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刘越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刘越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在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城市建设技术得到提升,海绵城市理论诞生,并逐渐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并且还可实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有效性。故此,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策展开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工作需要依据的原则是实用性与环保性,只有真正加以落实,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但是从某一个层面分析,大多数城市在规划的时候因为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所以导致各类问题的发生,为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象,则需要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并加强关注与重视。

1、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等有着良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能够做好雨水资源的合理收集与存储,并且还可以对所收集的水资源合理释放与利用。在海绵城市的应用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优先作为基本准则,并实现自然与人工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对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案例分析

该项目位于xxx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以林地、草地以及灌木丛为主,西部有水塘,北部接近交通枢纽,其绿化面积比较狭窄。在本次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中,主要目的是促使城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结合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布局,真正促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互结合。另外,在本次设计中水体部分是最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雨水资源的储存、引流以及灌溉,并且根据水体面积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模块,分别是湿地体验区、原生态湿地区、湿地展示区,严格按照城市的地貌特征进行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景观的美化,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控制景观水面积,尽可能减少洪涝压力。当然,为从根本上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补给,还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与净化,从而解决人们日常用水。

2.2技术指引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中,需要将城市的降水作为主要依据,并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其中需要对三个技术加以分析。第一是截留技术,主要是指应用相应的材料增加汇水的面积,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的净流速度。截留技术能够将径流形成时间加以增加,可以减少对市政管道所造成的压力;第二是保渗技术,主要是对当前地面所铺设的材料进行改变,可以选择透水性比较高的材料或者增加材料的衔接缝隙等。尤其在下雨的时候可以让其中的一部分雨水渗入到道路底部,在未下雨的时候,还可起到通风的作用,其中保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干岛效应。第三是调蓄技术,可以为初期降雨起到净化作用,并且还可以实现对雨水的短时间存储,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换而言之,调蓄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雨水洪涝的发生,减少径流污染。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可以通过种植草沟等方式进行改善与完善。

3、城市道路绿色海绵设计

3.1下凹绿地

下凹绿地能够对雨水的径流速度加以控制,并可保证深度低于1.5m,可减少积水过甚而导致的影响。

3.2路基安全防护

在绿化带建设过程中如果存在缺陷与不足,则会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且从本质上分析,绿化带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水分,并渗透到路基之中,对路基造成破坏,为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则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需要在绿地与路基相互关联的地方增加防水设置;第二是要采取混凝土的方式对阻水墙进行设置;第三是要在绿化带上设置缓冲,降低径流速度。

3.3对进水口与渗透管布置

可以采取侧石切口的方式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雨水能够有效的流入到绿化地的下凹区域,并且侧石切口还能够起到入口的作用,尤其是当雨水过多的时候,需要将超出的雨水排放到市政管道之中,从而保证雨水得到合理应用。

3.4应用土壤的渗透作用

土壤是道路绿化中的关键条件,为植物提供营养,并且也具备良好的渗透作用,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其中之前,需要对土壤自身的性质进行检测与分析,选择合适的土壤,比如砂纸土壤,因为该类土壤的渗透能力比较强。另外,因为道路上方行驶的车辆比较多,尤其是尾气的排放会导致污染的发生,为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可以采取覆盖层的方式,以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4、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分车绿带

之所以设置分车绿带的作用便是进一步缓解道路积水对车辆所造成的影响,其中设计人员在对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应用绿色海绵的理念,针对性的选择绿色植被。其中在本次案例中严格按照平均降水量以及道路的车流量,选用下凹复杂型滞留带,保证蓄水池的深度能够达到20cm。另外还需要在道路的路口以及转弯处设施孔口道眼,以此起到分流与净化的良好作用。

4.2行道绿带

之所以进行行道绿带的作用便是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与蓄水加以调节,其中在本次案例中对急雨所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与研究,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在人行道上铺设了透水砖,将路面上的积水加以处理,并且行道绿带制备的种植主要采取了单排列树池的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雨水的径流量。另外还设计了地坡与缓冲带,铺设碎石,以此提升雨水的排放量,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的意义重大,可以及时排水雨水,也可对雨水进行储蓄,其对其设计的时候需要多方面分析与考虑,尤其要对功能性与美观性加以分析。其中可以利用植被形成缓冲带,并且将流入的雨水进行过滤,然后设置下沉式绿地,将过滤之后的雨水进行净化,以此起到备用。其中在本次案例中考虑到了周边的实际情况,因为周边居民数量比较多,所以需要在远路段设置景观观赏区域,以此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另外还应用植物色彩分明的季节变化将道路景观的实际变化情况加以展现,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良好作用,并且还可以实现人、景、交通的和谐与统一。

4.4植物选取

只有保证植物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真正实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完善,并且植物的选取从本质上对雨水系统的使用造成影响。笔者认为,在道路绿化设计的时候选择植物需要多方面分析与考虑,尤其要对植物所带来的美学艺术享受加以分析,并且还要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加以研究。其中需要对雨水自身的处理功能进行研究,设计者需要对当地的生长环境分析,针对性的选择植物类型,尽量减少外来物种的引用,减少生物竞争的发生。另外还要选择根系比较发达,自身净化能力比较强的植被。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在植物选择方面可以选择抗污染能力比较强的植物。

结语:

海绵城市理论是当前较为完善的理论之一,尤其在近几年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下,海绵城市理论逐渐备受关注,其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其中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道路绿化景观之中,能够实现生态的平衡发展,为人们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与考虑,对海绵城市理论加以研究与重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军发.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6(17):185-186.

[2]李泽霖.海绵城市理念下道路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04.

[3]孙亚南.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02):164.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刘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