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征倾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矿压显现,支护优化,围岩控制
特征倾角论文文献综述
郑发强[1](2019)在《大倾角中厚煤层综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观音山煤矿E0104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化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提出片帮冒顶控制技术及"高强恒阻支柱-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方式,并进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控制鲜果更加明显,说明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徐静,周毅,段立强,黄海峰[2](2019)在《川东某红层缓倾角顺层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东某红层缓倾角顺层滑坡为例,通过实地工程地质调查,对滑坡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坡体后缘拉裂缝在降雨作用下逐渐发展,扩展到潜在滑动面形成滑动面,后缘拉裂缝充水,其静水压力和沿软弱夹层的扬压力导致滑体沿主滑方向平推。研究成果为平推式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肖家平,刘帅,池小楼[3](2019)在《近距离采空区下大倾角俯伪斜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倾角俯伪斜工作面矿压分布特点,结合潘北矿大倾角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地质与工程条件,开展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下俯伪斜工作面不同开采阶段支承压力演化特征研究。根据现场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构建了不同回采阶段大倾角煤层俯伪斜开采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分布以及数值计算模型,计算了煤壁前方支承压力作用范围,揭示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下俯伪斜工作面支承压力"鞍型"分布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分析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及顶板来压强度,提出了工作面矿压控制对策,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燕晓东[4](2019)在《大倾角煤层采场能量转移特征及其邻近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围岩变形及受力特征具有不对称性,工作面开挖过程中在围岩内部伴随着大范围的能量转移,围岩应力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能量产生重新积聚,积聚的能量进一步对邻近巷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以大倾角煤层及其邻近动压巷道为研究对象,结合陈蛮庄煤矿西翼轨道大巷生产地质条件,综合应用室内力学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陈蛮庄煤矿3#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能量转移特征及采动影响下西翼轨道大巷的变形规律,分析了动压巷道围岩能量场以及应力场的分布状态,提出了基于能量的动压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结合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岩石压缩试验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与释放,得到了岩石单轴压缩过程中的总能量、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变形能在峰前呈直线性增长,峰后阶段迅速衰减;塑性耗散能在峰前变化不大,峰后阶段塑性耗散能显着增加。(2)分析了不同煤层倾角、不同邻近距离影响因素下大倾角煤层工作面能量转移特征,并对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围岩能量转移特征及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对邻近巷道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得到了不同距离下巷道所受采动影响的能量分布特征,当巷道与工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40m以后,达到工作面对巷道影响的极限距离。(3)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应力场以及能量场分布状态,采动期间工作面支承压力对西翼轨道大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402工作面回采造成整个岩层能量大范围转移,巷道受能量转移影响较大,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增大。(4)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动压巷道围岩能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基于采动巷道围岩应变能分布表达式,得出了巷道围岩能量分布状态与支护力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围岩力学参数对塑性耗散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影响参数下拱形巷道围岩能量的分布状态:随着岩石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增大,巷道围岩塑性耗散能逐渐减小。(5)确定了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参数,通过锚杆锚索支护巷道顶板以及两帮,同时采取注浆加固,提高巷道围岩承载性能和力学参数,抑制巷道围岩内部裂隙扩展,达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效果。工业性试验表明,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陈蛮庄煤矿西翼轨道大巷的围岩控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肖家平[5](2019)在《大倾角不等长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大倾角煤层不等长综采工作面回采衔接点处围岩控制的难题,以淮南某矿1212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方法,构建了不等长工作面FLAC3D数值模拟试验模型。开展了不等长工作面衔接点处围岩应力演化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受煤层开采与切眼2的迭加影响,工作面对接前后垂直应力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工作面倾向不同位置点的围岩应力变化呈现非对称性;(2)通过衔接点前后支承压力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确定工作面衔接点处为矿压重点防控区域。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观测,提出了不等长工作面支架对接技术以及顶板管理措施,工作面回采顺利,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崔景昆,吴东涛,张浩,洛锋,王凯[6](2019)在《不同单一裂隙倾角对岩体破坏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不同裂隙倾角对岩体破坏特征的影响,针对相似模拟试件进行室内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单轴压缩含有裂隙试件的岩石断裂和节理滑动行为。经测试的岩石模型具有与水平倾角为0°、30°、45°、60°、90°的持久单一裂隙。