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鸟笼论文-陈彦华

夏日鸟笼论文-陈彦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夏日鸟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拉布尔,达芙妮,婚姻生活,身份诉求

夏日鸟笼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华[1](2015)在《《夏日鸟笼》中的女性文化身份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日鸟笼》是英国当代着名女权主义作家德拉布尔的处女座。德拉布尔全名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年出生于英国的约克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德拉布尔从60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63年发表的《夏日鸟笼》令她一举成名,进而受到了文学界极大的关注,迄今已经创作了20余部小说,包括《金色的耶路撒冷》《瀑布》《磨盘》《针眼》《白桦尺蛾》《冰封岁月》等。除了小说之外,德拉布尔还着有短篇、传记、(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21期)

屈璟峰[2](2013)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夏日鸟笼》中的身份诉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于1963年的第一部小说《夏日鸟笼》开启了玛格丽塔·德拉布尔的写作生涯。德拉布尔的第一个女主人公萨拉·贝内特是牛津毕业的高材生,却没有理想的工作。婚姻和职业的两难选择深深地困扰着知识女性,她们找不到自身的定位和身份。本文分析了萨拉面对的困境和对自己周围女性的观察反思来追寻自身身份的过程,指出女性身份诉求是没有终点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3年10期)

杨旭,许德金[3](2013)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德拉布尔《夏日鸟笼》中的“自我指涉”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读当代英国着名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日鸟笼》,明显可辨其中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痕迹。针对作家的这种"自我指涉"现象,笔者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文学分析的终极武器,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说明这种"自我指涉"现象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客观必然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郭文超[4](2012)在《生存对女性自由的拷问》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日鸟笼》(1963)是英国当代女性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首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德拉布尔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姐妹——萨拉和路易斯。通过描写她们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和追求,折射出了当代英国女性的生存困境。《夏日鸟笼》实际上揭示了当代英国女性的真实境遇,无论是“笼中鸟”还是“空中雀”,最终都摆脱不了精神上的异化和心灵上的孤独。学术界对人类异化,自由,爱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美国二十世纪着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对异化等问题作出较为深刻的研究。而且,也有学者和批评家运用弗洛姆的相关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同时,《夏日鸟笼》自出版以来也广受学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以《夏日鸟笼》为研究对象,运用弗洛姆相关理论,从异化、自由、爱叁个角度,对小说中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探讨和剖析。关于异化,在《夏日鸟笼》中,德拉布尔通过向读者展示当代社会中女性生存困境的图景,解释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阐明了彻底物化了的当今西方社会,已经失去了爱的滋生土壤,演化为一个全面异化的世界。异化,已经作为一种普遍现象,遍及当代西方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关于自由,《夏日鸟笼》中的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的共同困境,昭示了自由如同婚姻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自由会加重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对自由产生恐惧并避而远之。同样,婚姻对女性而言,既是束缚自由的鸟笼,又是逃避自由的港湾,它也像一把双刃剑,时刻拷问着女性的生存状态。面对自由,抑或追求,抑或恐惧,女性不知所措。关于爱,这是贯穿《夏日鸟笼》的主题。埃里希·弗洛姆曾经对当代社会中的“爱”做出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当代社会因为缺乏爱而存在的异化问题以及人们对自由的恐惧。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也正是因为缺乏爱而陷入生存的困境。因此,只有“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弗洛姆1956:7)爱,可以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较为满意的答案。在小说中,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给女性带来的种种困境,德拉布尔未能指出一条出路。然而,《夏日鸟笼》开放式的结尾暗示了德拉布尔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又或从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夏日鸟笼》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小说不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当代西方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知识女性的刻画,德拉布尔的《夏日鸟笼》还为读者指明了一条通往可知群体的可行之路。本质上,对于小说中的女性来讲,爱只能被看做是一种挣扎,尤其是当她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之时。(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2-06-12)

