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失业群体论文-蒋忆武

新失业群体论文-蒋忆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失业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就业指导

新失业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蒋忆武[1](2019)在《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探寻大学生未就业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其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1)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相关理论研究。(2)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由于本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存在着联系难度高且配合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共发放《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各60份,回收各60份。(3)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抽取的高校就业指导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新失业群体”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政府和相关机构现行的保障措施;深入了解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就业心理以及未就业的原因等情况。(4)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民族、户口所在地、家庭收入等信息。应用SPSS和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调查中,63.33%的调查对象就业意向地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或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择业考虑因素主要为个人爱好、发展前景及伴侣的工作所在地;63.33%的人认为就业前景迷茫、不明确,21.76%的人感觉压力大、不乐观;接触到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以校园招聘和亲朋好友介绍为主;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整体偏低,71.67%的人表示一般,28.33%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失业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低。(2)在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研究对象的阳性症状检出率为37%,发现SCL-90各因子得分的分布和严重程度基本相似,均值在1.24-1.74之间,未发现明显峰值。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忧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最高(30%),其中男性比女性人数多(P<0.05)、农村户口的比非农村户口人数多(P<0.05)。男性“强迫症状”和“抑郁”因子得分大于女性(P<0.05);农村户口的毕业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大于非农村户口的毕业生(P<0.05);少数民族“敌对”因子得分大于汉族(P<0.05)。(3)在高校就业指导管理人员访谈调查中,发现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普及度高但不够深入、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复杂、对大学生毕业后监管责任不明确以及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陷入困境等。在对大学生“新失业群体”人员访谈调查中,发现他们对就业现状了解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求职未成功时存在担心、不安的情绪等。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观念不合理,就业期望值与市场需求不符,个人综合素质无法支撑其就业期望值;该人群在待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强迫、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高校缺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学毕业生未就业人群监管问题责任不清;大学生对我国失业政策了解程度低;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建议:(1)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就业择业技能;(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4)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管理队伍,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水平;(5)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反馈监管机制;(6)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促进、失业保障相关制度;(7)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8)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市场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秦国民[2](2018)在《有温度、有情怀、有理论、有方法的政治心态研究:《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一书聚焦于对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整体预判,既体现了作者对青年的深厚关怀,更展现了作者对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深切关注,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研究主题。更为重要的是,鉴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政治心态精确测量的难度,作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政治心态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信实呈现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政治行为及其互动关系的丰富图景,为观察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总体而言,该书是一项有温度、有情怀、有理论、有方法的政治心态研究,有望为构建更具解释力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贡献更多的经验元素。(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永洪,林士辉[3](2018)在《深入系统研究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首创之作——《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而要有效厚植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首要的前提就是通过科学、规范而系统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民情、民心和民意。政治心态作为衡量民心民意的重要指标,对于夯实社会政治稳定的心理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急剧而复杂的政策变革和制度转型,中国民众的政治心态呈现出色彩(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储建国[4](2018)在《群体政治心态研究的力作——《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唐皇凤教授的力作《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一书试图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探寻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深层的心理基础,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从政治心态的独特视角系统研究城市新失业群体的专着,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在宏观层面,中国连续四十年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微观层面,以各种社会不满表征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又随处可见。这种当代社(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盛明科[5](2018)在《群体政治心态实证科学:范式、主题与现实关照——兼评《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心态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成员对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直观且自发的心理投射,与国家现代化治理、社会经济发展诸目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动关系,可将其视为检验政治现代化和治理有效性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城市新失业群体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和社会现象,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变量,随着社会结构性分化的进程陡然加速,其社会政治心态日趋复杂化。城市新失业群体在(本文来源于《公共事务评论(第一卷)》期刊2018-11-01)