结果表明,在单轴条件压缩下,完整试件的强度高于存在裂隙的试件;预制裂隙倾角影响着裂隙的发育程度,通过试验结果将裂纹发育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60°、45°、0°、30°、90°;不同预制裂隙倾角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曲线近似成倒U型,并且预制裂隙的倾角在30°与45°之间存在着对试件强度影响最大的角度。(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罗生虎,伍永平,解盘石,王红伟,刘宝恒[7](2018)在《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受载与失稳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支架的稳定性控制是大倾角大采高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2130煤矿25221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基于现场监测对覆岩破断运移规律和支架受载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采高和工作面顶板运移对支架受载与失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倾角大采高煤层开采中,受采高增大影响,顶板运移的幅度和剧烈程度及支架工作阻力均较一般采高大倾角煤层开采时明显增大,架间推压、咬挤现象明显;当工作面顶底板岩层稳定时,使支架保持不转动和下滑的临界工作阻力均不超过支架自重的2倍;但受工作面顶板运移影响,支架亦会随着顶板的运动而运动,且其不会随着支架工作阻力的增大而消失;支架转动下滑的幅度和失稳概率随着支架工作阻力的减小、顶板与支架间摩擦力绝对值的增大、顶板载荷偏载程度的增大及采高的增大而增大,且其转动失稳的概率大于下滑失稳的概率。(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汪杰,李杨,宋卫东,徐文彬[8](2019)在《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节理倾角对岩体损伤的影响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节理与荷载共同作用的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单弱面理论对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同时探讨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弱面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模型试验能较好地表征含单一结构面的岩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到90°过程中,初始节理损伤先增后减,在倾角为60°时至最大值,总体呈倒"U"型分布规律;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总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S"型分布规律,先缓慢增加,而后快速增加,最后再缓慢增加其值趋于1;节理倾角只影响总损伤率数值大小不影响其演化规律,总损伤率随应变增加呈正态分布;总损伤率受控于节理面分布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至90°的过程中,总损伤率先减小后增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成峰[9](2018)在《叁软大倾角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覆岩破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倾角叁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难、开采难度大、覆岩变形破坏复杂、支架失稳等问题,以阳泉一矿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开采覆岩破坏冒落带呈现"弧形"特征形态,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揭示了大倾角叁软厚煤层大采高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破断过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覆岩破坏及运移特征具有不对称性、不均衡性,最大垮落在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充填不均匀,顶板水平、垂直和倾斜位将其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随着距离煤层越远,位移量显着变小,同时建议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工作面上部顶板、支架管理。研究结果为叁软大倾角厚煤层大采高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型矿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煤炭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王伟浩,智忠辉,顾静宇,张佳瑶,董浩[10](2018)在《双孔洞倾角对红砂岩抗拉强度及破坏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孔洞倾角对红砂岩抗拉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对含不同双孔洞倾角的红砂岩进行单轴抗拉试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其破坏过程,并结合ANSY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其破坏过程中应变场演化规律。进一步探究双孔洞倾角对红砂岩抗拉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双孔洞倾角的增大,(1)红砂岩的抗拉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2)试样破坏模式由裂纹贯穿单孔洞破坏向裂纹沿着单孔洞边缘贯穿破坏再向裂纹贯穿双孔洞破坏;(3)应变集中区逐渐将双孔洞与试样边缘连通,且最大应变表现出与抗拉强度相同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青海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特征倾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川东某红层缓倾角顺层滑坡为例,通过实地工程地质调查,对滑坡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坡体后缘拉裂缝在降雨作用下逐渐发展,扩展到潜在滑动面形成滑动面,后缘拉裂缝充水,其静水压力和沿软弱夹层的扬压力导致滑体沿主滑方向平推。研究成果为平推式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征倾角论文参考文献
[1].郑发强.大倾角中厚煤层综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2].徐静,周毅,段立强,黄海峰.川东某红层缓倾角顺层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J].甘肃科技.2019
[3].肖家平,刘帅,池小楼.近距离采空区下大倾角俯伪斜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J].煤炭工程.2019
[4].燕晓东.大倾角煤层采场能量转移特征及其邻近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肖家平.大倾角不等长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崔景昆,吴东涛,张浩,洛锋,王凯.不同单一裂隙倾角对岩体破坏特征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9
[7].罗生虎,伍永平,解盘石,王红伟,刘宝恒.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受载与失稳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8
[8].汪杰,李杨,宋卫东,徐文彬.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9].李成峰.叁软大倾角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覆岩破坏特征研究[J].江西煤炭科技.2018
[10].王伟浩,智忠辉,顾静宇,张佳瑶,董浩.双孔洞倾角对红砂岩抗拉强度及破坏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