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岳岭

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岳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记·,游侠列传》,《汉书·,游侠传》,史家主体意识,差异

史家主体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岳岭[1](2011)在《《史记·游侠列传》与《汉书·游侠传》之异辨——兼论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家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的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的记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序不同,对游侠群体的划分不同,二者对游侠的评价有差异。在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两位史学家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除了和游侠自身兼有正义性和破坏性有关之外,还和史学家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有关,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伦理观不同造成了《史记》与《汉书》游侠传记思想和内容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朱玉票[2](2009)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认识主体是指在历史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体系中,通过特定的主体意识结构,有目的有系统地完成对历史客体的认识的人类个体和群体。在外延上,虽可以包括全人类的每个个体,但更主要是指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实践的史家个体与集团,他们代表着人类历史认识的主流方向,是人类实现历史认识的核心力量。史家主体意识是史家实现历史认识的内在机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史学家的历史认识过程和结果。史家主体意识结构由哲学观念因素、社会历史环境因素和史家个体因素等叁个层次构成,各个层次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各种因素都是在这统一整体的系统中发挥各自的认知功能,并有机结合成整体的认知功能。史家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在新时期发生的结构性嬗变,是新时期史家在历史认识上发生各种变化的内在动因。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各种史学现象与思潮的轮动与演进,本质上,是由史家主体意识的结构性嬗变所导致的,其中,哲学观念因素的嬗变引起了史学范式的变革,社会历史环境因素的诸多变化促进了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多样化探索,而史家个体因素的时代性更移则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历史话语体系的转型。一种新的具有多维度内容架构、跨学科研究方法系统和综合性学术话语体系的,把传统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的史学范式正在日益浮出水面,“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我们时代的响亮口号和座右铭。(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9-01)

晁福林[3](2009)在《论《逸周书》的史家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逸周书》是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史学着作,书中所记史事上起周文王,下至周景王,绵亘五百多年。这部书虽然内容繁杂,但其主线是记载周文王、武王、成王时代的周王朝的开国史,并且是以问题述史的最早的史学着作,它开启了先秦时代述事明理的一代史学着作风尚。《逸周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窥见中国早期史学着作风貌的一个侧面,对于研究先秦史官职守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余小明[4](2003)在《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7期)

叶瑞昕[5](2002)在《试析司马迁史家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史记》不仅应把握司马迁发之于外的精妙笔法,还应深入到其内心世界,体会其昂扬奔突的史家主体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司马迁成长过程中史学传统的渗透力、社会实践的塑造力及李陵事件的冲击力这叁种力量的交相作用,勾勒出了司马迁史家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叶娇[6](2002)在《文人与史家的完美结合——论唐代古文家传记主体意识的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古文家在史传写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作家主体意识。这在当时史学兴盛,正统史家极力主张消退作家主体意识的时代出现,愈显难能可贵。并且古文家这种较之前人极大增强的传记主体意识,敢于评史论传的风气,也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相对贫乏的传记理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王海晨[7](2001)在《从胡适的学术品格看史家的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实际,轻“主义”;重实证,轻盲从;重方法,轻内容;重求是,轻权威;重创新,轻咸说,构成了胡适学术品格的基本特征。这也是他的独立人格在学术领域里的延伸,是作为一个史家批判与创新主体意识的表现。何时,也是史学繁荣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胡适怀疑成癖、考据成瘾、崇洋成病、方法成狂、问题成论则是他学术品格的缺陷,当然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政治人格、思想性格及时代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缺陷是胡适学术品格中次要的一面。(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叶瑞斯[8](2000)在《在历史的理性和感性之间──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的史家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之所以是我国的历史之父,不仅是由于他开创了纪传体通史文书,更由于他在着述里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史学主体意识。本文以《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为范例,从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写作手法叁方面依次揭示了司马迁在其昂扬奔突的史家主体意识的主导下所散发出的由史生情、由情融史的绝代才情,以期让人领略到一个卓越的史家在历史的理性和感性的两难中所走的一条独特道路:既要疑以传疑以成实录,又要焕发才情以成一家之言。(本文来源于《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路新生[9](1993)在《史学现代化与史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史家主体修养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应当成为历史和历史学研究中的主体,这是目前史学研究中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在认识到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的人;在阶级社会中,人具有阶级的本质等等情况后,将影响历史和历史学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存在,归结为经济、阶级、政治等等原因,突破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学的窠臼,这无疑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往往会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对问题的认识失之偏颇。长期来,我们恰恰忽略了(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1993年04期)

何晓明[10](1990)在《史家的主体意识与史学的社会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特殊门类,历史学自有其他社会——人文科学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史家如何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来卓有成效地实现史学的社会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客观环境条件当然不可少,但从主观方面看,史家自身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强化,乃是成功的关键。主体,一般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之下、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它的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叁种:1,主体的个体形态,或称个人主体;2,主体的集团形态,(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1990年11期)

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认识主体是指在历史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体系中,通过特定的主体意识结构,有目的有系统地完成对历史客体的认识的人类个体和群体。在外延上,虽可以包括全人类的每个个体,但更主要是指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实践的史家个体与集团,他们代表着人类历史认识的主流方向,是人类实现历史认识的核心力量。史家主体意识是史家实现历史认识的内在机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史学家的历史认识过程和结果。史家主体意识结构由哲学观念因素、社会历史环境因素和史家个体因素等叁个层次构成,各个层次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各种因素都是在这统一整体的系统中发挥各自的认知功能,并有机结合成整体的认知功能。史家主体意识结构诸因素在新时期发生的结构性嬗变,是新时期史家在历史认识上发生各种变化的内在动因。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各种史学现象与思潮的轮动与演进,本质上,是由史家主体意识的结构性嬗变所导致的,其中,哲学观念因素的嬗变引起了史学范式的变革,社会历史环境因素的诸多变化促进了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多样化探索,而史家个体因素的时代性更移则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历史话语体系的转型。一种新的具有多维度内容架构、跨学科研究方法系统和综合性学术话语体系的,把传统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的史学范式正在日益浮出水面,“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我们时代的响亮口号和座右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岳岭.《史记·游侠列传》与《汉书·游侠传》之异辨——兼论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家主体意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2].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晁福林.论《逸周书》的史家主体意识[J].史学史研究.2009

[4].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

[5].叶瑞昕.试析司马迁史家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6].叶娇.文人与史家的完美结合——论唐代古文家传记主体意识的增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

[7].王海晨.从胡适的学术品格看史家的主体意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8].叶瑞斯.在历史的理性和感性之间──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的史家主体意识[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

[9].路新生.史学现代化与史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史家主体修养论[J].探索与争鸣.1993

[10].何晓明.史家的主体意识与史学的社会功能[J].江汉论坛.1990

标签:;  ;  ;  ;  ;  ;  

史家主体意识论文-岳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