吕思侬[6](2018)在《我国政府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近几年来失业人口持续上升,而失业群体也逐渐年轻化,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6-34岁之间,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新失业群体”。其实,小规模的失业群体对宏观经济环境不会造成大面积的不良影响,只会增加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但是大规模的“新失业群体”存在就会阻碍宏观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浪费高校教育资源、加大家庭经济负担。由于“新失业群体”自身能力不足缺少社会资源,加之没有一整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依靠,他们的就业问题便逐渐突出。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基础上,介绍我国“新失业群体”的现状,根据我国国情分析了“新失业群体”形成原因,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提出符合现实可行的公共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对“新失业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进而综合分析了我国“新失业群体”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新失业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方面、经济环境方面、企业发展方面、家庭教育方面、自身发展方面。为后文提出科学的、可行的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其次,国外的发达国家较先认识到“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故其出台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本文主要选取了英国和德国两个个国家,他们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就业政策,为国内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提供了参考。最后,本文为促进我国“新失业群体”就业对策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在政府层面,拓宽“新失业群体”的就业渠道,建立动态信息库、成立专业化公共就业服务队伍、扶持第叁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在企业层面,为雇佣“新失业群体”人群的企业减免税金,并享受低息贷款政策,政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费用和社会保险金;叁是在高校层面,政府放权推进教育改革、在政策上提高职业教育认可度、提升高中教育入学率;四是在家庭层面,政府定期组织家庭会议,对积极参与就业的家庭给予奖励,对不积极参与就业的家庭给予惩罚;五是在个人层面,提高“新失业群体”自身的职业技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俞乔筠[7](2015)在《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技术型人才。但是随着职业个性化的出现,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新的职业危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并且心理成熟度有限,面对压力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基于此,该文对高职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29期)

俞乔筠[8](2016)在《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失业群体的心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失业,这一失业群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特殊群体。这其中高职毕业生已占我国高校毕业的"半壁江山",而且其培养目标定位也决定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浮躁、困惑、焦虑、恐惧、自卑、失落,甚至出现攻击行为,给高职院校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影响这一新失业群体心理问题有复杂的经济因素、深刻的社会因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马玉堂[9](2014)在《社会治理视域中的“新失业群体”治理——以甘肃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社会治理的视角看,民族地区"新失业群体"具有特定的指向,以甘肃为例,显现出特殊的就业结构、特征及成因,其问题的化解,需要充分利用既有治理基础及潜在治理条件的前提下,构建治理政策框架、扩大治理经济基础、构筑治理支撑体系、激发治理内生动力,有效探索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就业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4年12期)

苏哲[10](2014)在《“新失业群体”管理的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现实生活中日益壮大的失业新群体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个新群体以青年为主,成长环境优越,受过高中甚至大学教育,却因就业能力较差而成为失业者。"新失业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一群体的发展趋势是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办法在于就业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保障制度的创新。(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新失业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一书聚焦于对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整体预判,既体现了作者对青年的深厚关怀,更展现了作者对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深切关注,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研究主题。更为重要的是,鉴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政治心态精确测量的难度,作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政治心态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信实呈现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政治行为及其互动关系的丰富图景,为观察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总体而言,该书是一项有温度、有情怀、有理论、有方法的政治心态研究,有望为构建更具解释力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贡献更多的经验元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失业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蒋忆武.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2].秦国民.有温度、有情怀、有理论、有方法的政治心态研究:《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李永洪,林士辉.深入系统研究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首创之作——《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储建国.群体政治心态研究的力作——《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评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8

[5].盛明科.群体政治心态实证科学:范式、主题与现实关照——兼评《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C].公共事务评论(第一卷).2018

[6].吕思侬.我国政府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政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7].俞乔筠.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15

[8].俞乔筠.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失业群体的心理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

[9].马玉堂.社会治理视域中的“新失业群体”治理——以甘肃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J].兰州学刊.2014

[10].苏哲.“新失业群体”管理的制度研究[J].轻工科技.2014

标签:;  ;  ;  ;  

新失业群体论文-蒋忆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