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崔强,张飞阳,徐玉波,何金业,周楠

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崔强,张飞阳,徐玉波,何金业,周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积沙,水泥固化,上拔试验,抗拔极限承载力

地基承载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崔强,张飞阳,徐玉波,何金业,周楠[1](2019)在《水泥固化作用对风积沙地基抗拔基础承载性能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积沙具有结构松散、黏聚力低、稳定性差的特点,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其抗风蚀稳定性差,影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稳定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固沙技术可有效改良风积沙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地基承载性能。为研究水泥固化技术对杆塔抗拔基础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以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沙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出含水率ω为3%、5%的风积沙和水泥含量为4%、6%、8%的水泥固化风积沙填料,通过开展两种地基填料的模型基础上拔试验,获得水泥固化前后模型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抗拔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并基于数值分析方法解释了地基填料破坏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泥固化作用可有效提高风积沙地基的刚度,使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变形更加协调。水泥含量对基础抗拔承载力Tu的影响与其含水率ω有关,ω越大,Tu的提高程度越明显;ω=5%时,Tu随水泥含量增加呈单调递增趋势;ω=3%时,Tu随水泥含量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水泥含量为6%时,Tu最大,可认为是该含水率条件下水泥含量的最佳配比。水泥固化前后,风积沙地基的破坏模式由张拉剪切组合破坏模式演变为张拉破坏模式。理论分析表明,锚板两侧的地基首先发生屈服,随着上拔荷载增加,屈服范围逐渐向上扩展,地基上部与基础交界面同步发生屈服,并逐渐向下扩展,最终上下塑性区在一定深度处交汇并连通,地基发生破坏。水泥固化前后风积沙填料的直剪试验与SEM测试结果表明:基础抗拔承载力Tu与填料黏聚力c之间满足线性关系,水泥与风积沙颗粒之间形成的胶凝物质改变了风积沙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其变形及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汤炀,熊勇林,刘干斌,黄强,郑言东[2](2019)在《软土地基扩径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径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新型处理技术,它的存在使其承载性能优于传统桩基.本文通过在砂土中进行一系列尺寸相似比为10的扩径桩模型试验和PLAXIS 3D建模计算,研究扩径桩在抗压、抗拔条件下的承载性能与扩径体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持力层中,扩径体能显着提高等直径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1.76倍、抗拔极限承载力2.47倍,明显降低桩顶位移.扩径桩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在扩径段均发生显着突变,但扩径体两端存在侧阻弱化现象.在下压荷载下,扩径桩表现出多支点摩擦端承桩特性;在上拔荷载下,扩径段的侧摩阻力表现出强化效应.修正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参数取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适用于预估扩径桩的竖向承载力.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软土地基中良好持力层的桩型选择.(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袁乾坤,侯超群,殷永高,邹本辉[3](2019)在《砂土地基中根式抗拔桩承载性能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根式基础在抗拔承载工程应用优势,文章针对砂土地基中等截面桩和根式桩进行了模型试验,模型桩选用砂纸界面并施加上拔荷载进行试验,得到桩身轴力变化曲线、桩周80mm砂土地基土应力变化曲线,计算得到桩身轴力及桩周砂土地基主承载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桩土界面粗糙度越大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越高,根式桩在根键截面位置处出现轴力骤减趋势,根键布置使得桩周砂土地基主承载区下移,并进一步分析得到根键交错排列方式有助于提高根键发挥效率和抗拔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余传波,宋技,张航,安保健,朱忠宁[4](2019)在《深厚软土地区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工程盐官车辆基地室内模型试验的模拟条件,采用Midas GTS NX软件,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泥搅拌桩-塑料排水板-土工格栅桩—网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通过对叁种方案地基的整体沉降、桩土差异沉降、孔隙水压力消散状况、桩土应力比与桩身轴力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承载性能差异。分析结果有效验证了室内模型试验的合理性,对实际的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牛东伟[5](2019)在《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下卧软土地基承载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是指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的软弱土层。由于软弱土层的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工业建筑或民用建筑等城市项目时,极易产生地基失稳或过量沉降等工程问题。如何在软土地基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一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因为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有很多,近些年来最常用的做法是在软土地基表面铺一层砂垫层,这是一种简单快速又经济的做法。但随着城市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砂源逐渐稀缺,若能在缺少砂源的情况下采用土工格栅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施工,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本文以软土地基为研究背景,以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处理软土地基为研究内容,通过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加筋参数下砂垫层对下卧软土地基的工作性状影响,从而为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首先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了加筋砂土地基静载数值模型,并与已有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模型各项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其次通过优化选择有无加筋、垫层厚度、加筋材料、加筋层数、首层加筋间距及筋材布置位置等因素,进行了不同加筋参数下砂垫层对下卧软土地基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荷载-沉降曲线、承载比BCR及加筋垫层、土工格栅的竖向应力、位移云图,得出加筋垫层软土地基承载特性的演变规律。最后分析了单层加筋方式下的砂垫层对不同刚度软弱土地基的承载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软土地基上加一定厚度的砂垫层,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合理的垫层厚度能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在相同荷载条件下,加筋砂垫层的变形模量要比素垫层的变形模量大,并且较薄厚度的垫层在加筋后变形模量会有较大提升。(2)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仅在荷载达到一定值后才开始发挥作用,并且随着荷载的增大,加筋效果更加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叁向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比双向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更好。(3)在有效加筋深度范围内,改变土工格栅的加筋层数及布置位置,对加筋砂土垫层的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铺设格栅层数的增加,加筋垫层的应力集中区域及沉降量的范围都有所减小。(4)加筋砂土垫层的变形模量随着垫层厚度的减小、土工格栅层数的增加及筋材布置位置的上移而增大。(5)在相同荷载作用下,软弱下卧层的刚度越小,相应地基承载力也越低。软弱下卧层刚度越大,分别加入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和一层叁向土工格栅的砂土垫层,最终沉降相差不大。在现实应用中,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承载能力问题,进行合理选用。(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2)

