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葛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葛,甘葛藤,淀粉,理化特性
甘葛藤论文文献综述
周红英[1](2008)在《野葛与甘葛藤化学成分及淀粉理化特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野葛与甘葛藤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测定野葛与甘葛藤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RP-HPLC同时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A-B二元体系, A相为甲醇,B相为1 %醋酸。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 ~ 13 min,保持25 % A;13 ~ 15 min,A线性增至40 %;15 ~ 30 min,A线性增至60 %;30 ~ 40 min,A线性降至25 %,洗脱时间为40 min。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50 nm。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测定了野葛与粉葛不同部位(根、茎、叶以及根皮等部位)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野葛的藤、茎叶以及根皮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分别高于粉葛中相应部位该3种化合物的含量。葛根与粉葛根皮中该3种化合物的含量均比去皮的根中该3种化合物的含量高。对葛根淀粉与粉葛淀粉的理化特性,如淀粉的组分,淀粉粒的形态,结晶特性,糊化特征,热特性以及老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粉葛原粉淀粉含量(62.9%)较葛根原粉(51.3%)高。葛根淀粉中蛋白质(0.75%)、脂肪(0.22%)、粗纤维(0.31%)和灰分(0.32%)均较粉葛淀粉高,直链淀粉含量(33.2%)较粉葛淀粉(34.7%)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淀粉粒的形状和体积。葛根淀粉粒多数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少数呈不规则多角形,直径2-10μm;粉葛淀粉粒多数呈不规则多角形,表面棱角明显,少数呈卵圆形,直径2-18μm。用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了淀粉的晶体特性。葛根淀粉的晶型为CB型,粉葛淀粉的晶型为CA型。用流变粘度计测定了淀粉糊的抗剪切稀化作用。结果表明,在4%糊浓度下,葛根淀粉糊抗剪切稀化作用较粉葛淀粉糊弱。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了淀粉糊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在8%糊浓度下,葛根淀粉糊的峰值粘度(232.0)较粉葛淀粉糊(223.5)略高。二者糊化温度(87℃)相同,但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粉葛淀粉糊较葛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稳定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淀粉糊的热特性和老化特性。结果表明,25%糊浓度,4℃条件下储存7 d,粉葛淀粉糊较葛根淀粉糊易老化。研究野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为葛根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利用英国产Ciras-II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野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野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光强和温度下,野葛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7.5~10.8μmol·m-2·s-1(测定了5片功能叶, 7.5和10.8分别为上午10:00时和12:00时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在CO2浓度为1600μmol·mol-1时,净光合速率达到饱和值26.2μmolCO2·m-2·s-1,表观光量子速率为0.0173μmol CO2·μmol-1photon,暗呼吸速率为2.933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8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600μmol·m-2·s-1;羧化效率为0.0338μmol·m-2·s-1,光呼吸速率为2.5μmol·m-2·s-1,CO2补偿点为100μmol·mol-1,CO2饱和点为1600μmol·mol-1。研究认为,光量子通量密度、叶片CO2浓度和叶片温度是影响野葛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光合速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野葛叶片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说明野葛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为阳生植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8)
周红英,王建华,闫凤云[2](2007)在《RP-HPLC分离测定甘葛藤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RP-HPLC方法,用于分离测定甘葛藤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为甘葛藤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甲醇(A)-1%冰醋酸(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结果:3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5),方法的回收率在99.0%~101.6%。甘葛藤的茎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较叶中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甘葛藤的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测定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甘葛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一种RP-HPLC方法,用于分离测定甘葛藤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为甘葛藤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甲醇(A)-1%冰醋酸(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结果:3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5),方法的回收率在99.0%~101.6%。甘葛藤的茎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较叶中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甘葛藤的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测定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葛藤论文参考文献
[1].周红英.野葛与甘葛藤化学成分及淀粉理化特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2].周红英,王建华,闫凤云.RP-HPLC分离测定甘葛藤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