳大利亚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发展状况 |
1. 中国香港地区的DTMB |
2. 澳大利亚的数字地面电视广播 |
四北京台发展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重要意义 |
1. DTMB是北京电视台重要的传播渠道 |
2. 无线地面电视是宝贵的频谱资源 |
3. DTMB系统适于移动接收,其移动特性优于欧洲DVB-T系统 |
4.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公益载体 |
5.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应急广播的主要手段 |
五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
1. DTMB作为媒体融合传播的入口 |
2. DTMB融合多媒体应用 |
六DTMB-A技术以及5G广播的发展趋势 |
1. 我国DTMB-A标准及应用 |
2.5G电视广播技术标准与应用 |
七促进BTV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发展的措施 |
八结束语 |
(8)基于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概述 |
1.1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特点及优势 |
1.2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技术标准 |
1.2.1 ISDB-T标准 |
1.2.2 DVB-T标准 |
1.2.3 ATSC8-VSB标准 |
1.2.4 DTMB标准 |
2.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实现方案 |
2.1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前端优化 |
2.2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传输网络 |
2.3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接收系统 |
3. 提高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应用水平 |
3.1 建立完善的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及管理体系 |
3.2 跟进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相关设备的维保 |
4. 结束 |
(9)基于领结结构的全频段数字电视发射天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相关知识 |
2.1 二元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 |
2.1.1 二元天线阵的辐射场 |
2.1.2 等幅同向馈电的二元阵方向性 |
2.1.3 共轴线和齐平排列的二元阵方向性 |
2.2 天线的特性参数 |
2.2.1 天线的匹配特性参数 |
2.2.2 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 |
2.3 本章小结 |
3 领结结构天线单元的设计 |
3.1 单层领结结构的偶极子单元设计 |
3.2 双层领结结构的天线单元设计 |
3.3 双层领结结构子阵列的设计 |
3.3.1 平行导体带条的设计 |
3.3.2 双层领结结构天线子阵列的主要参数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水平极化全频段数字电视发射天线阵的设计 |
4.1 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设计指标 |
4.2 水平极化数字电视发射天线阵列结构 |
4.3 宽带匹配网络的设计 |
4.4 水平极化天线阵的综合仿真 |
4.5 水平极化天线阵的加工与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5 垂直极化天线阵的设计 |
5.1 垂直极化天线阵的设计指标 |
5.2 垂直极化数字电视发射天线阵列结构 |
5.3 垂直极化天线阵参数优化 |
5.4 垂直极化天线阵仿真结果分析 |
5.5 垂直极化天线阵的组合分析 |
5.5.1 垂直极化天线多面组合分析 |
5.5.2 垂直极化天线多层组合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广播电视与数字电视的技术比较分析 |
2. 数字电视的应用优势 |
2.1 图像音效效果质量较佳 |
2.2 信号覆盖区域更广 |
2.3 便携式应用特点 |
3.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
3.1 视频编码技术 |
3.2 数字电视复用系统 |
3.3 调制解调以及信道编解码技术 |
3.4 数字传输的常用调制技术 |
4. 广播电视的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要点分析 |
4.1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
4.2 广播电视的技术要点 |
4.2.1 广播电视的发射天线 |
4.2.2 信号发射场地 |
4.2.3 经济成本 |
4.2.4 传输频率 |
5. 总结 |
四、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和相关问题探讨[J]. 罗斌.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06)
- [2]中国拉祜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研究[D]. 张仙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DTMB技术的融合数字电视传输系统[J]. 郝铮. 电视技术, 2021(05)
- [4]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关键技术及优化研究[J]. 程培刚. 中国传媒科技, 2021(03)
- [5]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 陈建斌. 电子世界, 2020(16)
- [6]一种新型数字电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烨.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7]5G时代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应用与发展规划——以北京地区DTMB发展情况为例[J]. 程宏,周宏,奚烁辰. 现代电视技术, 2020(06)
- [8]基于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应用[J]. 闫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1)
- [9]基于领结结构的全频段数字电视发射天线设计[D]. 于海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10]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J]. 王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