贵季嵘[6](2018)在《砂土地基中静压管桩抗拔承载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压桩以其环境污染少、沉桩噪声小、施工效率高、质量可靠等优点被广泛使用。然而,在沉桩施工过程中,土体发生冲剪破坏,桩周土体受到扰动,桩基础的实际承载力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静压桩的沉桩机理及成桩后的抗拔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砂土地基中静压管桩的沉贯过程及成桩后的抗拔特性,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进行了单桩的静压沉贯模型试验及成桩后的抗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砂土中静压沉贯的过程中,桩侧土压力和动侧摩阻力存在摩擦疲劳现象;压桩力与沉贯速度成正比,桩端阻力占压桩力的比例与沉贯速度及沉贯深度均成反比,且达到80%以上。砂土中静压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陡升型”,桩身轴力沿深度方面表现为“上大下小”的分布规律,且桩侧摩阻力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由上向下逐渐发挥;在上拔过程中,桩侧摩阻力的极限值小于沉贯过程中测量的最大侧摩阻力值。(2)对静压群桩进行了抗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砂土中静压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也呈“陡升型”;对于桩间距为3D~7D的群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在桩间距为4D时最大,并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不同桩间距的群桩极限上拔位移均小于单桩;桩间距为4D和5D时,桩身中部侧摩阻力对荷载的抵抗作用比单桩抗拔时更明显,群桩效应系数大于1,桩间距为3D、6D和7D时,群桩效应系数略小于1。(3)介绍了叁种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其中,规范法的计算结果最接近于试验值;但叁种方法均未考虑桩在静压沉贯中对砂土的挤密作用,在预测砂土地基中静压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时偏于保守。此外,基于已有的群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砂土中静压桩抗拔群桩效率系数的修正方法,并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及相关算例验证了其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12-01)

朱爱军,殷博[7](2018)在《超高层建筑岩溶群地基承载性能研究及处理措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地基含有岩溶洞室和溶蚀裂隙,在自重或者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地面变形、地基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文章以贵阳双子塔为工程背景,通过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高层建筑岩溶地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随着楼层的增加及在不同岩体参数条件下,岩基内的竖向位移及塑性区开展情况,以初步定性评价岩基的安全性;对岩溶地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探索,采用群桩与岩基结合形成复合岩石地基改善地基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调节岩基的塑性区开展状况;对处理后的复合岩石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在不同桩径和桩距等因素下,研究岩溶群地基的力学性能,为该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安全》期刊2018年11期)