王桃花[5](2011)在《试析《夏日鸟笼》的叁组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第一部小说《夏日鸟笼》包含了各种意象,大致可分为叁类:鸟类、兽类和花类。这些意象的使用加深了作品的婚姻主题,是作者探讨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如何对待婚姻的最初尝试。(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吴婵[6](2010)在《困兽之斗——《夏日鸟笼》中露易丝的角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日鸟笼》描写的是女主人公莎拉毕业面临职业与家庭选择时的深刻思考,她自己很迷茫,唯有借鉴身边人来参考,以期找到答案。本文立足于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露易丝,莎拉的姐姐的选择,通过莎拉和露易丝自己的视角来分析露易丝的性格特点。(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牛晓晓[7](2010)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的“新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 1939- )是当代英国文坛着名的小说家和文学界名流。1963年德拉布尔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夏日鸟笼》,从此一举成名。多年来她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迄今已有17部长篇小说及若干短篇小说问世,在学术界享有相当的声望。受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德拉布尔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处境。她描写开放上进但又孤独局促的知识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和父权社会中的生活窘境与困惑及其为争取独立自主和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并力图为当代妇女找到一条理想的生活道路。她的作品虽早已饮誉世界文坛,西方文学评论家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其作品有大量研究、评论,但目前国内对她的介绍和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本文以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两部早期作品——《夏日鸟笼》和《磨盘》为切入点,以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叁位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她们性格中“新女性”特征进行分析,重新解读认为她们是叁位具有独立性和现代性的新女性。在作家笔下,这些年轻的知识女性,带着对人生的明确追求,突破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在父权社会中经历一次次的精神突围,试图找寻一条通向未来完整生活的正确道路。这些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反映了德拉布尔对女性内心体验的透彻了解,也反映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德拉布尔的小说细致而完整的记录了英国新知识女性在寻求自我实现的路途中最敏感和最激烈的内心冲突,以及其如何摆脱传统的束缚,找寻和树立自我价值为知识女性提出合理的建议或可能的出路。她对新女性命运的思考有助于女性认识自身价值,寻求自身解放。她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论文有引言、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介绍了德拉布尔的经历、文学成就,然后是国内外对德拉布尔研究和评论的全面介绍,最后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及文学评论家、社会学家给“新女性”的定义,为后文的分析做了铺垫。第二章从两个方面对《夏日鸟笼》中主人公萨拉进行了分析。首先萨拉有主动的、丰富的自我意识。她拒绝接受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角色,拒绝陷入牢笼般的婚姻困扰之中,渴望拥有自己的世界和天地。她有文化知识、有聪明才智,对人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通过对文中其他人物的细致、冷静的观察,萨拉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其次,在观察和追求自我身份的精神旅程中,萨拉经历了一次次的精神突围,逐渐成长,最终在男权社会中保持了自我人格的完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第二章从叁个方面对《夏日鸟笼》的另一“新女性”——露易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露易丝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她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自由,拒绝做一个顺从的‘贤妻良母’,大胆反抗男性权威,捍卫自己的人格独立和完整。最终她打破了婚姻的牢笼,摆脱了传统婚姻对她的束缚,重获了自己的自由。第叁章从叁个方面对《磨盘》中“新女性”罗萨蒙德进行了分析。本章第一节主要分析了罗萨蒙德的叛逆精神:她对传统性观念的挑战,肯定罗萨蒙德对独立自主的追求。第二节探讨了她的独立意识:作为单身母亲,罗萨蒙德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成功的摆脱了世俗对女性的压迫和禁锢,取得了精神上和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第叁节分析了罗萨蒙德怀孕前及成为母亲后的心里历程,分析了罗萨蒙德从一个叛逆和不谙世事的女博士最终成为一个成熟母亲的心理历程。从而得出结论在罗萨蒙德独立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她重获了人生目标,重新确立了自我的身份,最终实现了自我。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成功地为我们展现了叁位勇于挑战、颠覆父权体制,追求自我独立、完整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并指出这些新女性给追求独立平等的当代女性指明方向,使她们不再重蹈覆辙,冷静地看清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她们的迷茫困惑指出了比较可行的出路。(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0-06-01)

屈璟峰[8](2009)在《“我”与权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日鸟笼》之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后现代主义盛行之际,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却因其现实主义小说而独树一帜。1963年她发表处女作《夏日鸟笼》而一举成名。多年来她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其声誉也与日俱增,成为文学界的当然权威。德拉布尔进入文坛时,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思潮高涨,西蒙·德·波娃等人的思想激发了其运用文学创作来反映女性生存境遇,传达女性真实心声的勇气。西方文学评论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评析德拉布尔的文学创作,冠之以道德小说家、人文主义者、现实主义小说家、女性主义作家等称号。在国内,对她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多数学者都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读她的作品。文学评论界对多产作家德拉布尔的处女作《夏日鸟笼》的关注日渐萎缩。然而,《夏日鸟笼》既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细读这一作品不难看出作者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初即有意识地建构女性叙事权威。德拉布尔的文学努力极大地吸引本文的作者探讨女性叙事与性别政治的联系,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建立又恰恰为这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研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成名作《夏日鸟笼》,以苏珊·兰瑟和罗宾·沃霍尔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为理论出发点,从叙事声音、叙事聚焦的角度挖掘出小说在意识形态上的颠覆,从而展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建构女性权威的意识。除了引言与结论,本文正文分为叁章。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介绍了德拉布尔的文学成就和小说《夏日鸟笼》的地位与情节,然后是国内外对德拉布尔研究和评论的全面介绍,最后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写作框架。第一章指出小说《夏日鸟笼》和作者德拉布尔的自我指涉关系。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和补充,它不再割裂文本和文化语境的关系,而是把叙事研究和性别政治结合起来探讨叙事文本和女性权威的关系。通过分析小说中呈现的各个自我指涉因素,比如家庭背景、姐妹相争、宗教影响、映射身份等,本章指出德拉布尔创作萨拉这一主人公来指涉现实中的自己和年轻知识女性群体,赋予萨拉以叙事的权威从而倾吐女性情感,构建小说外自身的女性权威。第二章是对小说叙事声音与叙事权威的详细分析。本章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兰瑟的叙事声音理论。第二节分析了小说《夏日鸟笼》中萨拉的叙事声音,指出其属于公开的个人型叙事声音,探讨德拉布尔如何赋予萨拉挑战男性叙事权威的勇气。萨拉的挑战的第一步是言明对女性依赖现状的不满;第二步是萨拉通过展望其他可能性从而声讨女性的预定身份。第叁节考察了萨拉叙事介入的声音,萨拉既是叙述者,又是德拉布尔的代言人。文中萨拉对写作过程的暴露、对其他人物的评论、对读者的致意比比皆是,这些无不是德拉布尔以权威身份建构属于她的自由和自主性。这种多功能的叙事声音使叙述者或者说作者巧妙地营造出小说中统一而又多样化的张力。第叁章是关注小说叙事聚焦与叙事权威的关系。本章首先指出叙事聚焦为女性主义者所运用,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的手段之一是从“被凝视者”转换为“凝视者”。《夏日鸟笼》中的叙事者萨拉不再是男性凝视的对象,反而成为了凝视者,以解构性别化的男性叙事传统。萨拉作为一位有敏锐观察力的主动聚焦者,通过对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的双重聚焦,颠覆了男性叙事秩序,在叙事文本内树立了文本外德拉布尔难以达到的权威。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结语部分指出在《夏日鸟笼》中,德拉布尔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叙事策略和女性语言魅力颠覆了男性叙事传统,构建出叙事话语外女性作家独特的叙事权威,从而表达年轻知识女性控制自己命运的渴望。(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4-01)

蒋贤萍[9](2007)在《《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分析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示萨拉姐妹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和渴望自由生存状态的心路历程。此外,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反家庭叙述,揭示女作家对父权制社会的强烈控诉。(本文来源于《青海师专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姜宁[10](2002)在《失望中的希望——评德拉布尔的《夏日的鸟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夏日的鸟笼》中的主人公撒拉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进行了分析 ,结合她的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撒拉所表现出的某些悲观的情绪只是一时冲动所致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的梦想从未曾动摇过。她失望而又希望 ,以乐观、现实的态度投入生活。(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夏日鸟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出版于1963年的第一部小说《夏日鸟笼》开启了玛格丽塔·德拉布尔的写作生涯。德拉布尔的第一个女主人公萨拉·贝内特是牛津毕业的高材生,却没有理想的工作。婚姻和职业的两难选择深深地困扰着知识女性,她们找不到自身的定位和身份。本文分析了萨拉面对的困境和对自己周围女性的观察反思来追寻自身身份的过程,指出女性身份诉求是没有终点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夏日鸟笼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彦华.《夏日鸟笼》中的女性文化身份诉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2].屈璟峰.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夏日鸟笼》中的身份诉求(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

[3].杨旭,许德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德拉布尔《夏日鸟笼》中的“自我指涉”现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4].郭文超.生存对女性自由的拷问[D].鲁东大学.2012

[5].王桃花.试析《夏日鸟笼》的叁组意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6].吴婵.困兽之斗——《夏日鸟笼》中露易丝的角色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7].牛晓晓.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的“新女性”[D].河南大学.2010

[8].屈璟峰.“我”与权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日鸟笼》之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9

[9].蒋贤萍.《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J].青海师专学报.2007

[10].姜宁.失望中的希望——评德拉布尔的《夏日的鸟笼》[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标签:;  ;  ;  ;  

夏日鸟笼论文-陈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