黄柳云,姚东升,宋少军,孟金[8](2018)在《基于FLAC~(3D)的红粘土地基PHC管桩的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红粘土地质条件下的PHC管桩的承载性能,以柳州某实际工程为案例,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建模,对实际工程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桩静载试验的结果,对红粘土地基PHC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顶沉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FLAC3D数值模拟和静载试验的Q-S曲线相比,数值略小,曲线比较接近,基本趋势亦相同,数值模拟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PHC管桩的工作特性,模型参数的选择符合工程实际情况,PHC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取值偏保守.PHC管桩的强度、桩长、桩端残余应力以及上覆红粘土的休止时间,都是影响桩体沉降的因素.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身轴力由上往下衰减,变化较明显,为端承型摩擦桩的传递特性,地基沉降主要集中于桩侧和桩端接触面处.(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郑红超[9](2018)在《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岩桩的桩端嵌入基础岩体并与桩周岩体相互咬合,构成一个受力整体,在端承桩的基础上较大提高了承载力。大直径嵌岩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更大、抗震性能好,沉降较小、群桩效应小、能适应各种地层、施工迅速等优点。泥岩作为软岩中的一种,不仅强度低,普遍存在泥状结构和粒状碎屑结构,而且具有浸水崩解的特性。泥岩在贵州地区分布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尤其是大直径灌注桩需要置于泥岩地基中,这对泥岩地基的承载性能有了一定要求。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介绍并讨论了嵌岩桩的定义,对非嵌岩桩和嵌岩桩各自的受力特点进行比较并分析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介绍。介绍了嵌岩桩的破坏模式和受力特征,讨论并比较了非嵌岩桩和嵌岩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对嵌岩桩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工作机理及影响其发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基于自平衡法,对泥岩地基中的大直径嵌岩灌注桩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并分析比较了受压桩、抗拔桩和自平衡桩的荷载传递特点。结合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对泥岩地基中的大直径嵌岩灌注桩进行了单桩沉降计算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以现场试验为基础建立分析计算模型,对泥岩地基中的大直径嵌岩灌注桩进行数值分析。分析比较了未加外荷载与加外荷载不同工况下桩基的受力特征,以及桩径和嵌岩深度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别通过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桩径、桩身混凝土强度、持力层岩石内摩擦角、持力层岩石粘聚力、持力层岩石抗压强度、持力层嵌岩深度等6个不相关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无论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方差分析,还是灰色关联分析,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顺序都有:持力层嵌岩深度>桩径>持力层岩石抗压强度。持力层嵌岩深度的变化对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最敏感。可为贵州地区类似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亮,张宏博,王超,江健宏,李信[10](2018)在《桩网式复合地基竖向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桩网式复合地基的竖向承载性能,依托济青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针对高桥头路段采用的桩网式复合地基埋设了土压力监测仪器,对施工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进行了同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桩-土荷载分担效应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发生变化,填土高度较小时,桩、土间差异沉降较小,土拱效应不足以发挥,桩-土应力比差别较小;而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大,桩、土间的差异沉降逐渐增大,土拱效应得以充分发挥,荷载逐渐向桩顶集中,桩-土应力比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5期)

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扩径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新型处理技术,它的存在使其承载性能优于传统桩基.本文通过在砂土中进行一系列尺寸相似比为10的扩径桩模型试验和PLAXIS 3D建模计算,研究扩径桩在抗压、抗拔条件下的承载性能与扩径体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持力层中,扩径体能显着提高等直径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1.76倍、抗拔极限承载力2.47倍,明显降低桩顶位移.扩径桩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在扩径段均发生显着突变,但扩径体两端存在侧阻弱化现象.在下压荷载下,扩径桩表现出多支点摩擦端承桩特性;在上拔荷载下,扩径段的侧摩阻力表现出强化效应.修正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参数取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适用于预估扩径桩的竖向承载力.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软土地基中良好持力层的桩型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崔强,张飞阳,徐玉波,何金业,周楠.水泥固化作用对风积沙地基抗拔基础承载性能影响试验[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2].汤炀,熊勇林,刘干斌,黄强,郑言东.软土地基扩径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3].袁乾坤,侯超群,殷永高,邹本辉.砂土地基中根式抗拔桩承载性能模型试验[J].安徽建筑.2019

[4].余传波,宋技,张航,安保健,朱忠宁.深厚软土地区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牛东伟.土工格栅加筋砂垫层下卧软土地基承载性能影响分析[D].中北大学.2019

[6].贵季嵘.砂土地基中静压管桩抗拔承载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8

[7].朱爱军,殷博.超高层建筑岩溶群地基承载性能研究及处理措施初探[J].建筑安全.2018

[8].黄柳云,姚东升,宋少军,孟金.基于FLAC~(3D)的红粘土地基PHC管桩的承载性能研究[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

[9].郑红超.泥岩地基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8

[10].李晓亮,张宏博,王超,江健宏,李信.桩网式复合地基竖向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标签:;  ;  ;  ;  

地基承载性能论文-崔强,张飞阳,徐玉波,何金业,周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